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國內外環境分析國內經濟范文

國內外環境分析國內經濟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外環境分析國內經濟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內外環境分析國內經濟

2012年同2011年相比,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加復雜。201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各類風險明顯增多;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金融等領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要充分認識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和風險;必須加強風險評估,及早準備預案,有效化解各種風險。因此,我們要全面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適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國際經濟環境

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溫和復蘇,但復蘇的基礎仍然比較脆弱,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2011年雖然經歷了一些波動,但全球經濟溫和復蘇的態勢已基本確立。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增長1.8%,較2010年第三、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企業效率指標表現良好,利潤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了9.8%,接近歷史峰值,預示下半年美國經濟重新加速上行仍有現實基礎。歐元區經濟復蘇整體強于市場預期,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2.5%,創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兩大主要經濟體增長尤其強勁,同比分別增長4.8%和2.2%,表明歐債危機的心理影響要大于對實質經濟增長的影響。日本受強震影響,第一季度經濟環比下降0.9%,同比下降3.5%,但隨著災后恢復重建的推進,下半年有望實現經濟正增長。主要新興經濟體繼續復蘇,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羅斯、韓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經濟同比增長分別為7.8%、4.2%、4.1%、4.0%、6.2%和7.2%,增速較2010年度雖然有所放緩,但復蘇勢頭依然比較平穩。[1]總體判斷,世界經濟復蘇勢頭盡管低于預期,復蘇的過程也會出現反復,但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這將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較為穩定的外部環境。在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溫和復蘇的同時,其復蘇的基礎卻很脆弱,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之路仍然崎嶇,我國財政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仍然面臨著諸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一是發達國家財政風險凸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財政赤字普遍大幅度增加,財政風險不斷上升,不僅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產生影響,而且將對經濟的持續復蘇構成制約。二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通貨膨脹形勢依然嚴峻。近一個時期,新興經濟體雖然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貨幣緊縮政策等,但通貨膨脹形勢依然比較嚴峻。目前,國際資本仍然在不斷流入新興經濟體,導致這些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日益加大,把握好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避免宏觀緊縮過度成為這些國家面臨的突出問題。三是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依然較大。世界經濟復蘇以來,在需求增加、美元持續貶值、全球流動性過剩等因素作用下,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呈現持續震蕩攀升態勢。雖然市場普遍預期大宗商品價格很可能繼續維持在高位,但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趨勢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可能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四是全球貨幣政策的走向存在不確定性。在發達國家財政風險加劇、新興經濟體通貨膨脹形勢依然嚴峻、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面臨較大波動風險的情況下,特別是在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同時又面臨通脹上升壓力的形勢下,各國貨幣政策操作難度日益加大,處于兩難境地,全球貨幣政策走向存在明顯不確定性。這勢必會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和預期。盡管存在上述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但綜合各方面情況判斷,2012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復蘇態勢,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私人需求有望逐步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全年經濟增速將比2011年有所放緩。2012年1月17日,世界銀行的最新《2012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調低了2012年的增長率預測,對2012年和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從2011年6月份的3.6%調低至2.5%和3.1%,把對發展中國家和高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分別從2011年6月份的6.2%和2.7%調低至5.4%和1.4%。報告認為,全球經濟增長與世界貿易已大幅減速,將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不利影響,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朗。近日,聯合國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也指出,世界經濟在又一次大衰退的邊緣搖擺,總產出的增長在2011年已經大幅減慢,預計2012年和2013年增長乏力。世界總產出的增長在2012年預計為2.6%,2013年為3.2%。

二、國內經濟環境

宏觀經濟運行漸趨平穩,但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總體來看,2012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國內環境具有“兩面”或“雙向”特征,即有利條件和突出矛盾并存,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

(一)我國經濟在有序回落中平穩增長,但仍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通脹壓力依然比較嚴峻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經濟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到嚴重影響,實體經濟增長明顯下滑。從國內生產總值季度增長率來看,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尚處在略高于10%的位勢,而到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則分別下降到9%和6.8%,到2009年第一季度更下降到6.2%的谷底;但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扭轉了下滑趨勢,并逐季回升。2010年第一季度達到11.9%的高位,之后開始持續回落,下降至2010年第三季度的9.6%以后趨于平穩,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一、二、三、四季度的增速分別為9.8%、9.7%、9.5%、9.1%和8.9%,經濟增長在有序回落中趨于平穩(詳見圖1)。[2]第一,從供給面來看,工農業發展情況基本穩定。工業生產較2011年有所放緩,但仍處于較快增長區間。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了13.9%(詳見圖2)。農業生產繼續穩定增長,201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57121萬噸,比2010年增產2473萬噸,增長4.5%,連續八年增產(詳見圖3)。其中,夏糧產量12627萬噸,增長2.5%;早稻產量3276萬噸,增長4.5%;秋糧產量41218萬噸,增長5.1%。[3]第二,從需求面來看,三大需求增幅回落,但仍處于較快增長區間。投資增長小幅回落,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193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3.8%(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6.1%)(詳見圖4)。消費名義增長小幅下滑,但實際增長回落較為明顯。201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26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詳見圖5)。外需增長小幅回落,貿易順差同比下降明顯。2011年,進出口總額36421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出口完成18986億美元,同比增長20.3%;進口實現17435億美元,同比增長24.9%。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1551億美元,比2010年減少264億美元(詳見圖6)。[4]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經濟體的復蘇進程有所放緩。總的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溫和放緩,但仍處高位,經濟運行漸趨平穩,我國經濟正逐步進入平穩增長區間。預期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GDP增速將保持在8.5%左右的高位上平穩運行。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運行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

1.企業經濟效益存在下滑的可能。2011年,成本不斷上升已給我國工業企業經營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1)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節節攀升,如國際油價上升了約25%,黃金和銅等重要金屬價格上漲了約15%,鐵礦砂價格同比大漲約50%。(2)國內勞動力工資不斷上漲,部分地區上漲20%以上。(3)由于持續貨幣緊縮,加大了企業融資壓力,為保證正常運營,一些中小企業不得不通過高利率的民間借貸等形式進行融資,從而推高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受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已從2011年初34.3%回落至1-11月份的24.4%,39個工業大類行業虧損面也有所擴大。如果這樣的情況得以繼續,將導致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下滑,進而對經濟平穩增長帶來負面影響。[5]

2.通脹壓力依然較大。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來,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加速上漲,2011年7月份CPI同比漲幅創年度新高,達6.5%,控制物價上漲的任務十分艱巨。在綜合采取貨幣財政和行政措施后,價格走勢在8月份出現趨勢性轉折,增幅回落至6.2%。[6]之后,居民消費價格逐月回落,物價持續上漲的勢頭得到初步控制(詳見圖7)。盡管當前物價調控取得積極成效,但國內要素成本上升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輸入性通脹壓力依然較大,物價上漲的中長期壓力仍然存在。同時,居民對未來物價上漲預期仍然強烈,近半數居民認為未來幾個月物價可能繼續上升。因此,未來的物價走勢還存在反彈的可能,宏觀經濟政策對物價上漲仍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

3.節能減排形勢日益嚴峻。2011年9月,國務院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了未來五年節能減排的目標,要求在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方面,均較“十一五”有顯著下降,并對各地方、各行業節能減排下達了任務分解目標,這將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將對“兩高一資”產業的增長形成一定的制約,影響經濟增長。

(二)財政運行情況總體良好,但財政風險不容忽視2011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良好,財政運行基本正常。但當前財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較突出,財政風險不容忽視。

1.財政收入較快增長。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03740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中央本級收入51306億元,同比增長20.8%;地方收入52434億元,同比增長29.1%。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物價水平上漲、企業效益較好及將原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具體來看,主要源于以下四大因素:一是經濟增長帶動稅收增長。2011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3.9%(按可比價格計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1%、進出口總額增長22.5%,相應帶動增值稅、營業稅、進口環節稅收等較快增長。二是價格上漲帶動相關稅收增長。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1%,國內生產總值如按現價計算增長17.4%,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相應增加。三是企業效益較好帶動企業所得稅增長。2010年企業效益較好帶動2011年匯算清繳上年企業所得稅入庫較多,2011年企業利潤總體增長帶動預繳企業所得稅增收。四是政策性增收因素。主要是非稅收入中相當部分原在預算外專戶管理,2011年按有關規定納入預算管理,屬于轉移性收入。據地方上報有關數據估算,2011年納入公共預算管理的原預算外資金約2500億元,分別使地方和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提高6個和3個百分點。[7]

2.財政支出進度加快,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2011年,全國財政支出完成108930億元,同比增長21.2%。分級次看,中央財政支出完成56414億元,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6514億元,同比增長3.3%(剔除原列中央本級的車輛購置稅支出從2011年起轉列對地方轉移支付因素后同比增長約11%);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9900億元,同比增長23.4%。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大了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國財政主要支出項目情況如下:教育支出16116億元,同比增長28.4%;醫療衛生支出6367億元,同比增長32.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144億元,同比增長22%;住房保障支出3822億元,同比增長60.8%;農林水事務支出9890億元,同比增長21.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890億元,同比增長22.5%;[8]節能環保支出2618億元,同比增長7.2%;交通運輸支出7472億元,同比增長36.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653億元,同比增長27.8%;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4014億元,同比增長15.2%;公共安全支出6293億元,同比增長14.1%;科學技術支出3806億元,同比增長17.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109億元,同比增長19%;國債付息支出2388億元,同比增長29.5%。[9]

3.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財政風險不容忽視。總的來看,當前我國財政收支情況良好,財政運行基本平穩,但財政形勢依然比較復雜。與經濟增長降中趨穩的基本態勢相一致,我國財政收入增長也將在繼續回調中逐步趨于平穩,但財政支出剛性增長,財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從收入方面來看,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增收因素除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之外,主要源于CPI上漲等非可持續因素。隨著財政經濟的發展,上述增收因素將逐步失效,財政增收也將隨之逐步放緩。同時,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調整增值稅征收范圍、繼續對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等,都會減少收入。因此,2012年財政收入增幅將有所回落。從支出方面來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完成在建項目,加強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資規模;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進教育、醫藥衛生和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改革,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應對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導致2012年財政支出壓力依然很大,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同時,財政風險不容忽視。我國2009年財政赤字安排9500億元,已經接近3%的國際警戒線,國債發行余額占GDP的20%;2010、2011年財政赤字預算安排分別為8500億元和9000億元,赤字率雖然有所降低,但赤字規模卻在不斷攀升。與此同時,地方債務問題日益凸顯。地方政府出于改善本地區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部分地方領導政績觀扭曲,盲目上馬“領導工程”、“形象工程”,導致政府通過多種途徑舉債,從而形成巨大的債務規模。由于政府融資平臺是政府為了籌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而發起設立的,所以貸款的償還需要依靠地方財政,即財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償還的關鍵。資料顯示,2009年末的7.38萬億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總量中的50%有足額土地抵押,其余均為無抵押擔保或資本金不足的項目。2010年銀監會披露,目前占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總額27%的約2萬億元的貸款項目可以償還本息;約占50%的4萬億元左右地方貸款存在第一還款源不足問題,屬于可疑類貸款;另外,占23%比重的地方負債存在嚴重風險隱患,簡易匡算其風險敞口達1.76萬億元。也就是說,大約70%貸款需要土地開發權、地方政府財政安排等第二還款來源的安排。[10]2011年,審計部門進行了大范圍的債務統計和審查,發現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高達10.7萬億元,其中8.5萬億元為銀行貸款,并且地方政府負債管理不透明,沒有納入預算管理,實際地方政府負債率可能更高。2012—2013年將是我國地方債務償債的高峰期,地方債務到期的額度分別約為1.8萬億元和1.2萬億元,償債壓力巨大。要消除地方債務集中到期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化解途徑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借新債還舊債;二是地方政府通過出售或上市等方式變現自己持有的國有資產,以便償還債務。從長期來看,上述途徑都不能從根本上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相當一部分地方債務最終將直接或間接由財政承擔,這就給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財政風險不容忽視。

(三)貨幣金融形勢日趨向好,但金融風險需要高度關注2011年上半年,央行連續6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上調3個百分點;并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上調0.25個百分點。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使貨幣供應量持續減速,新增信貸資金明顯減少。從貨幣供應量來看,2011年初,央行制定貨幣供應量增速目標“不高于16%”。在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導致部分資金外流、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2011年的貨幣供應量實際增速僅有13.6%,年初目標圓滿實現。2011年末,廣義貨幣(M2)余額85.16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比11月末高0.9個百分點(詳見圖8);狹義貨幣(M1)余額28.98萬億元,同比增長7.9%,比11月末高0.1個百分點。與2010年末的72.58萬億元貨幣存量相比,2011年我國貨幣供應增加了12.58萬億元。從存貸款增長來看,2011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54.79萬億元,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47萬億元,同比少增3901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2.42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951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4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5.0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7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0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12億元。2011年,人民幣存款增加9.63萬億元,同比少增2.2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7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56萬億元,財政性存款減少300億元。雖然央行已經先后多次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以便減少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量,抑制通貨膨脹。但由于我國貨幣供應長期處在較高水平,當前貨幣供應與GDP之比依然處于高位,大大超過主要經濟大國水平。2011年全年人民幣貸款仍然增加7.47萬億元,特別是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405億元,同比多增1823億元。與此同時,金融系統性風險加大。受貨幣政策收緊的影響,2011年社會資金鏈條已經繃得很緊,特別是民間融資領域,已經出現逃債現象。2012年,若市場需求約束增強,資金回流困難導致的資金鏈斷裂現象會增多,一旦發展蔓延起來,不僅民間融資信用體系會出現嚴重問題,國有商業銀行資金安全也會受到影響和沖擊。

三、結論和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201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極其復雜,既有有利條件和繼續向好的趨向,也有突出矛盾和不利趨勢,具有典型的“兩面”性特征: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溫和復蘇,但復蘇的基礎仍然比較脆弱,國際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經濟在有序回落中平穩增長,但仍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通脹壓力依然比較嚴峻;財政運行情況總體良好,但財政風險不容忽視;貨幣金融形勢日趨向好,但金融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根據上述財政經濟形勢和運行特征,考慮到政策的滯后性特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應在總體上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適當做出一些調整,不斷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努力實現財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比較復雜,一方面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物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并將持續存在,宏觀經濟政策在“抑通脹”與“穩增長”之間的回旋余地較小,宏觀經濟政策選擇的難度日益增大。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溫和放緩,但仍處于高位,經濟運行已逐步進入平穩增長區間,并且經濟增速的適度降低有利于抑制通貨膨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仍要以穩增長、控物價為重點,注意物價水平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變化,并適時做出政策調整,著力在控物價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特別是充分利用當前經濟增長的平穩回調期,在“穩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整體適應能力。與此同時,適應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宏觀調控要在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作用重心的同時,加快作出如下調整:一是宏觀調控從注重預測向預測與對策并重轉變;二是政策操作從“定向”粗放向“定量”精細轉變;三是不同政策工具從“齊抓共管”向“分工負責”轉變。由于宏觀經濟政策兩大核心目標發生了變化,因此從當前實際來看,可主要以貨幣政策完成反通脹任務,而主要以財政政策實現調整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和改善生產供給體系等任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vr |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 百度成人网 | 激情小说婷婷 | 在线免费黄色网址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 五月天欧美激情午夜情 | 成人性色生活片免费网 | 亚洲 欧洲 另类 综合 自拍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久久综合五月天婷婷伊人 | 激情五月网站 | 亚洲免费一区 | 欧美高清在线视频在线99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 自拍视频网站 | 在线 你懂的 | 久热这里只精品热在线观看 | 麻豆精品在线 |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 婷婷毛片 | 国产亚洲一级精品久久 | 丁香婷婷开心激情深爱五月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级 | 丁香综合在线 |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 婷婷射丁香 | 爱婷婷网站在线观看 | 九色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 一级国产精品一级国产精品片 | 男人的天堂最新网址 |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