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革開放以來迅速擴張的工業生產體系在給云南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工業“三廢”排放已成為主要污染源。云南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之一是城市附近河流和湖泊的水污染呈加劇趨勢,城市和部分城鎮的大氣污染逐漸加重。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使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隨之而來的是云南省大面積的旅游資源也遭到了被污染的命運。云南省其它著名旅游區的不少名山勝水也處于傷痕累累的生態惡化困境。旅游活動會給旅游目的地的環境帶來多種污染,其中包括垃圾污染、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視覺污染等。旅游者在住、食、行、游、娛、購等消費活動中,很容易打破自然生態系統中原有的平衡和協調。
二、云南發展生態旅游的獨特資源
1.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云南跨越7個氣候帶,幾乎囊括了全國從南到北的各種氣候類型,獨特的氣候多樣化孕育了植物的多樣性。云南有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密集、種類最多、時代最早的恐龍動物群化石的“恐龍之鄉”(祿豐縣);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軟體動物化石群地(澄江縣);以及世界聞名的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猿人化石地(元謀縣)。20世紀50年代以來,云南省先后建起了92個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區,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了一個類型多樣的自然保護網絡,占全省面積的38%,國家級、省級及地(州)級自然保護區其數量和保護范圍居全國第一。
2.獨特的人文生態旅游資源。云南獨特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富饒秀麗的邊塞風光造就了云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不僅在國內獨樹一幟,在國際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云南是亞洲幾大文化板塊的結合部,以形態多樣的少數民族本土文化自立,兼容漢、藏、巴蜀、荊楚、南亞、東南亞文化的精華,形成異彩紛呈的多元民族文化。云南是全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強。云南共有26個民族,其中25個少數民族中的15個民族為云南特有。25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多元文化景觀形成的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最為典型、最為集中的,這也是云南旅游業的一大特色。
3.旅游產業體系漸成規模。改革開放以來,云南旅游業發展迅速,在食、住、行、游、購、娛等結構上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其綜合接待能力位于全國的中上等水平。在旅游產品方面,豐富絢麗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為國內外游客提供了多姿溢彩的旅游產品,觀光旅游、度假旅游、民族民俗風情旅游、生態旅游、會議節慶旅游、雪域旅游、探險旅游、漂流旅游等旅游產品,被廣泛分布在全省六大旅游區,并分別連在11條國家級精品旅游專線中。經過近20年的努力,以及在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和昆明世博會的拉動下,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已經頗具知名度。
三、發展云南生態旅游的思路
1.生態旅游進行合理規劃。生態旅游開發必須做到有控制、有選擇地進行保護性開發,對不具備開發能力以及開發條件尚不成熟的,一律實行嚴格的封閉性保護,對開發條件趨于成熟的,應認真做好以下工作:規劃先行,實行有序開發。生態旅游是一種對環境負責任的旅游方式,生態旅游規劃強調規劃、建設、管理、監測等多種系統環節,只有規劃和監測先行并重視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保護性開發才會落到實處。要建立環保獎懲制度,健全職責范圍崗位責任制。在編制旅游區總體規劃時,必須對生態旅游區的地質資源、生物資源和涉及到環境質量的各類資源進行認真的調查,要在對生態旅游地區全面正確認識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消除或減少污染源,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監測。同時,規劃時要注重多方的參與,普遍征求所有與區域總體布局等相關利益集團的人員的意見。
2.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合理補償機制。云南地區應該按照“資源共享,成本共擔”原則,由國家出面,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政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由國家對下游生態受益地區統一征收生態保護稅再返還給上游生態建設地區和人民;通過國家預算,加大對西部生態重建和生態旅游產業的專項補貼范圍和數額,如對西部生態旅游資源富集地特別是生態旅游資源富集的貧困地區,各級政府建設項目應優先向這些地區傾斜,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給予補貼;繼續實行有利于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休養生息政策;加大國家的綜合扶貧力度;建立生態旅游發展基金等等。
3.加強政府的宣傳與管理。面臨著日益開放的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的云南旅游業,競爭更加激烈。與國內外著名的精品景區相比,云南知名度高、吸引力強的景區景點特點不突出,規模小、檔次低,旅游基礎及服務設施不配套,在旅游市場上的吸引力與競爭力不強,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條件下,抓好宣傳促銷工作,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是保持旅游業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政府主導旅游發展,應當科學處理政府、企業、市場三者的關系,政府主要對旅游業實行宏觀調控,而不是以政府代替企業或市場本身。地方行政領導不得越權審批資源開發項目,不得利用行政權力干預環保執法,并制定相應的約束機制給予保障。把資源、生態狀況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內容。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以彌補“市場缺位和市場失靈”的弊端為依據,對旅游企業實行間接控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這種宏觀調控主要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來進行系統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