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經濟全球化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全球化是一個發端于資本主義興起之時的全球經濟、政治和文明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的過程,經濟全球化是其核心。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社會主義產生、發展的重要歷史條件,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與發展趨勢是一致的。經濟全球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發展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的中國道路和中國呼聲。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
1.經濟全球化的特征經濟全球化是各國在市場和生產中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過程,它促使人力資本、商品、服務、技術和資源的跨國流動,優化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經濟全球化以資本擴張、科技進步和相對的國際和平環境為前提,表現為生產、貿易和金融的全球化、跨國公司經營的主導化、知識人才跨國流動的普遍化等特征。2.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經濟全球化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而產生的歷史性概念。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需要即資本的擴張本性,以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技術革命為條件,以殖民擴張為手段,展開了輸出商品、資本,爭奪世界市場和原材料的斗爭。這個過程,一方面使得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配置,促進世界貿易、世界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另一方面,“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在加速世界各國工業化的同時也加劇了世界范圍的兩極分化。以科技革命為先導,資本主義先后經歷了四次階段性轉變,催發了經濟全球化浪潮的縱深發展。當前,以信息、生命、納米、量子、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標志的第四次技術革命方興未艾,促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經濟全球化呈現出超越時空、縱橫聯動、內容豐富、經濟與社會相互滲透的局面。
二、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應對
1.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演變強調,困擾世界的很多問題包括國際金融危機,從本質上來講,并不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經濟全球化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另一方面,“當世界經濟處于下行期的時候,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會倍感壓力和沖擊。”
2.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刻演變,全球產業鏈加速整合,主要經濟體搶占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通過40年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不僅積累了資本,而且改善了民生。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對內需要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對外需要發出反對保護主義、支持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同各國一起加強協調、完善治理,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自由化。通過主動作為、適度管理,促使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通過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把控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通過講求效率、注重公平,使更多國家地區和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的收益。積極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正義問題。
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產生和發展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實際的社會主義是在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各個方面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不斷擴張突破了“民族歷史”的界限,形成了“世界歷史”或“全球化”的態勢;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在這一進程中的飛速發展也暴露了其內在無法克服的矛盾,而對這一矛盾的揭示正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邏輯前提,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正是從資本全球化過程中攝取營養的。20世紀70、80年代,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并超出經濟范圍,由此帶來不同政治理念、社會思潮、文化觀念的碰撞和交織。在經濟全球化浪潮與社會主義低谷雙重影響下,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這一新的偉大革命的進程,鄧小平理論應運而生,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全新的歷史時期。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積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產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完全要歸功于中國共產黨人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局勢的準確把握,確立了和平發展這一時代主題,并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從追隨經濟全球化到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再到引領經濟全球化,并以經濟全球化思維關注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和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完善。
2.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完善經濟全球化是一種世界性的實踐運動,對于社會主義中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也是利弊共存的。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中國的發展始終面臨三種矛盾。第一,是中國和發達國家綜合國力強弱對比變化間的矛盾。第二,是中國發展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間的矛盾。第三,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間的矛盾。經濟全球化不僅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開放條件和發展動力,也使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不斷得到更新。經濟全球化也給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了壓力、威脅與挑戰。經濟全球化對社會主義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長期并存、對話、斗爭的過程也是艱巨而復雜的。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的經濟全球化面前應該如何發展完善呢?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點充滿戰略自信。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
[2]石建國.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和發展[J].泰山學院學報,2018,40(01).
[3]陳欣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7.
作者:韓楓 單位:中共合肥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