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增長機制原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貴州商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貴州省商品市場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商品市場通過購銷活動源源不斷的將各種商品輸送到不同消費者手中,作為聯結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貴州省這個欠發達地區,商品市場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市場規模仍然很小
2006年全省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的成交額只有187.3億,排在倒數第7位,全國成交總額是37137.5,貴州省只占到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89.8億,全國也處于掛末位置。
2.產業結構仍處于初級化階段
2006年全國三次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構成比為11.7%、48.9%、39.4%;貴州省為17.2%、42.98%、39.8%。第一產業比全國高5.5%,第二產業低6%。貴州結構初級化的狀況沒有得到太大改變,主要結構變化速度緩慢,非國有經濟作為市場主體之一成熟度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決定產業選擇和發展的主導因素是市場需要,要有很強的市場意識,敏銳的市場眼光,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大力發展貴州商品市場必須做到:
(1)堅持按市場規律辦事。貴州商品市場的發展,必須努力提高經濟效益,擴大對內外開放,以開發促開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商品市場及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吸引國內外的資金,新建一批起點高、設施和功能比較齊全、市場輻射功能明顯優于老、舊市場的新市場。
(2)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主要要推進消費資料市場化、生產資料市場化、金融市場化、房地產市場化、人才與勞務的市場化、信息與技術市場化等。此外,完善市場體系還要完善市場規則。
(3)進一步調整產業與產品結構,促進供給結構合理化。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根據市場需求嚴格審批新開工項目。要充實和加強有效產業,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既確保減少無效供給,又大力增加有效供給,使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合理化。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發展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拓展新的市場。
二、資本市場現狀分析及對策
貴州省資本形成能力低下,直接融資不發達,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資本市場偏小,證券市場融資能力差。
1.股票市場不發達
資本市場主要以股票發行為主,但無論是上市公司數量,還是籌資總額,貴州省都在全國范圍內處于弱勢,上市公司數量落后于全國大多數省份。
從數量上來看呈現出數量少的特點。貴州省A股上市公司數量只占全國總數的1%,處于倒數第4位,僅超過寧夏、青海、西藏,總股本為480960.42萬股,占全國A股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22%。
從發展水平來看,同全國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自2005年黔源電力上市以來,貴州沒有新增A股上市公司,直至今年4月30日遵義鈦業通過發審會首發審核,才打破這個局面。截止2007年底,貴州省上市公司家數不到全國的l%,上市家數小一直是貴州省資本市場的現狀。從地區分布來看也極不平衡,黔東南、黔西南、黔南、銅仁、畢節5個地區至今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
2.證券經營機構實力弱
一個地區證券經營機構的數量及實力大小從另一個角度也基本上反映了該地區資本市場發育程度。從我國證券公司區域間數量比較中,西部證券公司有12家,只占全國總量的13.3%,遠低于東部的61.1%,貴州省僅2家。
只有加速培育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貴州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才能穩步的促進經濟發展。在貴州省內建立證券交易所,大力發展股票市場,擴大省內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的數量,幫助大中型企業到資本市場獲取資本金;鼓勵高科技風險企業在創業市場融資;在中心城市開辟期貨市場交易所;積極發展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
(1)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機遇,主動地引進外資,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機構及外國政府的貸款,吸收各種間接和直接投資,并在知識和技能具備的條件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
(2)培育金融機構的自生能力。資本市場的發展有賴于金融產品的豐實,增加金融產品品種,提高金融產品質量,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證券資信評估制度,變債券、融資券及其他金融產品的“額度”發行為“信用”發行,淡化所有制形式,注重發債實體資信質地,并由市場自身決定金融產品取舍。
三、貴州省勞動力市場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貴州省勞動力市場上的一般勞動力的供給遠遠大于需求。
從供給方面來看,勞動力供給數量龐大,勞動力市場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由于貴州省人口數量龐大;農業人口比重高;國有經濟比重大,下崗失業問題嚴重。
從需求方面來看,產業結構轉換滯后,制約了產業就業吸納能力的擴大;所有制改革滯后,阻塞了就業渠道的拓展;鄉鎮企業發展落后制約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從年齡結構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相對較低,負擔系數較高
從人力資源素質結構看,總體素質較低,低層次人力資源所占比重較大。(1)自然人力資源比例較大,成人文盲率較全國平均水平高。(2)勞動年齡人口平均接受教育年限較低,初級人力資本比例較大、高級人力資本比例較小,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僅占到全國的1.24%。勞動者的低素質,使其在競爭性就業的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在供大于求的勞動力市場上,競爭性就業成為勞動者就業的主要形式,而就業競爭能力的強弱又取決與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技術素質和綜合思想素質。
從貴州省人力資源量的角度看,需要將勞動力可流動的特點考慮進去,一方面,正是由于存在著較大比例的自然人力資源以及較低比例的人力資本而導致貴州省經濟發展緩慢、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格局;另一方面,在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量的、凝結著人力資本的勞動力的流出行為延緩了貴州省的經濟發展。
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根據公開公布的統計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人力資本的魔力有多大。
所以作為貴州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它對于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無論是舒爾茨、貝克爾的教育形成人力資本理論,還是阿羅的“干中學”理論、羅默的“知識推進模式”、盧卡斯的“專業化人力資本增長模式”,都說明一國或區域的經濟發展取決于其人力資本存量以及人力資本的生產率。發達地區相對豐富、素質較高的人力資源促進了其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貴州省經濟落后的重要根源,在于其人力資本的存量偏低以及人力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人力資本的形成過程中,投資是非常關鍵的。投資所形成的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將在很長的時期內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人力資本投資與其他方面的投資比較起來,是一種投資回報率很高的投資。所以要實現貴州省的跨越式發展,就要大力開發人力資源。
1.改革投資體制,拓寬人力資源開發渠道
首先,改革教育投資體制,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一要盡快改變教育發展思路,要突破政府辦學的單一局面,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力量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使教育逐步走向產業化。同時,教育發展要面向市場,適應市場需求,逐步實現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純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創造力教育的轉變。二要在貧困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普及基礎教育,提高人口的總體素質,為經濟快速發展培養后備力量和儲備人才。其次,加大職業培訓力度。
2.營造貴州省跨越式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環境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貴州省經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擁有高科技、高素質的人才。所以應把人才的開發和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為此,要正確處理三個關系,一是要處理好資源開發與人才開發的關系,優先開發人才資源;二是處理好黨管干部原則與人才合理流動的關系,依靠市場機制調配人才;三要處理好公平競爭與優惠傾斜的關系“,公平”重于“優惠”。
3.變勞務輸出無序為有序,使之成為支柱產業
貴州省每年有大量的勞務輸出。但大多數輸出都是處于無序的狀態,由于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素質低,只能依靠干體力活獲得很少的報酬,無法帶動輸出地經濟的發展。菲律賓的女傭很受歡迎,一度供不應求。已形成了菲律賓的支柱產業。所以打造一支勞務“黔軍”的品牌,實現勞務輸出從無序到有序的轉變,才能使貴州省的勞動力成為發達地區。例如,泛珠三角地區的重要的勞動力供應地,才能將其作為支柱產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