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位碩士研究生可持續發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外科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分支之一。隨著外科學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專業的細化對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工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醫學研究生分為“醫學科學學位”和“醫學專業學位”種培養類型。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缺乏系統的科學思維訓練,不能很好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科學問題;而科學學位研究生缺乏臨床實踐培訓,在科學研究中往往缺乏目的性。我國有最大的疾病人群,但對循證醫學的研究相對薄弱,而且我國臨床醫學研究水平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1],這與研究生教育的經驗不足有關。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外科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尚需進一步提高。但是,如何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尤其是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難點。
1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知識,并適應實際工作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方式將會對其今后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考慮研究生畢業后的后續發展。培養外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既要強化其臨床技能,又要建立其科研思維,以適應當代外科學發展的需求。長遠來看,有助于提高我國醫療水平,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因此,緊緊圍繞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教育目標,采取合理的培養模式,培養出不僅具有臨床工作能力,而且又具有創新研究能力的外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至關重要。
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所面臨的問題
2.1專業知識薄弱近幾年來,應屆本科畢業生在專業學位研究生中的比例越來越高。他們自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學習,缺乏工作經驗。目前,我國醫療環境較差[2],一部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臨床學習過程中僅僅限于寫病歷、換藥等瑣碎的臨床事務性工作,而極少得到手術操作的機會,畢業時動手能力較差,甚至連最基本的手術操作技能都沒有掌握,難以勝任基本的日常臨床工作。
2.2創新能力不足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最大特點就在“研究”二字上,如果離開“研究”,就談不上是研究生了[3]。傳統觀念認為,合格的外科臨床醫師只要熟練掌握好臨床技能、手術技巧并順利治愈患者即可[4]。由于過分強調臨床能力,使另一部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受到忽視。一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認為只要掌握了臨床專業知識,具備了較強的臨床操作能力,就可以做一個好醫生。臨床手術技能是外科醫師生存的“鐵飯碗”,覺得科研與臨床的關系不大,從而導致了對科研創新認識不足,制約了科研能力的培養。一些導師在研究生的指導和培養過程中,一味地強調和重視臨床知識、臨床技能和動手能力,忽視了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由于研究生在論文撰寫、基金申請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科研訓練,難以可持續發展。有些專業學位研究生每天忙碌于臨床工作,在面對疾病時只憑經驗處理,或詢問上級醫師,不善于獨立思考,缺乏創新思維[5]。隨著循證醫學的迅猛發展,僅憑醫師個人經驗難以滿足臨床的需求。即使這些研究生以后成為了熟練的“手術匠”,也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學者型人才。
3專業學位研究生可持續發展培養的初步探索
3.1加強專業理論學習理論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通過具體病例掌握相應臨床及基礎知識,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并提出問題及建議,共同研討,使之能夠獨立分析、獨立治療。結合具體的病例進行實踐和討論,讓學生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也可將培養內容模塊化,如按骨科疾病分類方法分為創傷骨科、脊柱外科及關節外科等疾病模塊,對于每個疾病模塊,制訂必須掌握的疾病目錄,并將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作為重點進行規范化培養。對于研究生的臨床知識,除了掌握好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要掌握好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如解剖學、影像學,等,使其更好地應用于臨床實踐當中。這樣不僅使研究生掌握了相關知識,而且也能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
3.2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將來是醫療機構的高層次醫師,要求具有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因此,研究生培養的側重點在于臨床能力的訓練和提高,掌握應對復雜疑難病癥的臨床工作能力。臨床診治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在臨床學習過程中,讓研究生參加臨床病例討論,不僅可聽取高級醫師的見解,而且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藉此培養研究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如讓研究生對某個患者提出具體的診療方案,在保證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問題的同時,最后由帶教教師進行講解分析,保證臨床醫療質量。應指導研究生多動手操作,安排研究生觀看手術錄像,總結各個手術的特點,并定期安排臨床技能考核,著力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為他們今后步入社會做好準備。這樣,不僅加強了研究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培養了研究生的臨床綜合能力,使研究生畢業后可以更加順利地適應外科醫師工作,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3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盡管科研能力培養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占主導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科研訓練。作為一名外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與科研并不對立和矛盾:所有的科研思路都來源于臨床,歸根結底都是為臨床一線服務。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式應從目前的“臨床型”向“臨床科研型”轉變,尤其是科研能力培養要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對其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為他們提供創造的機會,注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鼓勵研究生自主選題、自主設計。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促使其創造力的可持續開發。鼓勵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內容,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首先,在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展科研工作時,應將課題重點放在臨床研究中,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選題應圍繞臨床,以臨床實踐需求為導向,并以臨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臨床相關研究[6]。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題最好是以臨床研究為主體,輔以基礎實驗研究,以培養學生臨床與基礎相結合的科研方法。通過收集臨床實驗標本,合理分析歸納,撰寫臨床實驗性文章,是外科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方向。此外,也可開展臨床病例研究,如高校的附屬醫院既是醫療中心,又是教學科研中心,這些醫院患者數量大、病種全,同時危重病、罕見病也不少見,但很少對臨床資料進行前瞻性、回顧性研究。如果開展此項科研,也同樣可直接提升我們的醫學研究水平。其次,指導學生如何實時準確獲取高質量的科研信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清晰、準確的醫學信息,是研究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要求學生根據將來可能進行的研究方向進行文獻檢索,確定研究方向和內容,完成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文獻檢索、閱讀和總結能力的綜合體現,有利于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臨床病例研究與基礎實驗研究是緊密聯系的。臨床實踐中發現的科學問題,往往需要基礎實驗研究加以驗證,以提供理論支撐。因此,積極鼓勵和支持研究生參與各類課題研究,使其具備一定的科研實驗技能,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第四,在科研能力的培養方面,還要重視學術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各種層次的學術活動。通過學術活動了解該專業研究領域的學術前沿,開闊研究生的科研視野。最后,要求每個研究生須完成一份國家或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的標書撰寫,加強實戰訓練,為今后獨立開展科研工作打好基礎。
3.4完善評價模式目前,研究生的教育評估是基于對成果的評價,而沒有關注培養過程的評估。外科學專業的手術技能和科研思維主要是在平時學習和訓練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難以在短期內熟練掌握?,F行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引導研究生改進學習方式和科研思路,也很難為研究生未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培訓,也難以持續發展。因此,應加強培養過程的教育評估。總之,如何協調好臨床與科研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當務之急,同時也是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革,才能通過三年的培養使研究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同時也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
作者:黃省利 武癑興 劉穎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