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植物是人類重要的能量來源,隨著人口增長的殘酷現實,對植物需求的壓力逐漸凸顯。目前,基本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確保植物的高產量,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大量使用農藥、過度開墾荒地等等,勢必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障礙和阻力。
關鍵詞:
植物保護;可持續發展;生態
1前言
錦州市位于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端,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下轄黑山、北鎮、凌海、義縣和凌河區、古塔區、太和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山新區等9個縣(市)區,總面積10301km2,海岸線105km,人口310萬人。
植物是人類重要的能量來源,隨著人口增長的殘酷現實,對植物需求的壓力逐漸凸顯。目前,基本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確保植物的高產量,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大量使用農藥、過度開墾荒地等等,勢必會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障礙和阻力。
2.1過度施用農藥帶來的阻力病蟲害的防治,是植物高產的前提保障。而防治的關鍵,依賴更多的是農藥。農藥的使用,一方面清滅病蟲害,大幅提升產量,另一方面,也破壞了其原有的生長環境。比如:殺滅害蟲的同時,益蟲同樣被毒死,破壞了原有的生物鏈條,違背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宗旨。此外,施用農藥的同時,改變了土壤、水分等的酸堿度,導致重金屬、農藥殘留等含量嚴重超標,嚴重影響人類、動植物等的和諧發展,成為阻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阻力所在。
2.2噴藥設施落后,嚴重浪費農藥用量,污染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實踐中,使用的噴藥設施多數為手動型,產品制作較粗糙,經噴出的液體,直徑在40mm,霧化效果不是很理想。這樣的噴霧,無形中增加了用藥量,實際可利用率較低,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應。如此,一方面增加用藥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面,加速了對環境的污染。
2.3生物鏈系統遭到破壞,新的害蟲種類增多控制病蟲害方面,過度以來農藥,短時間能達到防治的目的。但是,自長遠的角度考慮,目光尚且短淺,根本上來講,不是長遠之計。不引入新的天敵,也只能將生物鏈的某環抹殺,連帶它的天敵事物減少了,天敵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對生態系統的生物鏈造成嚴重影響,有益的生物,被農藥措施間接性的毀滅,原有生態平衡的農田生態系統群落結構不復存在,反過來又使害蟲不斷增加。農藥措施,解決了植物保護的燃眉之急。但,同樣也使得這項措施成為了植物保護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惡性循環。所以說,植物保護的措施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有著本質上相輔相成的聯系,他們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整體。
3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依存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自被提上國家長期發展規程來看,各部門相繼探索實踐各種有效措施,旨在解決病蟲害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同時,根本上能保護植物、保護生物鏈,為人類的生存發展營造和諧的生態環境。
3.1引進優勢基因,培育抗病蟲害作物,實現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雙豐收”隨生物工程技術的突破和發展,基因技術與植物生產中的成熟應用,有效實現植物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協調平衡。這體現在,通過基因重組培育抗病蟲害品種,引進優勢基因抵御病蟲害侵蝕。另一方面,基因重組技術下的不斷試驗,試驗成功后的實踐應用,經投入生產中的反復嘗試,優化提升作物自身屬性,自根本上實現不污染生態環境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3.2引入天敵,研發有益微生物,保護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除了改變作物本身,同樣可引入天敵生物,對其改造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先進的微生物技術,研發有益微生物種群,達到防治病蟲害實現增產的目的。目前,昆蟲微生物有了一定的市場。
3.3改善農藥設施,研發新型農藥,降低農藥的使用量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藥防病蟲害仍無法停止。由此,唯有改善用藥措施、改善用藥成分,改善用藥設施,才是當務之急應該做的事情。今后要不斷研制新藥,有害成分力求要低,更容易分解,更不易殘留。通過高新技術的研發,減少農作物的副作用。同時,生產新型噴霧器,不僅要求低容量,藥液噴射直徑應該縮小到15~75m的范圍之內,大大的降低農藥的使用量,提高藥效與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葛素芬.植物保護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發展[J].現代農業科技,2007(,24):90-91.
[2]李俊華,郝尊鋼.化學農藥在植物保護中的注意事項[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7,(6):36-37.
[3]張福山,徐學榮,林奇英,等.植物保護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2):505-510.
作者:何頎 單位:錦州市太和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