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發展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當前社會不斷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旅游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主要形式,并且在旅游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文化的傳承和熏陶。而實際上文化與旅游一直存在比較密切的聯系,尤其是在社會交流日益頻繁的形勢下,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之間的發展關系逐漸凸顯,文化成為旅游的精神體現,能夠承載旅游經濟。同時旅游也是文化傳播的途徑,是弘揚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之間的發展關系,探討兩者之間的促進作用,并探究當前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最后提出實現兩者經濟平衡的有效策略與建議,旨在深入發揮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在社會整體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文化經濟;旅游經濟;發展關系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歷了重大變革,隨著城鎮化和現代城市的不斷擴張,旅游文化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新增長點。同時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精神需求大幅提升,對文化旅游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實現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相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旅游體驗,并且有利于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確保文化資源的利用得到提升,增強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發展的關系
1.1文化是旅游業的基礎
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之間的關系,要從文化和旅游兩個產業之間的關聯入手,當前在城市規劃和發展過程中,大多是在本地文化的基礎上而建立的,因此每個城市都具有較為獨特的旅游資源,形成豐富多彩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所以文化是旅游業的本質,基于文化商業化來推動旅游業的建設,進而帶動地方經濟收入的增加。而旅游經濟作為一種經濟交流方式,其實質也是一種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雖然在表面上旅游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交換,但究其本質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物質和精神追求上的獨特生活方式。另外,當前旅游業也不僅僅局限于娛樂放松,在社會范圍內逐漸掀起了對知識和美的探尋與追求。旅游的魅力也正是在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在文化碰撞和相互吸收中激發人們的潛能,能夠創新文化,對精神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1]。
1.2旅游能夠傳承文化
旅游的特性是自由、主動、有感染力,在游覽過程中,表達對美、自然和藝術以及生活的追求,具有強烈的精神屬性,并且旅游景觀的建設更側重于當地的文化,所以旅游是文化傳承的一種表現,其本質歸為文化活動范疇中。在此基礎上,旅游經濟能夠決定旅游文化的發展,在文化輸入和輸出時,能夠支撐和保護旅游文化。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旅游經濟得到了較大進步,拓展了旅游空間,促使文化傳播的范圍更加廣泛。但同時,文化經濟的發展是以文化消費需求為前提,當旅游從物質消費逐漸轉為文化審美消費,則會帶動文化消費活動,既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又能夠傳承文化,提高人們的人文修養,營造良好的和諧社會。1.3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相互依存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之間呈現一種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在社會變革進程中,文化已經深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已經融合到了旅游產業中。而旅游又能夠為文化經濟提供發展機遇,增加文化消費需求。因此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的關系是不可分離的,通過將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相整合,能夠實現良好的文化交流和社會健康發展[2]。
2文化經濟對旅游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1有利于增加新資源和內容
文化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現階段大眾旅游不斷發展,促使旅游資源的范圍不斷延伸。而文化作為一種具有較大吸引力的資源,是旅游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化城市科學規劃和建設進程中,城市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比如博物館、圖書館、影劇院、體育館等能夠進一步增強城市的文化氛圍,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游覽。所以文化經濟能夠增加新的旅游資源和內容,豐富旅游景觀,滿足不同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2.2有利于拓展旅游營銷手段
在文化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基于現代化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涌現出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傳媒,同時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傳媒也有了較大的更新和進步。其在旅游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擴大了旅游宣傳范圍,而且還為游客提供了詳細的旅游信息和決策依據,便于游客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旅游目的地,確保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文化傳媒的創新也帶動了旅游產品的銷售,大量國內外游客通過網絡媒體等渠道了解旅游地,展示其獨特的資源和景觀,激發游客的消費欲望,從而深入挖掘旅游客源市場的巨大潛力,提高旅游經濟的發展實效性。
2.3有利于提高旅游產品附加值
文化作為旅游的本質和基礎,在形成旅游產品時,能夠充分體現當地的文化價值和內涵,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具體來說,文化融合于旅游產品中,能夠促使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得到增強,賦予旅游資源獨有的壟斷力,通過展現文化個性和特色,能夠產生旅游經濟的增值效應,進而提高經濟效益。比如拉薩旅游經濟的發展,其利用獨特的藏族文化,沖擊游客的精神感受,這種文化體驗在其他城市和地區很難得到體會,從而就增加了旅游產品的附加值,帶動旅游經濟的效益增收[3]。
3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根據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的發展關系,其在建設完善過程中需要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帶動社會經濟的整體高效發展。而對于旅游來說,其包括有主體游客、旅游客體資源、旅游媒介等要素,在創新其發展模式時,應當從這三方面入手,形成穩定、持續的結合模式,帶動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的共同進步。
3.1文化經濟與旅游主體結合
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形勢下,人們滿足物質需求后,逐漸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其購買力從有形物質商品逐漸向無形精神享受遷移。而文化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產業的創新進步,對人們的審美標準和審美心理會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促使游客更加深入地發現旅游的美,形成體驗感較為強烈的旅游經歷,實現文化經濟與旅游主體的有效結合。所以要充分認識到文化是旅游主題活動的本質屬性,即滿足主體游客的心理需求和享受需求。同時對于主體游客來說,其一般包含可自由支配收入、閑暇時間和旅游動機等要素。前兩個要素是旅游行為產生的必要條件,而旅游動機則是行為產生的內在決定因素,并且動機的產生往往來源于需求。基于此,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的結合發展需要充分滿足主體游客的需要,注重精神享受和收獲,通過文化驅動促使游客產生旅游行為和消費行為,以此提高旅游經濟的發展水平[4]。另外,從文化的角度分析,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充當著文化的負載者和傳播者的角色。旅游文化在內容上又涵蓋了主體游客的生活方式、居住地區的文化形態、主體游客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游客產生旅游動機和行為后,在吃、住、行、游、購物和娛樂等活動中,也在不斷進行文化交流和傳播,并且能夠吸收不同文化而產生新的文化成果,游客的自身修養和素質得到明顯的提升,從而可以保持良好的旅游審美情緒,加強旅游體驗。
3.2文化經濟與旅游客體結合
文化經濟與旅游客體的結合主要是從兩個維度出發。首先是在時間維度上,注重文化的承襲性,在旅游行為中良好繼承優秀文化成果,并在當前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時代下,對文化進行創新,不斷積累、豐富和變化文化的垂直沉淀。其次是在空間維度上,利用空間地域的差異性增強對主體游客的吸引力,以此形成個性化的地域特色,保障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基于時間維度的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融合,則是彰顯文化的時代差異性,體現統一旅游資源的不同價值。這是因為在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標準是不斷變化的,在社會實踐出現變革時,其審美能力和愉悅要求也會呈現一定的發展。所以在不同時代背景下,主體游客對于旅游資源的價值判斷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其主要表現為旅游資源的產生依據是時展需求、其產品、品種以及發展都有所增加,并且在時代向前推進的過程中,部分古代、傳統的旅游資源逐漸被淘汰或消失。另外,旅游資源的評價也會隨著社會發展趨勢以及變化情況而出現差異,在旅游資源的功能性上也會體現出不同特點。基于空間維度,不同的地域旅游資源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別,這種分異規律促使文化發展程度的不同,而文化作為人類行為的產物,在對行為起到促進作用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限制。所以地域特性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文化是其關鍵性因素,多種文化因素的組合促使地域特色的形成,在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和藝術特點上都呈現出獨特的區域性,致使旅游資源極具個性,在不同區域范圍產生了不同的地方文化景觀。通過文化經濟與旅游客體的結合,能夠加深區域分異性規律,構成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文化,吸引更多的主體游客前來游覽,推動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創新。
3.3文化經濟與旅游產業的結合
旅游產業包含旅行社、旅游飯店以及交通運輸三個主要行業,除此之外還包括為旅游主體提供直接便捷服務的旅游企業、提供間接服務的行業管理機構、培訓機構等,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其樹立和完善了企業的價值取向以及行業精神、行業規范等文化內容。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旅游企業文化的構建,在旅游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旅游企業的規模逐漸擴大,為充分保障旅游企業的健康、穩定運營,除硬性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以外,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軟性的協調力和凝合劑,能夠有效地約束組織,成為有效運行的內在驅動力。同時旅游企業文化還具有加強凝聚力和激勵功能,通過文化的培育和熏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強企業成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統一、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服務于旅游經濟。并且在企業文化的驅使下,能夠有效激發企業成員的積極性和主觀性,提高旅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障其生存發展的可持續性。
4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的平衡發展策略
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之間存在相互依存和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為保障二者的協調發展,則應當實現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的平衡。根據當前時展的特點和社會進步的趨勢,加強文化與旅游經濟有效、均衡、長效前進,應當采取以下策略:(1)調查各個地區之間、城鄉居民之間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之間的文化消費水平,并分析其產生的差異性對旅游消費需求的影響程度,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旅游消費偏好。從而針對不同的消費類別人群設計和提供差異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明確自身的旅游市場定位,以此保障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達到統一規劃、共同發展的目的。(2)關注旅游經濟行為對文化資源的破壞。由于文化交流傳播以及旅游行為對旅游地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其中既包含積極影響,同時也包含消極影響。其表現為文化污染現象,比如主體游客與居住者之間因文化差異而導致旅游地當地的文化出現失衡,導致社會心理產生嚴重波動,對原有優秀文化造成負面的沖擊,破壞當地文化結構,從而導致文化特色喪失。因此必須要注重對文化資源的保護,開展合理的旅游經濟發展活動,保障文化資源的承襲性。
5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文化是旅游的基礎和本質,旅游能夠傳承文化,兩者在結合發展中呈現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關系。并且文化經濟對旅游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豐富旅游資源、拓展營銷手段、增加旅游產品附加值、推動可持續發展等。通過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的結合,能夠充分體現兩者的關系,并實現整體發展和創新進步,有利于在新時代下,提高文化經濟和旅游經濟的效益收益。為實現文化與旅游經濟的均衡發展,則需注重文化消費對旅游消費需求的影響,加強對文化資源的保護,促進文化經濟與旅游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廖石云.“互聯網+”時代茶文化旅游經濟發展分析[J].福建茶葉,2019,41(06):65-66.
[2]肖新成,周桂明,雷紹海.旅游外匯收入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以蘇、浙、滬、閩面板數據為例[J].宜春學院學報,2019,41(04):33-38.
[3]白迪化.文化旅游產業促進西安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J].納稅,2018,12(22):203.
[4]吳耿安,劉巍,鄭向敏.旅游、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水平的空間錯位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8,37(03):80-84.
作者:盧玉平 單位:武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