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FDI轉移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由于FDI有利于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我國一直重視對FDI的吸引和利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勞動力成本低廉,制定了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國家。從1979年到2007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32286個,合同利用外資額14794.0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額7602.19億美元。雖然我國FDI發展迅速,但FDI在我國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從區域分布來看,85%左右的FDI分布在以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
近年來,我國內地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相對優勢有所上升,引導外資轉移的市場條件開始形成,而且政府因勢利導,加大了引導和鼓勵力度。沿海FDI開始向我國內地轉移,集中投向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重慶等地,尤其是上述省市中交通便利、信息溝通快捷、勞工成本較低的中心經濟區,成為吸引沿海地區FDI的新熱點。2001-2007年我國沿海與內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概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此期間我國內地利用FDI得到快速發展,2001年為60.23億美元,2007年達到了91.31億美元,7年間增長了50%。2008年我國內地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吸收外資分別為66.2和74.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6.4%和79.8%,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12.8和56.2個百分點。
沿海與內地投資區位優勢比較
面對我國沿海FDI向內地轉移的現實,如何使內地更好地承接FDI的轉移,實現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升級,有必要對我國沿海地區與內地吸引FDI的區位優勢進行分析比較。
區位優勢是反映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綜合指標,主要選取經濟發展水平、市場開放程度、基礎設施、優惠政策等。我國沿海地區一般指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共11個省和直轄市,而其余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屬于內陸地區。
(一)經濟發展水平
一般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市場規模和成長潛力越大,對FDI的吸引力就越大。外商更愿意選擇市場容量較大的地區,以便接近消費者和要素市場,減少運輸成本,獲得有關市場需求的信息。經濟發展水平可由GDP和人均GDP來衡量。
2003-2007年我國沿海與內地的GDP與人均GDP(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我國東部沿海和內地在GDP總量和人均GDP方面存在較大差異。2003年東部沿海和內地的人均GDP分別為2062美元和792美元,沿海是內地的2.6倍。而到2007年,這一差距進一步拉大,沿海和內地的人均GDP分別為4150美元和1410美元,沿海是內地的2.9倍。
(二)市場開放程度
市場開放程度是影響FDI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開放程度越高,與國外的聯系越緊密,外商對該地區的了解就越深入。較高的市場開放程度會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吸引FDI。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貿依存度,即進出口貿易額占GDP的比重,可以反映該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開放程度。
2003-2007年我國沿海與內地的對外貿易額和外貿依存度(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市場開放程度遠遠高于內地。2003年東部沿海的進出口貿易額為7866.62億美元,內地只有645.46億美元,沿海和內地的貿易依存度分別為78%和10%。但隨著我國內地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程度,2007年內地的進出口貿易額發展到1805.14億美元,貿易依存度達到了16%,比2003年大幅度提高。
(三)基礎設施
完善、健全的基礎設施可以把生產過程中的各個階段聯合成統一的整體,有利于外資企業降低運輸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投資收益,基礎設施越完善,對FDI的吸引力越大。由于內地經濟基礎薄弱,投資能力有限,其基礎設施的質量和數量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存在明顯劣勢。2007年底我國沿海與內地基礎設施的主要指標(見表4)。以交通運輸設施為例,沿海的鐵路密度是內地的三倍多,內河密度是內地的六倍多,高速公路密度是內地的六倍多。但是基礎設施條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內地基礎設施建設提速,交通運輸狀況改善,水、電、通訊等供給能力的提高,內地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漸增強。
(四)優惠政策
優惠政策是指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政府給予外資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這是很大一部分外資企業在選擇投資區域時重點考慮的因素。稅收政策是對外資優惠的主要政策,包括減免稅優惠、虧損彌補、再投資退稅和境外所得已納稅款扣除四項。一個地區給予外資的優惠政策越多,對外商的吸引力越大。
在外資政策方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得到大量優惠政策,為大規模吸引外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如20世紀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給予了外資很多優惠政策,如15%的外資企業所得稅率、免征地方所得稅等。不過,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內地也制定了相當多的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從而促使沿海FDI向我國內地轉移。
(五)勞動力因素
勞動力是FDI在區位選擇上重點考慮的一個因素,勞動力包括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力質量兩個方面的因素。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擁有豐富而廉價勞動力的地區比其它地區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上更有優勢。
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向東部沿海地區流動,造成了我國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市場不僅從數量還是從質量都優于內地。但是近年來,長三角、珠三角的勞動力市場求大于供,特別是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得企業用工成本有所增加。2003-2007年我國沿海與內地勞動力的主要指標(見表5)。以職工平均工資衡量的勞動力成本顯示,沿海地區的工資水平遠高于內地。我國內地較低工資成本是沿海FDI轉移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勞動力質量也是外商直接投資極為看重的一個因素,東部沿海地區擁有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產業工人和科研技術人員的素質較高,這也是一些技術密集型外資企業選擇工資成本較高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原因。
促進FDI向內地轉移的對策
(一)利用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經濟國家,在產業上表現為發達的現代產業部門與落后的傳統產業部門并存,在地域上表現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和落后的內地并存。這就意味著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符合我國國情,應當重視利用外資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當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起來,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遇到挑戰,沿海勞動密集型的外資企業謀求外移時,內地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因此,只有認識到我國的特殊國情及利用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重要性,才能排除內地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FDI的顧慮,制定出大膽吸收沿海FDI轉移的政策,促進沿海FDI向內地轉移。
(二)積極培育內地完整產業鏈
完整的產業鏈是內地吸引沿海FDI轉移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內地產業鏈不完整,產業和企業配套能力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沿海FDI的轉移。因此,內地在創造良好投資環境承接沿海FDI轉移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當地原有的產業基礎,在吸引主導產業進入的同時,注意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迅速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提高產業配套能力,進而形成沿海FDI轉移和內地產業鏈完善的良性互動。
(三)降低內地FDI的投資成本
目前內地在投資環境方面的劣勢仍非常明顯,因此努力降低FDI的投資成本,提高FDI投資回報率是內地吸引FDI的關鍵。首先要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推動物流業的發展,并規范運輸市場秩序。其次要降低勞動力成本,內地必須消除勞動力流動障礙,促進就業競爭,增加政府在提高勞動者技能和就業能力方面的投入,保持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優勢。最后要降低土地成本,內地政府應該控制投資經營用地價格的過快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