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炭工業經濟增長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數據說明
文中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和《煤炭工業年鑒》。為剔除價格因素影響,需將煤炭工業總產值處理為以2000年價格為不變價格的數據。
(一)缺失數據的處理本文的缺失數據為2004年煤炭工業年末平均就業人數,采用均值插補法估計2004年煤炭工業的年末平均就業人數,估計值為406.21萬人。
(二)資本存量的核算投資價格指數選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本文參考王玲[3]對煤炭采選業資本存量的計算結果,并利用投資價格指數將其折算為2000年價格為基數的數據。本文選用新增固定資產作為當年投資。統計年鑒中缺少2000-2003年煤炭采選業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2000-2003年,煤炭采選業占采掘業的工業總產值比重約為30%。故用2000-2003年采掘業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來估計煤炭采選業的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本文利用固定資產原值和固定資產凈值計算煤炭工業的固定資產折舊率[4]。1986-1991年,我國煤炭工業固定資產折舊率的官方數據在4.43%-4.87%間浮動。隨著現代化煤礦開采的機械設備、材料的更新換代加快,固定資產的折舊率可浮動至10%。故對2009、2010、2012年的折舊率進行調整。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二、實證分析
(一)回歸分析1.計量檢驗各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可知lnY、lnK、lnGL、lnT為一階單整。協整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可知,在置信度為95%的水平上,lnY、lnK、lnGL、lnT存在協整關系,即煤炭工業總產值與煤炭工業的資本存量、一般人力資本、科技人才具有長期的動態均衡關系。該模型的各回歸系數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F=1158.689〉F(3,13-3-1)=6.99,通過檢驗。R-squared=0.9983,AdjustedR-squared=0.9974,說明該模型的擬合性較好且優于原回歸方程。D.W.=2.1374說明修正后的回歸方程不存在序列相關。
(二)實證結果由上述分析可知,α=1.4815,β=0.4918,γ=0.3518。正規化處理后,α’=0.6372,β’=0.2115,γ’=0.1513。各要素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如表4所示。2000-2012年科技進步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8.92%,2000-2003、2004-2006、2007-2009、2010-2012,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在50%左右波動,說明科技進步是推動煤炭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2000-2012年資本存量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7.22%,在各計算基期,資本存量的貢獻率逐年增加。這是由于各項目的啟動需大量資金支撐,煤炭工業發展呈現對資金的依賴性。2000-2012年一般人力資本、科技人才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8%、11.48%。2004-2006、2007-2009、2010-2012,科技人才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定在20%左右。2010-2012年一般人力資本的貢獻率,則由2.6%左右增加到9.69%。原因在于,煤炭“黃金十年”期,煤炭工業的規模急劇擴大,導致就業人數增加,經2004-2006、2007-2009計算基期的累積,集中表現為2010-2012年一般人力資本的貢獻率的驟增。這也與計算模型的選取和計算基期劃分的局限性有關。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首先,科技人才的產出彈性系數為0.2115,資本和一般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分別為0.6372、0.1513。當科技人才、資本存量、一般人力資本的投入增加1%,煤炭工業總產值將分別增加0.21155%、0.6372%、0.1513%。可知,科技人才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驅動性,弱于資本存量對其的驅動性。其次,2000-2012年科技人才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48%,且在各計算基期,科技人才的貢獻率在20%左右波動。2000-2012年,科技進步、資本存量、一般人力資本對煤炭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8.92%、17.22%、2.38%。可知,科技人才是推動煤炭工業進步的重要驅動因素。
(二)建議煤炭企業建立競爭、公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激勵機制。首先,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人才引進等方式,引進緊缺人才;營造人才暢通的上升通道,重點培養使用礦井一線的技術骨干人員和企業優秀管理人員。其次,全面、公平的分類考核開采技術人員、煤炭企業管理人員;對井下艱苦崗位、掌握核心技術和煤炭銷售網絡的關鍵崗位,實行分配傾斜政策,保證人員的穩定性和對關鍵人才的吸引力。
作者:郭佳王立杰汪文生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