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藥企業的經濟效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18年我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1978年到2018年我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發現我國經濟取得了喜人的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比如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霧霾成了天空的顏色。同時醫藥企業作為確保群眾身心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奠基石,伴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實行、人口老齡化加劇、居民收入增長以及大眾健康意識的提高,醫藥企業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因此,為了使醫藥企業順應我國時展的大局勢,并且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研究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醫藥企業的經濟效益很有必要。
關鍵詞:環境管理會計;醫藥企業;經濟效益
隨著2018年7月15日曝光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造假事件的出爐,以及暑假播出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消費者和媒體把眼光迅速聚焦到醫藥企業,同時醫藥企業作為重污染行業之一,其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化學污染物給周圍居民造成極大困擾等。處于這樣的背景下,醫藥企業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利益相關者所關注的焦點。環境管理會計作為一門將環境會計和管理會計相結合的學科,既可以用于企業內部的生態設計,又可以供內部管理者預算、評估和統計環境管理成本,對于管理層作出科學決策將提供更大幫助,在我國企業推行環境管理會計,可以幫助管理者控制生產成本,將資源合理利用,并且通過運用存貨管理、變動成本法等,滿足我國醫藥企業發展的現狀,將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使我國企業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本文以醫藥企業為例,研究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醫藥企業的必要性,以及其發展現狀,最后為我國醫藥企業提出一些對策。
一、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醫藥企業的必要性
自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醫藥企業的各種安全事故時時進入人們的眼球,損害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將道德底線一步步瓦解。為了解決這一社會難題,有關部門通過加強對藥品的監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作用。正如總理就2018年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造假事件作出批示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線,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公司不履行或消極履行社會責任會使企業的員工、客戶、供應商等關鍵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和發展前景產生懷疑,損害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反之,由于社會責任的履行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并且管理者有長遠考慮的眼光,因此,如果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改進工藝設備,對污染物進行科學減排,會在一定程度表明公司有實力、有能力來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從而提升其對利益相關者的吸引力,并且這也符合國家對企業的期許,從而得到政府的鼓勵與支持。
二、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醫藥企業的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引進管理會計的時間較晚,同時對于環境信息的披露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因此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醫藥企業的運用比較欠缺,亟待進一步完善,這不僅有利于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時有利于醫藥企業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經過對我國醫藥企業的了解發現:首先,其披露的環境信息大多不完整,企業都傾向于披露對其利好的信息,而對于發生的訴訟費、污染環境被罰款等則往往避而不談,或者一筆帶過。比如,近年來曝光的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污染環境事件,給周圍居民造成極大的影響,不少居民出現身體過敏,小學生戴口罩上課,正所謂“前門制藥治病,后門排污致病”,醫藥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僥幸地寧愿繳納罰款也不愿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其次,企業對其年報中所披露的環境方面的信息存在主觀性,而且披露方式不統一,雖然我國管理者很早就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且在2010年頒布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但是由于沒有進行強制性約束,其實施情況不容樂觀,并且有的管理者為了追求當前經濟利益也不愿意去考慮環境管理方面的問題。再次,環境信息披露不及時,由于企業經營的變動性,以及醫藥企業的特殊性,企業不可能集中在同一時間去購買產品或者繳納環境治理費,然而企業利益相關者對其了解大多集中在企業每年披露的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里,由于信息相關者了解的時間存在差異,對醫藥企業的監督也就存在滯后性。最后,我國醫藥企業在年報中披露的信息相對籠統,由于環境管理會計科目的下級科目較少,因此對于排污費、排水費、綠化費等環保方面的費用記錄不夠精確,對于將不同醫藥企業履行保護環境責任無法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
三、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醫藥企業的實行對策
(一)進一步豐富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凝聚力,通過發展存在管理會計的企業文化,可以使員工內部成員有管理的意識,并且時刻把環保的概念運用到行動當中,而且現在人民群眾對于綠色的理念逐漸深入,企業發展環境管理會計勢在必行。因此,醫藥企業要把綠色思想和企業經營二者相結合起來,同時醫藥企業作為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相比于其他行業來說,更應該多承擔社會責任,以社會價值最大化為導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考慮環境保護,管理者也要在購買環保設備、開發新藥等中加強社會責任感,在耳濡目染中加強員工的向心力與責任感,使企業朝著長遠可持續的道路邁進。
(二)進一步加強會計人員能力培訓。由于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近幾年才開始實行,會計人員還大多停留在財務會計上,更多地關注于財務指標和對外的影響,而對于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管理會計這一領域了解相對不足,還是一片應用藍海。因此,在進行環境管理會計建設時,人才儲備是首要工作。管理會計作為規劃未來、預測和解析過去的有機結合,需要會計人員轉變思想觀念,需要其對環境管理會計有一定的認識。基于此,這就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會計知識培訓,從而滿足醫藥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會計知識的需求,從而使環境管理會計在企業成員中深入人心。
(三)進一步加強醫藥企業環境審計。目前我國對于醫藥企業環境審計相對寬松,沒有規定統一的披露格式,因此,醫藥企業對于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披露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這對于將不同醫藥企業經營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存在很大困難,而且沒有一致的要求,一些企業對于自身的利壞信息一概不談,使得消費者與管理者存在信息不對稱。所以加強醫藥企業環境審計有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規范企業信息披露的行為。
(四)國家要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管理會計法律法規。我國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較晚,因此要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環境管理會計準則,把環境管理會計納入到法律當中,并且提出專門的環境方面的科目,比如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收益等等,以及在披露的年報中專門增設環境的板塊,強制要求醫藥企業披露在一年中所做的環境貢獻與環境污染,從而使媒體和消費者更好地監督其發展。
(五)把保護環境納入官員績效的考評中。我國在考評政府官員的績效時,要改變過去只重視經濟效益,而不考慮環境效益的誤區。要增加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地方政府對環境管理會計的監督,通過將保護環境作為考核官員績效的一項指標,政府官員會更加關注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是否去真正考慮綠色經營。同時,我國政府可以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獎勵,對于采用環保設備、進行環保研發的醫藥企業進行適度補貼,進一步鼓勵醫藥企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道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它符合我國“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遠大夢想,以及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醫藥企業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盡快將企業經營和環境協調相融合,加快對財務人員的管理會計知識培訓,將環境管理會計推行到企業的經營方針中去,從而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均衡發展。財
參考文獻:
[1]王海婧.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與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8.
[2]張肄斐.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醫藥企業的應用[J].管理縱橫,2018.
[3]鐘大強.淺議醫藥分銷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思路[J].中國總會計師,2015.
作者:何敏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