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經濟發展現狀及優化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縣域經濟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以縣城為中心,深入到鄉鎮之中。將結合多種經濟成分組建多層面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型。堅持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注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確定“三個地方,一個新”的主要方向,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利民生、防風險。
關鍵詞:沛縣;經濟現狀;策略優化
沛縣在2018年基本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中排名第45位,在中國工業百強縣中排名第68位,首次入選科技創新百強縣,排名第58位,向全面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新的步伐。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年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5億元、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0億元、實現同口徑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億元、增長10%,進出口總額和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完成44億元和1.8億美元,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主要指標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產業支撐強勁有力,全年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24.5億元,實現開票銷售收入478.55億元、增長17.1%;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4家;全年工業用電量29億度、增長3.5%,絕對量居全市第1位;建筑業實現總產值385億元,稅收貢獻突破10億元。發展效益進一步提升,“三個口袋”更加豐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2億元、同口徑增長3%,其中稅收收入44億元,稅收占比78.3%;規上企業利潤實現同口徑增長;城鄉居民收入達到32396元和18855元,分別增長8.8%、9.2%。堅持“以工建縣、以工強縣”的方針,取得了穩定和發展的新局面。我們積極應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全面落實新的發展觀,加快新舊動能轉化,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趨勢。
一、沛縣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
沛縣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可以細分為三個層面:1.縣域經濟受到資金的制約。因為金融機構對于時間長、風險高的農業經濟項目的認可度不足,從而導致農業經濟的資金投入非常的有限。金融產品在縣域層級的普及不足,對于有限的資金還進行了分流,從而導致縣域經濟受到資金的嚴重制約。2.縣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縣域范圍內的科技創新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主要是因為支持科技研發的資金有限,同時科技發展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3.縣域范圍內的人才匱乏。國內縣域范圍內的人力資源供應體系失衡,從而導致了區域經濟的不可持續性。引進并留住人才已經成為促進縣域現代營銷區域經濟的核心問題之一,縣域人才數量嚴重不足,專業技術人才流失非常嚴重。縣域的人才體系管理機制滯后,嚴重的阻礙了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沛縣經濟發展優化策略
(一)促進縣域經濟建設和財政機制的完善嚴格的遵循縣域主體事權和財政權對稱的基礎性原則,逐步增強行政對于縣域財政的調控力度。這樣就可以有效的緩解財政不足的困難,為縣域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注入新的活力。針對金融機構的扶持角度進行考慮,逐步的減低對于融資、貸款的相關限制條件,簡化農業經濟貸款的工作流程,對于傳統的融資渠道進行拓寬。堅定不移地優化產業結構是沛縣抓住機遇、保持整體穩定的關鍵措施。這也是解決重大矛盾、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加強吸引投資的主要手段。保持招商引資的高昂士氣,以主導產業為重點,繪制整個產業鏈的招商地圖,重組招商團隊,完善激勵機制,制定政策、因地制宜、科技、環境、平臺五張卡,精心籌備各項招商活動,重點引進一批龍頭項目,加快產業升級的主引擎。
(二)促進縣域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高科技創新的研發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各種業務的健康穩定開展。積極扶持適宜沛縣經濟發揮特點的科研項目,繼續深化供給方面的結構改革,推動產業向中高端發展。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發表支持產業轉型發展意見,鼓勵傳統產業加快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品牌建設,推進排灌機械電子、傳統紡織、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老樹開新花”加快主導產業發展,推動光伏光電、紡織新材料、輕量化新型鋁材、高端裝備制造、綠色建筑、綠色食品六大產業向高端、規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出研發一體化的新的產業鏈。聚力打造國內最大的縣域光伏產業基地、世界高端紡織產業制造基地、亞洲最大的輕量化新型鋁材產業基地、全國高端裝備制造特色產業基地、全省綠色建筑產業基地、全國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形成“3+3”百億能級的產業格局。
(三)縣域經濟發展人才庫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先后向群眾開放,成為文化沛縣的亮麗名片。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縣域經濟發展最直接的動力,充足的人力儲備是保證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加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新增國家知識產權“貫標”企業2家,獲批市級專利領航和專利密集型企業各1家,全縣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23件。加快引進高端人才,全年引進科技副總35人,引進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高層次雙創人才46人。加快產學研對接,達成校地、校企合作協議8項,建立校企聯盟26個,獲批江蘇省產學研合作項目6項。恒輝編織“高性能特種編織物編織技術與裝備及其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專項資金支持,實現了國家級科技大獎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零的突破。加快創新平臺建設,獲批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2家,建成省級眾創空間4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恒潤高新、金虹鋼鐵2家企業院士工作站落戶敬安鎮。區域經濟的發展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要結合沛縣經濟發展特點,搭建起多元化、動態化、整體化的人才庫。制定出更加先進的人才評價機制,同時對于人才的吸引力。結合沛縣的地方特色,打造出規范化、透明化和程序化的用人體系。對于人才管理機制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完善,選擇更加科學的人才配置方案。打破對于學歷、職業和資歷等因素的影響,積極的適應縣域經濟發展各種需求。充分地發揮出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職能,逐步的提升沛縣的人才數量和質量,更好地服務于縣域經濟建設。
三、沛縣的經濟發展機遇
(一)供給側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方向,積極優化產業結構科技創新活力迸發。出臺《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驅動城市發展的實施方案》,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抓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歷史機遇,從高起點規劃農村振興布局,提升城市品質內涵,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建設。
(二)從單一產品到完整產業鏈重大項目進展順利,“牛鼻子”項目牢牢依附,單月簽約、雙月開工、季度觀摩的“123”工作方法得以實施。珀然鋁輪轂、嘉寓光伏和洲業汽車城等20項市重大項目已全部完成序時。投資120億元的萊賽爾新材料建設開工,為打造高端紡織生產基地注入了強大動力。徐工集團成功落戶高端零部件基地,創下制造業板塊新高峰。投資15億元的潤康醫藥將很快成為新醫藥產業的領軍航母。招商“生命線”始終堅守,“全鏈、全要素、全服務、無障礙”的立體招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招商競賽和集中合同簽署活動每季度進行一次。全年引進23個5億元以上的內資項目和11個3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
(三)村鎮建設取得了新成就安國鎮已被批準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鎮。敬安辣椒科創小鎮已建成全省第一批農業特色小鎮。張寨陳油坊村被批準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楊屯昭陽莊園被授予“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稱號。建成7個省級美麗鄉村、特色鄉村和鄉村旅游示范村。堅持“改革賦能、創新驅動”的原則,凝聚了強大的新動力。改革創新將得到推進,營商環境將產生同頻共振,形成優勢突出的要素供給新體系。
(四)統籌城市改造和文化特點塑造深入挖掘漢文化精髓,提升漢之源、漢城景區、沛公園等景區景點檔次,打造一批極具漢風格的居住區,充分展現漢文化時代的魅力。深化文明城市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沛縣道德模范和優秀人才,引導居民不斷提高文明素質。深化城鄉全球旅游示范區建設,加快安國湖濕地和千島湖濕地開發建設,重塑沛縣漢文化旅游形象。豐富大眾文化載體,以文化教育為關鍵環節,加強沛縣文化建設,全力打造生態文化、優秀人文文化、書畫文化和全市15分鐘文化圈,打造人民喜歡的文化品牌。結束語全面貫徹黨的和視察江蘇期間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和縣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的安排。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按照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加快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深入推進“三地一新”新實踐。將繼續打三大攻堅仗,認真做好“六個穩”工作,努力開創“強富美高”沛縣建設新局面。我們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參考文獻:
[1]孟淑珍.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及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23):29.
[2]李偉.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7(18):43-56.
[3]白國強.把縣城建設成為縣域經濟的戰略據點[N].南方日報,2016(06):27.097
作者:燕連芳 單位:沛縣朱寨鎮人民政府會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