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會計信息問題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體制和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需要,財政部會同教育部對現行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財文字〔1997〕第280號)進行全面修訂,擬定了《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新制度)。本文基于高等學校運行環境的深刻變化,總結了《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新制度)的主要變化及對會計信息的影響,最后提出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自2007年國家實施新《企業會計準則》,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執行對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產生深刻影響。同時,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進行,高等學校所處的內外部環境(資產管理、經費結構資金來源等)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然而,高等學校現行的財務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高等學校會計信息的需要。因此,怎樣在新形勢下改革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值得我們研究。
一、高等學校會計環境的新變化
(一)高等學校管理自主化
新形勢下,高等學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高校辦學受政府的干預度越來越少,高等學校在自我管理方面如制定招生計劃、擬定專業設置、改革課程安排、優化資金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性更強;同時市場經濟環境下,高等學校要謀求社會效用和經濟效用的平衡發展,必須遵循優勝劣汰的法則,從“成本-效益”角度入手,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控制費用支出水平,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二)高等學校資金來源多元化
在資金來源方面,現行的高等學校已經形成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多元化格局?,F代融資手段如接受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基金、證券、信托機構)的投資、利用銀行信貸資金等已經成為高?;I集資金辦學過程中的重要渠道,從而使得高等學校的利益相關者的范圍不斷擴大,從政府、社會擴大到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企業、銀行等,相關的會計核算涉及接受投資、利潤分配、長短期借款等會計業務,因此高等學校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適應并滿足多種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三)高等學校投資活動多樣化
近年來,高校知識產權專利化、后勤社會化現象普遍,高校創辦校辦產業的經濟活動活躍,涉及股東投資、收益分配、合并報表等具體會計核算業務,由于高校財務人員的會計素養不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會計處理方式不盡一致,由此會提供不同內涵的財務信息,容易誤導利益相關者的決策,給高校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帶來新的挑戰。
二、新制度的主要變化及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新制度的基本理念在于引入修正的權責發生制,遵循真實性、合理性、科學性、完整性的原則,兼顧滿足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信息需求。與《舊制度》相比較,《新制度》主要在會計核算基礎、會計科目設置、會計報告體系三方面做出相關變化。
(一)科學的會計核算基礎-修正的權責發生制
《新制度》適當引入權責發生制,即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已經從單一的財政撥款拓展到多渠道的資金來源,支出結構多樣化,相應的核算體系應當反映收入與費用配比的原則;《新制度》明確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以真實反映單位資產價值,同時也為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計入教育成本奠定了基礎;權責發生制下要求按照應收、應付反映高校的債權債務,能全面反映高?,F實和隱性債務,保證債務信息的真實性。因此,“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不僅能夠正確反映當期的收入與支出,而且能夠反映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二)規范的會計科目設置
1.基建、事業二賬合一,真實全面反映整體經濟活動
舊制度下,基本建設核算與高校的事業核算相分離,造成一個高校,具有兩個會計主體地位,兩份財務報表,不但增加了會計核算工作量,增加高校核算成本,而且導致高校財務信息的不完整。為反映基建項目的資金支出,新制度增加設置了“基建工程”科目,下設一級明細科目如“設備投資”、“建筑安裝工程投資”等;為反映非基本建設項目的資金支出,新制度增加設置了“在建工程”科目。規范完整的會計科目能夠滿足基建項目核算的需要,順利實現基建賬和事業賬的對接,高校的整體經濟活動(如資產、債務、收支等)能夠在合并后的財務報表中得到真實、全面的反映。在同一的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下,完善的會計報表不僅能夠降低編制成本,而且增強了財務信息的完整性。
2.財務會計科目和預算會計科目的平行設置
滿足財務績效評價和預算管理的雙重需要新制度下設置四個預算會計科目即“預算收入”、“預算支出”、“本期結余”、“累積結余”,與財務會計科目進行平行核算,不僅使會計核算能夠提供績效評價的財務成本信息,而且能夠提供滿足預算管理需要的預算收支信息。
3.規范設置各會計要素下會計科目,體現權責發生制的要求
(1)資產類科目。參考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引入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下,為了真實可靠記錄資產價值的增減變動,遵循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新制度》增設了備抵科目如“累計折舊”、“累計攤銷”等,反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攤銷與清理。此外,結合高等學校的實際業務特點,《新制度》對原會計科目進行重新分類。如取消“有價證券”科目,按照投資對象將其核算的內容同原來的“其他對外投資”、“校辦產業投資”一并歸集到“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券投資”科目下進行核算;將原來的“應收及暫付款”和“借出款”科目核算的內容,按其性質設置在“應收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中核算。
(2)負債類科目。《新制度》將原來的“借入款項”劃分為“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兩個會計科目,同時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區分構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利息和其他長期借款利息,分別計入“在建工程”和“財務費用”科目;為反映應上繳國家的非稅收入,單獨設置“應繳非稅收入”科目進行核算。
(3)凈資產類科目。《新制度》增設了“本期盈余”和“累積盈余”以反映收入減去費用后的盈余。經過修訂,凈資產由本期盈余、累積盈余、專用基金三部分構成。
(4)收入類科目?!缎轮贫取沸略觥柏斦芸睢币患壙颇浚略O“科研經費撥款”、“教育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等二級明細科目;新增“基建撥款”、“財政調劑收入”、“后勤收入”;取消“經營收入”,同時調整相應會計科目的核算范圍,如將“附屬單位繳款”納入“其他業務收入”中進行核算,將投資收益、固定資產出租收入納入“其他收入”的核算范圍。
(5)費用類科目。《新制度》將原來的支出類科目改為費用類科目,體現權責發生制的要求。為核算以前年度會計差錯及調整事項,新增“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
(三)完善的會計報告體系
在適當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基礎上,《新制度》重新對會計報表的內容、種類、編制要求和編制基礎等進行規范?!缎轮贫取芬幎ǜ叩仍盒媹蟊戆ㄖ鞅?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財政撥款收入支出表等)、附表(收入費用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等;其中,資產負債表采用與企業會計相一致的編制基礎即“資產=負債+凈資產”,取消了收支項目指標;為了能夠更清晰準確地反映成本信息,在科目設置上,根據調整修改后的收支科目收入費用表也進行了相應調整。由此可見,新的報表體系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運行狀況,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和完整性,更好地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會計信息的需求。
三、完善《新制度》的建議
(一)強化對會計信息的披露,滿足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需要
伴隨著高?;I集資金的多渠道發展,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銀行、企業、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等)會與高等學校發生財務關系,有權利了解高校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所以會計制度在設計上必須考慮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高等學校應當根據重要性水平對能影響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的重大或有事項等財務信息進行相應披露。例如高等學校應及時公允地披露其自身資金借貸情況(資產負債率)、對外投資情況等信息。公開的信息披露也有利于加強多方利益主體對學校財務監管,提高學校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教育成本核算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由于學校辦學模式多元化,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擔核算體系,不僅有利于優化高校教學資源的配置,加強高校自身管理,也是投資主體多元化進行會計核算的需要。對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的核算首先應明確教育成本項目,然后確定應計入本學年的教育成本的支出,再劃分各類學生費用支出明細,最后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不僅能夠提供科學的高校經濟活動信息,控制高校費用支出水平,監督學校各項教育與管理活動,而且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三)強化高校財務風險管理,促進長期穩定發展
在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伴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學校通過貸款途徑擴大建校規模,隨著還貸高峰期的來臨,高校還本付息壓力增大,加之高校學費預期收入的不確定性,學校工程建設和教學設施的閑置并存,會計核算風險的隱蔽性,增大高校的財務風險,高等學校面臨資金運轉的困難,嚴重影響學校的教學科研建設。因此,化解高校債務危機,防范財務風險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政府應落實對教育的投入責任,穩定政策,為高校提供可靠的經費支持;高校應合理安排自身的資金結構,合理安排長短期資金的使用,安排好不同期限信貸資金使用,在利用負債經營的杠桿效用的同時,合理分擔債務風險,達到風險與報酬的最優組合;同時建立權責明確、核算規范、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的財務風險預警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英姿.高校會計核算面臨的新問題淺析[J].教育財會研究,2006(1):3-5.
[2]向麗.現行高等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西部財會,2009(11):21-23.
[3]何愛群.新形勢下我國高等學校會計信息的披露[J].會計之友,2010(7)中:105-107.
作者:羅紅星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