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設施蔬菜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介紹了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當前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期為當地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
黨的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設施蔬菜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綠色發展、農民增收增效、創造勞動力就業等方面成效顯著,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從1996年開始,截至2020年末,全縣設施蔬菜總面積3.3萬hm2(綜合占地面積),年產蔬菜120萬t,產值48億元,帶動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萬元。設施蔬菜產業使全縣農民人均增收501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3%。寧城縣先后榮獲全國蔬菜生產基地重點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等國家級榮譽稱號。設施蔬菜成為寧城縣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群眾增收的重要支撐,是內蒙古自治區設施蔬菜第一縣。目前,寧城縣建成大城子番茄、大雙廟黃瓜、一肯中圓茄、一肯中辣椒、汐子韭菜、右北平食用菌6處高標準萬畝專業園區,64處千畝日光溫室園區,58個設施農業專業村;有工廠化育苗基地6處,年育優質種苗7000萬株;打造了國道508線、興哈線、鐵蒼線等3條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示范帶,形成了“一鄉一業、一園一品”的設施蔬菜發展格局。寧城縣設施蔬菜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53個,注冊寧城番茄、寧城黃瓜、寧城尖椒、寧城滑子菇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件,成功舉辦了“中國•寧城設施農業發展論壇”“中國設施園藝2017年度學術年會”,有效提升了寧城設施蔬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成產地批發市場6處,設立寧城駐北京農牧業辦事處,與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新發地市場、上海江橋市場等達成戰略合作,成為京津冀、東三省、長三角等地區優質蔬菜供應基地。寧城縣設施蔬菜品種以黃瓜、辣椒、番茄、圓茄、韭菜、食用菌6個大宗蔬菜為主,種植方式為日光溫室和冷棚,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設施蔬菜種植基地之一。
2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1土壤連作障礙逐年加重
寧城縣設施農業發展多年,每個棚區都是種植同一種作物,大部分連作年限都在10年左右,有的達到15年以上,加之化肥施用量增加,致使土壤板結,土傳病蟲害加重,耕作層由過去的“活土壤”變為“死土壤”。2016—2017年,寧城縣在大城子、八里罕、一肯中種植年限在5~10年的600個日光溫室取土樣化驗,土壤pH值均在7.8以上,土壤鹽堿化嚴重,產量效益與投入不成正比。
2.2作物秸稈成為新的污染源
隨著設施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作物秸稈及根茬逐漸增多,大部分被丟棄在園區內、村莊邊、溝渠內,成為農村新的污染源,也成為蔬菜種植發生病蟲為害的傳播源。據測算,全縣每年未被利用的設施蔬菜秸稈(包括根茬)達到15萬t(干品)以上。秸稈轉化利用率低、隨意丟棄,成為農村環境整治的新難題。
2.3成本增加效益下滑
近年來,設施蔬菜種植戶效益普遍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農村臨時工的日工資由2015年的50~60元/d,上漲到目前的20元/h,春夏季160元/d。且因種植規模擴大,市場趨于飽和,蔬菜價格不可能與成本同步上升,導致利潤空間縮小,效益下滑。二是綜合機械化率低,設施蔬菜機械化率遠低于主要農作物,生產成本較高。
2.4質量安全監管不配套
家庭經營為主的小農戶生產格局,經營規模小、生產分散,隨著種植年限增加,蔬菜輪作種植難以實現,病蟲積累逐年增多,部分菜農生產安全意識不強,存在靠使用化肥、農藥增產增效的問題。質量安全監管設施不健全、手段較為單一、人員較少,沒有做到設施蔬菜安全監管全覆蓋。
2.5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
在產業前端:科技示范引領和工廠化集約育苗存在短板。像寧城縣這樣的設施蔬菜大縣,80%以上的種苗依靠縣外提供,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還存在檢疫性病蟲草及危害較重病蟲草傳入的風險,給設施農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隱患。在產業中端: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智能放風器環境調控、物聯網系統、輕簡化技術等普及推廣還未實現全覆蓋。在產業末端:產地銷售市場規模小、零散分布,缺少功能齊全、輻射帶動力強的統一大市場或物流交易中心。蔬菜多以毛菜交易為主,凈菜加工、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冷鏈運輸等還處于起步階段。
2.6產業發展資金短缺
設施農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之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工廠化集約育苗、科技推廣與培訓、生產區域內統一大市場建設、外埠市場開拓、品牌培育與推介、農產品質量監管和可追溯體系建設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寧城縣資金嚴重不足。
2.7品牌影響力不強
雖然部分蔬菜產品獲得了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但是沒有充分發揮品牌效應。設施蔬菜營銷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紀人品牌意識不強,未能形成自己的產品包裝或包裝箱,設施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2.8產業發展人才不足
一方面,蔬菜生產者老齡化、兼業化普遍,生產技能較低。另一方面,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營銷企業、專業合作社相關人才少,不能滿足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縣鄉技術推廣服務隊伍人員長期短缺。
3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建議
3.1學習先進經驗
學習借鑒壽光經驗,以“質量先導、生態升級、以土為本、環境農業一體化發展”為指導思想,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化運營”的方式,以良田出良品為主線,通過環境農業一體化土壤改良示范工程,構建“作物秸稈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還田—健康土壤生態環境再造—優質蔬菜生產”的質量型標準體系,為生產高品質蔬菜提供健康、可持續利用的土壤環境。
3.2加快設施蔬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寧城縣要適應市場需求,改善供求關系,積極拓展銷路。提高產品的品質效益,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跟質量要效益,跟市場要效益,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
3.3加快推進科技創新
加強與區內外高等專業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聘請設施農業專家舉辦培訓班,同時組織科技服務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現場技術指導與培訓,加大對合作組織、經紀人、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的培訓[1]。引進推廣新型棚室、智能放風器環境調控、優質高效栽培、“雙減一節”(減藥、減肥、節水)等技術。
3.4全力打響蔬菜品牌
積極鼓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并聘請專業團隊策劃適合本地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采取多種有效形式,包括央視專題、廣告宣傳、推介會、研討會和專柜展示銷售等,加大寧城縣蔬菜品牌宣傳推介力度,全面提升設施蔬菜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3.5全面暢通銷售渠道
在寧城縣建立功能齊全、輻射面廣的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打造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2]。繼續深化與東三省、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社區的合作,設立寧城縣蔬菜專柜及展示區。借助“互聯網+”,推動設施蔬菜產品線上線下同步交易,鞏固設施蔬菜銷售市場,建成中國北方高原寒區反季節綠色蔬菜供應基地。
3.6切實加強質量監管
規范農業投入品市場,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開發研究綠色投入品,完善設施農業產品安全監管和追溯體系,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及大數據云平臺建設項目,建設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優質農產品品牌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科技服務于一體的大數據管理中心。
3.7加快壯大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充實寧城縣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吸納有專業技能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提升設施農業技術指導能力和服務能力。
3.8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依托設施蔬菜產業,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種植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實現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發展。尤其在產業融合發展方面,使設施蔬菜產業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鄉村振興主導產業相結合,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本地區設施蔬菜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設施蔬菜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寧城縣設施蔬菜產業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從發展的現實情況看,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進行了分析,并對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期為當地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及借鑒。
參考文獻:
[1]左緒金.我國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農業研究,2019(5):47-48.
[2]羅春榮.永勝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思考[J].南方農業,2019,13(2):121-122.
作者:齊紅艷 單位:寧城縣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