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治經濟學教學理念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政治經濟學”常常被望文生義地理解為既講政治又講經濟的學科,甚至被理解為是突出其政治性的學科,加上教學內容缺乏更新,導致學生對“政治經濟學”學習積極性不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按照學習遷移理論,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助于避免學生產生消極心態,形成負遷移,影響學習效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抓住學生對經濟和財富的興趣,介紹中西方早期的經濟學思想,從財富的起源談起,從經濟學的起源談起,向學生講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如何在批判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立并發展起來的,進而激活學生興奮點,培養學生求知欲。③第二,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向學生講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基本經濟規律和有關原理并沒有過時,仍然管用,從而引導、培養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這些理論包括市場理論,生產總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關系理論,貨幣流通理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理論等。④
二、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合理安排
在教學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則的遷移是最常見、最重要的遷移現象。如果學習的新內容和已學習的舊內容之間有相同的要素,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相同要素進行學習。例如,商品市場上供求的變動對商品價格與商品供應的影響與勞動力市場上供求的變動對工資水平和勞動供給量之間存在著非常相似的地方。利用供求定理的分析,學生比較容易理解通過增加對勞動的需求和減少勞動的供給能提高工資水平,對后面的學習產生積極的遷移。當然,在利用相同要素進行教學遷移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前面的知識點,然后引導學生對那些類似或相同的要素,予以分析、對比、抽象、概括,以抓住本質的東西而形成概念或概念體系,引導學生由舊知識推出新知識,進而鼓勵學生形成一種探尋共性的定勢。其次,要在各章節相對獨立的前提下,注意各部分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和前后銜接,做好教材的整體安排。同時,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可根據教材中的難點、重點,結合所教學生的智力特點、知識儲備,突出教材中那些概括性高、邏輯性強的主干內容,突出新舊知識、技能、學習方法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產生積極遷移;對缺乏內在聯系的教學內容,可利用教學情境進行彌補,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順利地進行遷移。
三、注重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
掌握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掌握這門學科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理解性學習通常比機械性記憶能更多的產生遷移。對大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更傾向于理解性的學習,而對機械性記憶則顯得不感興趣。為了促進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如下幾點:首先,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為教學重點,使學生對基本原理學深、學透,真正達到深刻理解。在教學中,我們開始講述“商品”“貨幣”“價值”“價格”“勞動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等基本概念時一定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好、掌握好。其次,在講解基本原理時,可列舉一些例子,最好是生活中學生所常見的實例,讓學生結合現象去思維,把握基本原理的內涵和外延。在講“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的”④原理時,可以收集近幾年我國家電、手機、汽車價格變動的案例來加以說明,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際生活的背景把握其實質。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去觀察,為學生提供內容比較具體、比較接近生產生活實際的作業,讓學生盡可能地增加感性認識,提高遷移效果。
四、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首先,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習遷移的本質在于概括出知識之間的共同特征或具有內在聯系的某些要素,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概括水平越高,他就越能夠理解新事物的實質,遷移就越容易,遷移的范圍就越廣。例如在講解貨幣的五種職能時,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它的兩種基本職能:價值手段、流通職能,再講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的加深,客觀上要求為解決這種矛盾而逐漸衍生出來的貨幣的其他三種職能: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此外,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知識進行反復辨析,如資本循環、資本周轉等,促進學生在這類知識的遷移過程中,樹立清晰的觀念。其次,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遷移的產生,關鍵在于兩種學習之間的一致性或相反性,而知識之間的共同因素往往潛藏于內部,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從新舊題材中挖掘共同因素,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在已有結論的基礎上提出新見解。如在講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時,我們可以舉2007年以來我國出現通貨膨脹時,國家出臺一系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拳”,最終實現了經濟軟著陸。這樣,學生在分析經濟現象的過程中掌握了政策的實質,便于分析其他問題。
五、精心設計有創意的情境
研究表明,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幫助學生完成原有知識和經驗的遷移。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喚起舊知識,領會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意義。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思考具體的案例,進而引導他們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推廣到能夠解決相關類群問題的辦法。如我們通過設定“國有企業為什么減員增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到減少勞動人員后工資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發生的變化,由此,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分析“在新農村建設中,為什么要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情境構設,可增加學習者把知識遷移到新問題和新情境的可能性,提高知識類化與應用水平,促進大范圍的學習遷移。學習遷移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教師設計教學模式、選擇教學方法、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研究如何促進學習遷移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根據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通過運用促進學習遷移的有效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