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當代中俄經貿合作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國對俄羅斯汽車出口情況
特別需要注意中國對俄羅斯出口車輛成功。2003-2005年,賣量不到一萬,不過2006年賣量車輛多一萬。2006年以來中國對俄羅斯出口車輛部分不斷地增加。俄羅斯的車輛市場結構是品種多樣,俄羅斯的車輛,進口車輛,外國車輛在俄羅斯裝配車間,二手進口車輛。隨著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確立,兩國經貿往來飛速發展。2003年,中國汽車邁出了挺進俄羅斯市場的第一步,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汽車對俄出口呈現增長勢頭,成為中國汽車出口最集中,最重要的市場。一片繁榮的背后,中國汽車存在的通過認證難,質量不過硬,售后服務弱等問題,也成為了阻礙中國汽車進一步立足俄羅斯市場的重要因素。中國向俄羅斯出口汽車的企業非常多,具有實力的汽車企業幾乎都向俄羅斯開展汽車出口業務,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業績,出口的汽車絕大多數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其中,奇瑞,長城,江淮,廈門金龍,北汽福田,中國一汽,鄭州宇通,躍進,蘇州金龍,哈飛等很多企業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雖然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受到了青睞,但增長的背后卻難掩通過認證難,質量不過硬,售后服務弱等眾多問題。
哈爾濱市舉行的首屆“中俄汽車論壇”上,來自中俄兩國的官員,專家,學者均指出了中國出口俄羅斯的汽車產品在質量,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俄羅斯聯邦駐華商務代表處總代表齊普拉科夫說,中國汽車進入俄羅斯市場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應該考慮到一些問題的調整,關鍵是質量和售后服務等問題。雖然在性價比上,中國汽車競爭力特別高,但應該看一下未來幾年的發展。現在,俄羅斯顧客非常歡迎中國汽車。從俄羅斯汽車市場看,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上占有的份額以及影響力還遠不及,歐洲,日本和韓國的汽車,中國汽車是俄羅斯汽車工業的有效和有益補充。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人們對于汽車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汽車的質量,品牌和售后服務,價格正在退居次要地位。但中國汽車基本上沒有樹立起品牌,口碑較差,也沒有中國車企真正投入汽車廣告。中國車企似乎對在俄羅斯組裝汽車情有獨鐘。所以這些合作,一定需要北京-莫斯科檢查和幫助。
二、邊境貿易經濟合作
中俄邊境貿易是中俄兩國接壤地區在規定的金額,品種范圍內,通過指定的邊境口岸或開放點,集中進行的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中俄邊境小額貿易,是指沿陸地邊境線經國家批準對外開放的邊境縣,邊境城市轄區內,經批準有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的企業,通過國家指定的陸地邊境口岸,與毗鄰國家邊境地區的企業或其他貿易機構之間進行的貿易活動。邊境地區已開展的除邊民互市貿易以外的其他各類邊境貿易形式,均統一納入邊境小額貿易管理,執行邊境小額貿易的有關政策。從2005年1月1日起,中俄邊境地區內的中俄兩國銀行可以使用盧布和人民幣進行結算和付款。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和俄羅斯中央銀行在2002年已簽訂的(關于邊境地區銀行間貿易結算協議)中提出的。而在此之前,中俄邊境貿易結算只能使用美元,結算時間長,運營成本高。
中俄邊境貿易發展可大致分為四個時期:恢復期,快速發展期,調整期和規范發展期。中俄邊境貿易是中蘇邊境貿易的延伸。沿邊各省區政府與俄羅斯遠東各州區還建立了地方政府首腦會晤機制,解決雙方經貿合作中的問題。目前,中俄邊貿出口以農副產品,紡織服裝,輕工家電,建材為主,進口以國內緊缺的木材,鋼材,紙漿,硼酸,化肥,原油,化工類產品為主。據中國海關統計,1998年開始,中俄貿易進入了一個持續快速增長階段,至2004年,雙邊貿易額從54.8億美元躍升到212.3億美元,平均年增長速度達25.3%,提前實現了兩國元首提出的200億美元的發展目標。與此同時,中俄邊境貿易也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據中國海關統計,2001年兩國的邊境貿易額為22.5億美元,2004年達到42億美元,幾乎翻了一番,占中俄貿易總額的19.8%,占中國邊境貿易總額的一半。據商務部2006年1月11日的消息,2005年l一11月,中俄邊貿額達到51.3億美元,同比增長35%。估計2005年中俄邊貿額可達55億一56億美元。普京的對華政策具有鮮明的務實性和大力發展雙貿合作的特點。
三、黑龍江省對俄邊境貿易
如果要分析中俄邊境貿易,必須要研究黑龍江省對俄邊貿的情況。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毗鄰,有3800公里的共同邊界線,有國家級口岸25個,貿易區3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州區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關系,并建立省州長定期會晤機制。雙方的許多企業間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許多領域,如農業開發,森林采伐,科技交流和勞務輸出等,建立了比較深入的合作關系。黑龍江省已順理成章地成為中俄經貿合作的橋頭堡和重要窗口,2000—2005年的六年間,該省對俄貿易額每年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遞增。隨著普京當政,俄羅斯政局逐步趨向穩定,中國與俄羅斯貿易進入穩步發展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兩國貿易更加規范,有序,邊貿經濟也隨之呈良好發展勢頭。
四、滿洲里口岸概況
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中俄邊貿的快速發展給滿洲里市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1991年滿洲里市財政收入僅為0.35億元,2003年達到4億元。滿洲里市原計劃到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0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0億元。2004年滿洲里口岸綜合換裝能力達到2000萬噸,實現進出口貨運量1400萬噸,占全國對俄貿易貨運總量的62.9%。2005年滿洲里口岸進出口貨運量達1729.9萬噸,同比增長21.5%,據滿洲里市政府辦公室估計,到2008年滿洲里口岸的年通過能力將猛增至。5000萬噸。活躍的進出口貿易。2005年,滿洲里口岸進出口總值42.9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36.8%。其中:進口38.8億美元,增長38.5%;出口4.1億美元,增長22.9%。進出口貨運量1729.9萬噸,增長2l.5%。
五、綏芬河口岸
綏芬河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與俄羅斯聯邦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5公里。1999年6月經中俄兩國政府外交換文,設立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目前,綏芬河口岸的過貨能力已達到1000萬噸,近期國家將再投資3億多元,對鐵路口岸進行改造,到2008年口岸運輸能力將增至1200萬噸。綏芬河口岸外貿主要由邊境小額貿易,旅游購物出口貿易,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組成。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值為9.6億美元,增長8.9%,旅游購物出口貿易總值為6.4億美元,增長25.9%。上半年,綏芬河口岸貨運量實現386.6萬噸,占全省口岸貨運總量的83%;進出口總值11.2億美元,增長47.3%,高于全省外貿增幅17個百分點。其中出1216.7億美元,增長62.%,高于全國29.3個百分點;進口4.5億美元,增長29.7%,高于全省增幅27.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5.7個百分點。綏芬河和深圳無論在口岸,地緣優勢,港口資源,對外開放度,經濟外向度,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是GDP,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相差懸殊,然而作為全國對俄邊境貿易額第一口岸,必須以長遠的戰略眼光來謀劃城市的發展規劃。為此,綏芬河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經濟總量翻一番,城市規模擴大一倍,再造一個綏芬河;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經濟總量翻兩番,城市規模擴大兩倍,構建中等城市格局;到2010年,建成東北亞區域性物流中心,進出口加工中心和國際商貿旅游中心,進而把綏芬河打造成“北方深圳”。
六、俄羅斯能源經濟貿易合作
俄羅斯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是歐佩克之外的最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還擁有世界最多的天然氣儲量,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
俄羅斯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是歐佩克之外的最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還擁有世界最多的天然氣儲量,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據統計,俄羅斯探明石油儲量99億噸(723億桶),占世界的6.1%,天然氣儲量4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的26.7%o(BP世界能源統計(2005)顯示,2004年俄羅斯油氣產量分別占世界油氣產量的11.86%(4.587億噸)和21.9%(5891億立方米)。2000年以來的六年間,俄羅斯石油出口增長了50%,2005年達到500萬桶/天,天然氣出口增長20%,2005年達到2060億立方米/年。過去年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消費翻了一番,而同期世界油氣消費僅平均增長16%2003年,中國成為居美國之后的世界第;大石油消費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與美國,歐洲和日本一道,組成了世界油氣消費的四大中心。中國經濟有潛力在2020年內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自然資源尤其是能源短缺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客觀的制約因素。按保守估計,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4,7億噸。能源進口將成為未來中國對外貿易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當前,中俄兩國正在積極籌劃實施輸油和輸氣管道的建設,從俄羅斯的油氣進口有望迅速增長。中俄能源合作不僅會為雙邊貿易到2010年達到600億一800億美元提供堅實保障,而且將為兩國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一太平洋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及通往中國的支線預計2008年下半年完工,管道輸油能力3000萬噸。估計到2010年,俄羅斯遠東石油管道,中國一哈薩克斯坦石油管道以及俄羅斯鐵路的對華輸油能力總計將達到6000萬一7000萬噸。
七、結論
中俄經濟未來快速發展將為兩國互利合作創造更多的機遇,開辟更廣闊的空間。中俄經貿關系發展歷程表明,經貿合作規模的擴大,合作質量和水平的提升,與兩國各自的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目前兩國都在致力于發展經濟,振興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將不僅進一步擴大市場容量,為出口提供豐富的貨源和為進口提供廣闊的市場,同時還將吸納更多的投資,促進開發具有中長期戰略意義的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世界上發展很快的兩大經濟體,中俄兩國經濟的發展對對方都是機會,有利于促進雙邊經貿合作。進入新世紀,中俄經濟技術合作已經進入快車道并將進一步提速。目前兩國確立了明確的經貿合作中期發展目標,提出了更加注重改善貿易結構,積極擴大機電產品的比重的任務,確定了重點合作領域。總體來看,中俄機電制造業各有優勢,互補性強,俄羅斯在航空航,核能,動力設備,采礦設備,金屬加工機床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中國在家電,電子,通訊,汽車等領域優勢明顯。在發揮經濟互補優勢的條件下,雙方正在不斷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制定新的合機制。合作方式將從一般貿易向雙向投資和共同科技研發轉變,將機電產品貿易與技術轉讓和投資結合起來,帶動聯合生產加工合作,雙方企業將發揮自身優勢,使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在對方市場占有更大份額,擴大共同利益,互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