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貿易經濟學科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十年來,貿易經濟學科歷盡變遷,其演變過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以流通部門調整為依據,設置貿易經濟專業.50年代初期,根據供銷合作社和貿易部門共同組織商品流通的現實情況,許多高等財經院校在合作貿易系內設置了合作經濟和貿易經濟專業,以滿足供銷社系統和貿易部系統對管理人才的不同需要.1953年,隨著貿易部的改組和商業部、糧食部以及對外貿易部的分設。50年代中期,在原有的貿易經濟專業之外陸續設立同新設流通行政管理部門相適應的糧食經濟專業。
第二,貿易經濟學科體系的創立與演變明顯受制于集中計劃商品流通體制及變遷·產品經,濟模式對貿易經濟專業的影響不僅表現為流通行政管理部門調整對貿易經濟專業的宏觀結構變動的制約,還表現為按照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及其變化設計和調整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及其內容。貿易經濟學科不少課程內容沿習傳統商品流通體制,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某些政策規范移植為科學范疇,并按照傳統的計劃商品流通體制的實現流程安排學科體系。貿易經濟學把商品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的分配產品和轉移價格作為商品調撥并賦其宏觀性質,使之成為貿易經濟學的主要學科范疇,一段時期甚至按計劃商品流通實現的購銷調存環節為骨架安排貿易經濟學的學科體系,這就自然而然地堵塞了貿易經濟各學科的發展道路。
第三,按照產品經濟模式處理貿易經濟與相關學科的關系。長期以來,我們按照行政管理意義劃定貿易經濟及其相關專業的界限,例如70年代,曾經嚴格地根據部門的工作職能將會計、統計等學科肢解成各部門統計和會計學科,從而出現了許多同貿易經濟(商業經濟)并列的財經學科,盡管這些學科的建立并未分解貿易經濟學科體系,但對貿易經濟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制定卻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按照產品經濟模式處理貿易經濟與相關學科的相互關系還表現在貿易經濟的相關專業同某些系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處理上。
第四,模擬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設計貿易經濟學科體系內各門課程的內容.傳統體制下的貿易經濟把計劃流通及其實現放在學科建設的首位,而計劃商品流通本身已經全然否定交換的客觀經濟過程的基本屬性,把流通作為一種實現消費品分配和為農村集體經濟配給農業生產資料的特殊社會性能。因此,商業經濟學也就成為計劃經濟學在流通中的翻版。為了適應計劃商品流通條件下商業企業的特殊地位,過去在貿易經濟學科中曾一度取消了貿易組織作與技術這一帶有微觀性質的管理學科,代之以部門管理性質的商業經濟管理學。這樣一來,貿易經濟學科體系就沒有一門專門研究商業企業內部的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活動的獨立學科。
第五,80年代貿易經濟學科體系的調整逐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8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不僅是對商品經濟體制的挑戰,而且還同時提出了對傳統的財經教育體制包括學科體系‘的嚴峻挑戰。面對這一挑戰,十年來貿易經濟開始實施了若干適應性調整。在專業結構相對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大市場、大商業、大流通”要求逐步拓寬口徑。近年來在課程設置上增設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等主要專業課程,并按照發展商品經濟和改革經濟體制的要求調整了商業經濟學、商業企業管理主要專業課程的內容;其次通過開設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兩個專門化進一步顯示了貿易經J濟多樣化的專業特征。
二、貿易經濟學科的發展現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不適應性
1.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制定有明顯的產品經濟特點。貿易經濟專業經過長期的沿革與調整,特別是80年代以來,根據商品經濟發展需要所作出的適應性調整,使貿易經濟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大大地削弱了傳統體制色彩,但仍然保留傳統的濃重積淀。一些主要專業課程結構并末作較大的調整,仍以商業經濟學、商業企業管理和商業物價學為骨干。教學內容調整也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確立。其中一重要原口臼.場因是教材建設要求建立一個穩定的框架體系。而在體制變革過程中,圍繞某一學科構造一個成熟的范疇和知識體系缺乏堅實的實踐基礎,這就形成了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制定同現階段市場經濟推進的不適應性。
2.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在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宏觀間題和微觀問題難以明確區分。貿易經濟(商業經濟)專業籠統地提出培養商業經濟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又提出了貿易經濟專業同時為政府和企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這種板塊式結合的培養目標,使得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常常面臨許多尖銳的矛盾,有的教師甚至認定某些課程是專門為政府調節和宏觀調節設置的,而另一部分課程則是針對企業微觀經濟活動的,影響了完整的統一培養目標的形成。
3.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由于培養目標不統一,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安排缺乏系統性,嚴重妨礙貿易經濟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貿易經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極不相稱。
三、加快貿易經濟專業調整與改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流通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貿易經濟專業的調整與改革將是一個跨世紀的工程。這一調整與改革應當確立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我們認為,適應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加快貿易經濟專業的改革,最根本的就是根據人才市場的長期需要,充分尊重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著眼于大市場、大流通和大商業的形成和發展,適當調整專業和課程結構,大力革新原有課程的學科內容,重塑襯全新的和有效培養模式,應當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改善為核心,通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和判斷流通市場運行狀況、運用和總結貿易經營方式經驗的初步能力。與此同時,應當采取以下措施加快貿易經濟專業的學科改造和專業建設:
(一)加強學科建設的應用性,顯著提高教材的學術水平。加強貿易經濟專業學科建設的應用性的關鍵是強化管理學科在貿易經濟專業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在原來貿易經濟專業的基礎上強化管理學科的地位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處理好貿易經濟專業的經濟學性質同管理科學的兼容間題,使二者內在的有機的統一起來,而不是板塊式的拼湊。貿易經濟專業學科建設要認真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并且把這一原則貫徹到每一具體學科的改造過程。改革過去硬性地劃分某門學科,屬于某個經濟學或管理學范疇的傳統作法。這也許給原部門經濟專業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整和改造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指導原則。流通領域購銷形式和渠道的多樣化,所有制結構的調整,要求改變過去教材解釋政策的現象。誠然,提高教材的學術水平關鍵是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因此,要使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中心地位在貿易經濟專業改造、調整和建設的過程中一以貫之。
(二)堅定地走大貿易的道路,按照大市場、大流通和大商業的范疇拓寬貿易經濟專業面。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僅使原有的商品貿易領域乃至消費品貿易領域形成狹小的分工范圍得以改變,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股份制對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的推動,許多企業獲得了投資中心的職能,使得企業的貿易活動更為多樣化,而就每一個專門的貿易經濟領域設置一個專業,又不能適應本科的學容量。高等財經教育適應這一發展需求,要求貿易經濟專業突破原有的分工界線,而向商品貿易、房地產貿易和技術貿易,調整已有的學科體系。為了處理寬與專的關系,可將全程教學計劃分成兩段:第一段主要是貿易經濟專業基礎知識。第二段為專門貿易知識,并由學生選擇,但應作為必選課并實行主輔修制。現有的貿易經濟不僅應在流通客體上突破原有的分工范圍,而且還應從流通空間上改變原來的內貿和外貿隔絕的現狀,特別是入關和開放服務貿易以后更是如此。因此,要求按照大貿易的方向調整現有的貿易經濟學科體系,強化貿易經濟專業的通用性。
(三)在學科建設中按照系統性、穩定性、適應性和通用性的要求設計學科體系。應當根據貿易經濟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實際,在具體設計中著重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第一,穩定性和適應性的關系。貿易經濟專業應當有一個穩定的培養目標和穩定的科學體系。因此,要保證某些課程及其基本內容的相對穩定。同時,我國尚處于經濟體系轉型和經濟發展的時期,流通領域的制度因素和發展格局復雜多變.貿易經濟專業教育必須適應貿易經濟活動領域的這一階段性特征。這是一對制約貿易經濟專業調整和改造的突出矛盾。除了在指導思想上要求我們用辯證的觀點加以對待,還需要我們在操作上采取更為靈活的辦法。例如通過主輔修制的辦法,擴大輔修面,解決學生畢業后參加工作的知識準備問題。設計兩段教學法,第一段主要安排較強的重要的基礎課,第二段安排各種專門貿易領域的課程教學,并同主輔修制的實施結合起來.壓縮現有的課程教學,擴大專題講座的比重,通過專題講座的靈活安排,彌補穩定的課程教學適應實踐變化的相對不足。引入高等教育自修考試的機制.某些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不需要安排系統的課堂教學,只通過必要的專題輔導,系統地布置教材和學習資料,通過規范化和客觀性的結業考試引導和檢查學生的學習過程。
第二,處理好通用性和系統性關系。貿易經濟專業教學改革中通用性的加強一方面需要通過設置商學原理課程,并拓展它基本的學科范疇。使其同市場經濟條件下貿易領域的延伸有廣泛的適應性。另一方面,還需要設置更多的專業貿易領域的課程。如果處理不好,專業貿易領域課程的增加。又有可能使全程教學計劃的安排顯得龐雜而缺乏系統性。這就要求一方面認真處理好專業貿易課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又要對流通實踐中的業務活動進行適當歸并,在學科設置上再作系統化處理。
(四)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這種培養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教學實踐環節,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應用能力;二是通過校內外的各種學術活動,引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獷養。
(五)加強貿易經濟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應當使教師定期到實際部門工作、業余兼職和圍繞學術活動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獲得制度保障,并聘請有一定理論和學術水平的實際工作者來校兼任和專任專業課教師。同時,要把教師學術水平的提高同貿易經濟專業重塑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戰略和改革目柄飛緊密地聯系起來。切實把教師的科學研究和學術研部的中心地位體現在貿易經濟專業改革和整個辦學指導思想貫徹的全過程,使科研活動成為教學過程的車頭。
(六)制定一個合理的教學改革方案。考慮到市場經濟新體制的推進,教學改革方案應當具有較大的繼續調整的彈性和可塑性,其原則設想包括:
第一,明確培養目標。貿易經濟專業的培養目標(限于本科)應明確界定為貿易活動領域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在今后一個時期內應當有針對性地提出為大中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多樣化的貿易活動培養專門人才。
第二,調整課程設置。適應未來貿易活動多樣化和多變性及其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有效地利用教學總課時,因此,我們主之性對現有的全程教學計劃實施分類調整:(l)壓縮現有的政治理論課及某些人文科學的諫時比盆。改進外語教學,強調外語的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2)增加專門貿易課程,并列入必修課程中,增加物資流通、房地產交易、技術貿易和跨國經~營等課程。將關貿總協定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凋整后的教學計劃,工商行政管理、資本論選讀考慮列入選修計劃。(3)大幅度地增加選修和令題講座的數量。使選修課和專題的設置充分體現貿易經濟專業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動態進程的適應性。
第三,在教學管理體制上,教育主管部門制定一個貿易經濟專業中長期教學規劃.規定貿易經濟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方向,選定和推薦部分核心課程。具體教學方案和全程教學計劃則由各校根據自身的條件、特點和實際需要靈活制定和調整,鼓勵各校辦出自己的專業特色。
第四,學生學業成績的考察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她貿易經濟專業中減少閉卷考試的比重,增加開卷考試,包括案例分析報告、學術研究報告等形式,切實把閉卷考試搞成規范化客觀性的形式,真正把貿易經濟專業的教學模式轉到能力培養的軌道上來。
(七)處理好貿易經濟同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學科間的關系。我們主張三個專業之間應是目標有別、特色互補和相互依存的關系。貿易經濟專業主要是為改革中許多企業特別是為具有完備的投資中心利潤中心、職能的股份制企業貿易多樣化培養規劃制定和戰略決策人才、通曉宏觀流通管理政策原理的公共管理人才。在貿易國際化領域除一r現行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作為必備的核心課程之外,豐要偏重于服務貿易和進出口業務方面的課程設置。具體的商品貿易課程在貿易經濟專業課程設置中帶有某種程度的概略性。市場營銷主要面向工商企業的推銷活動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按照營銷系統課程的原理對工商企業實施營銷策劃的專門人才,而貿易經濟活動的組織結構變遷、宏觀貿易環境變化和企業貿易活動戰略規劃等方面則呀構成貿易經濟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