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經濟發展心得及借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一系列方針和政策的指引下,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家工商總局獲悉:截至2009年6月底,全國實有私營企業692.35萬戶,注冊資本12.81萬億元,從業人員8212萬人,分別比前一年底增長5.31%、9.11%和3.9%;實有個體工商戶3063.63萬戶,資金數額9851.30億元,從業人員6099.60萬人,分別比前一年底增長5.01%、9.39%和5.59%;全國實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7.91萬戶,出資總額1620.47億元,分別比前一年底增長61.5%和84.11%,個體私營經濟保持了企穩向好的發展趨勢[1]。衡陽屬于湘南地區,是一個老工業城市,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要振興衡陽經濟,就必須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而如何抓好衡陽的民營經濟發展,必須學習和借鑒溫州等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
一、溫州民營經濟發展概況
溫州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曾以“小商品、大市場”聞名全國,是全國個體私營經濟的先發地區和股份合作經濟的發祥地。溫州民營經濟實力雄厚,至2005年全市個體工商戶22萬戶,民營企業13萬多家,其中企業集團180多家,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的有7家,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有33家。溫州品牌優勢十分明顯,已建成“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等33個“國”字號生產基地;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擁有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2007年溫州共有個體工商109032戶,民營企業31400戶,其中有限責任公司5966戶,私營企業16447戶。民營工業企業數量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8.8%,實現工業總產值4735.64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95.7%。全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6480家,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641家。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和專業生產基地崛起,企業的群體規模、品牌效應,更具競爭優勢和抗風險能力。2007年,已擁有80個中國馳名商標,38個中國名牌產品,157個國家免檢產品,獲得34個“國”字號生產基地稱號,17家企業集團躋身中國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2]。民營企業已是溫州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主要支撐,據統計,個體私營經濟占溫州工業90%以上,占GDP80%以上,占就業人口90%以上,占地方稅收80%以上。民營經濟是推動溫州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前,溫州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改革開放后,溫州的經濟發展很快,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經濟總量、財政總收入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別由改革開放初的第4位、第7位,上升到現在的第3位。溫州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從“生存命題”到“發展命題”的跨越,這主要依靠民營經濟的發展。溫州的7種經濟所有制,其中民營經濟比重占了大部分,各經濟所有制具體比重為國有經濟占1.1%、集體經濟占1.5%、股份制經濟占24.2%、股份合作經濟占18.9%、三資經濟占6%、私營經濟占24%、個體經濟24.4%。民營經濟是解決就業壓力的根本途徑。溫州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區,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就業壓力很大。這些年,通過發展民營經濟,產生了“3個200萬”的效應,就是有200萬農業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有200多萬外來人在溫州就業,有200萬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和海外經商辦企業。值得一提的是,走出去的溫州人又給當地創造了成百上千萬的就業機會。現在,溫州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占全市企業職工總數80%以上。溫州之所以沒有其他一些城市那樣大的就業壓力,主要得益于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從溫州的情況,落實“兩個大局”思想,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徑是發展民營經濟。目前,溫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已經分別達到16035元和5548元,在浙江省的位次,分別由改革開放初的第7位、第10位,上升到現在的第l位和第5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10項指標在全國均名列前茅。這些年,先富起來的溫州人,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參與外地國有企業改制、在全國各地創辦市場,在實現自身更好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二、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經驗
溫州發展民營經濟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走得比較艱難,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沉痛的教訓。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可以使其他一些地方在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減少成本。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不斷地給他人以啟示,這也是溫州的一個巨大貢獻。
1.不唯書、只唯實。民營經濟徹底改變了溫州面貌,使過去貧窮落后的溫州成為了今天的大都市,城市建成區面積從改革開放前的20余平方公里發展到目前的120多平方公里,如今的溫州已成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全國18個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全國第一個電話號碼升八位的地級市。溫州人的特點是戀鄉但不守土,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溫州人,有商機的地方就有溫州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辦企業,建起了大量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溫州人興辦企業,做生意賺錢,不是從教條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不是看偉人講過沒有,也不是看別人做過沒有,只是看實踐中需不需要,實踐中能不能做得通。對一些是非一時還難以說清楚的事,他們不是先爭論清楚再干,而是先干起來,理論總結以后再說。他們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所想所做,只要能使企業生存發展,只要能賺錢,都要去試一試。溫州人思維中,沒有“等”、“靠”、“要”這些概念,他們總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市場,尋找商機。如浙江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大虎在1991年他妻子下崗了,面對這人生挫折,他不等不靠,用他妻子5000元安置費,招了幾個工人,騰出一間住房作為生產車間,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生產打火機。經過十幾年的努力,2004年公司產值達2億多元,向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打火機6億多只。全國授予海爾等100家企業為“國家級的經濟旅游點”,其中,就有“浙江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這就是溫州人,在最逆境的時候,沒有放棄;在最順利的時候,頭腦仍然清醒。
2.重質量、創品牌。過去靠模彷他人創業成功的溫州人有著強烈的品牌意識,現在他們正千方百計創立自己的品牌。溫州企業在產品質量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圖數量、重質量、創品牌”。當年在制鞋業方面溫州人曾一度質量意識淡薄,企圖通過劣質低價來打開市場,曾出現過“杭州火燒溫州劣質皮鞋”、一些地方拒賣溫州產品,中央電視臺暴光溫州假冒偽劣產品等事件,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了“溫州制造假冒偽劣”的不良印象。為此,溫州人痛下決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質量主市,名牌興業”的口號,企業也十分重視產品質量,許諾生產讓消費者信得過的產品,接受市場的檢驗,讓優質品牌生存發展。如打火機行業,曾一度有3000多家企業,為追求質量,現只保留了幾百家企業。有的企業,在生產車間墻上寫著:“劣質產品將使你我丟掉飯碗”等警言,并將它作為企業文化、企業靈魂,讓每個員工都認同并遵守。奧康皮鞋廠,1988年以3萬元資金起家,創辦了永嘉奧林鞋廠,后改名奧康鞋廠,他們從溫州鞋慘痛遭遇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質量就永遠沒有市場。從開始他們就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生產上不去過分追求產量。目前奧康集團是一家年產值超過15億元,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同行前兩位的全國民營百強企業,主導產品奧康皮鞋連續四屆蟬聯“中國真皮鞋王”稱號。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溫州走上了創名牌的道路,產品技術不斷提高,相繼出現了奧康、吉爾達、康奈、紅蜻蜓等品牌產品。“奧康”品牌價值已達16.98億元,報喜鳥品牌價值26億元。如今的溫州已從原有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塊狀經濟逐步發展成為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剃須刀生產基地、中國鎖都、中國合成革之都、中國制筆之都、中國塑編之都、中國眼鏡生產基地、中國印刷城等中國輕工十大基地。溫州正托起一個國際性的輕工城,培育出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名牌產品。2005年,溫州民營企業獲得了9個中國馳名商標、16個中國名牌、65個中國免檢產品、27個國字號基地,34家省知名商號企業[3]。
3.轉職能、樹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搞好服務,為民營經濟樹立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溫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領導和組織協調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擔任組長的個私經濟協調小組,與重點民企大戶“結對子”,經常上門走訪民營企業,幫助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切實搞好服務,對民營經濟實行“六個平等”:登記申報平等、規費標準平等、稅負平等、金融貸款平等、市場準入平等、部門服務平等,有力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一是轉變機關作風。通過改革審批制度、簡化辦事程序、政務公開、整治“三亂”等,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機關作風,提高了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水平。如積極開展“效能革命”,把為民辦實事,作為評價干部的第一標準,在全市開展創建“信用溫州”活動,提出政府要做信用的表率。二是提供融資服務。成立由市工商聯牽頭、市區財政出資和市個私協會、私營企業參股的惠民擔保公司,解決了部分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銀行在金融貸款中專門給民營經濟劃出專項信用貸款額度,市里每年專門撥出1億元建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資金。三是開展維權服務。制定了《私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以保護個體私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并建立維權中心。四是積極為引進人才和開拓市場服務。政府積極開展招才引智工作,促進一批民營企業與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同時,通過舉辦境內外商品交易會、博覽會、展銷會,鼓勵企業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三、溫州民營經濟發展對衡陽的啟示
衡陽民營經濟的發展雖落后于沿海發達地區,但近幾年也取得了飛速發展。截止到2009年6月15日,衡陽市個體工商戶達72956戶,注冊資金315778萬元;私營企業10346戶,注冊資金1877308萬元;已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10346戶(其中獨資企業2298戶、合伙企業287戶、有限公司7736戶、股份公司25戶),比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長28%。2009年衡陽市民營經濟總值已達786.64億元,民營工業增加值已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9%[4]。可以說,民營經濟已經是衡陽經濟發展的一個主推動力。衡陽民營經濟發展盡管進步較大、發展較快,但存在的問題不少,主要體現在觀念滯后、政策不到位、品牌產品較少、人才資源缺乏等。所以,如何更好地發展衡陽民營經濟,可以從溫州的民營經濟發展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示,但不能照搬照抄,主要是借鑒它的發展思路,從而形成自己的發展思路。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落實第一要務的主題,形成共識和合力。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良好的發展機遇往往在猶豫中喪失。衡陽必須緊緊把握新一輪民營經濟發展的大好機遇,把發展民營經濟當作“老百姓經濟”、大民心工程來抓,擺到重要戰略地位,力求取得新的進展。我們要學習溫州民營企業那種不斷開拓進取和創新的精神,破除“小富則安”的守舊思想,樹立干大事業、求大發展的雄心壯志。在民營經濟發展上,要有目標,但不壓指標;要有比較,但不攀比;要有緊迫感,但不浮躁。在全市努力營造“人人爭當老板,個個依法賺錢”的發展氛圍,切實把民營經濟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來抓緊抓好。
2.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機關作風。要進一步規范政府管理經濟社會的行為,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效能,著力破除“官本位”思想,摒棄抓住既得利益不放的心態,排除來自部門利益驅動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干擾和牽制。對民營經濟要多支持少干預、多指導少指責、多服務少設卡、多協調少扯皮,真正做到寓管理、檢查、監督于服務之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一方面要糾正“越位”現象,把應該通過市場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一方面要落實“到位”問題,切實增強服務意識,健全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對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嚴肅處理,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堅持每年確定一批重點扶持企業,制定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每年召開一次民營經濟的總結表彰會,適時召開外來投資商與黨政及其部門領導一起參加的座談會、聯歡會,總結推廣民營企業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大力實施以商招商策略,重視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的積極作用。建議近期在全市開展一次以商招商主題活動,努力使外來投資企業成為我市重要的招商主體,不斷發揮外來投資商的橋梁作用、示范效應和集聚功能。
3.發揮區位優勢,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衡陽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因居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京廣、湘桂鐵路交匯市區,107、322國道貫穿全境,是全國45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之一,為湘南重鎮。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實施了擴大內需政策,衡陽要自覺為“珠三角”和“長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做準備,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衡陽是一個老工業基地,經濟上堅持主攻工業的思路不動搖,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整合相關產業資源,加快有一定優勢的農副產品加工業、機械電器業、新型材料業和精細化工業等四大產業的改造提升步伐。圍繞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積極推進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具有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名優特新產品,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競爭能力。通過招商引資,新疆特變、香港建滔、安徽星馬、華菱集團、香港萬勝、華強電器、廣東虎輝等大型企業集團相繼在衡陽投資新上了一大批的工業項目,為缺乏生機的衡陽經濟注入了活力。
4.改善金融服務,支持面向市場融資。要利用電子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民營企業信用檔案系統。對重點民營項目,要優先給予信貸扶持;對信用等級較高、有長期合作關系、經營狀況較好又很守信用的民營企業,放寬授信期限、擴大授信額度。要大膽進行信貸產品創新,積極開展出口退稅帳戶托管貸款和信用擔保公司貸款,開辦小金額擔保貸款、無形資產質押貸款、動產抵押貸款、個人委托貸款、自然人擔保貸款、產品買方貸款,以及由符合銀行信貸擔保條件的同一區域或行業內或屬于上下游的優質民營企業聯保、互保貸款。土地、房產、工商和公證等機構要切實轉變工作方式,降低抵押物評估和登記收費標準,減小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要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債券,大力推行以股權融資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資。要充分利用中小企業板正式上市的大好機遇,對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性良好的民營企業,引導和幫助其加速改制為股份制公司,為直接上市融資打下基礎。要以產品、技術為紐帶,加強全市同行業企業間的聯合,以壯大民營企業規模,實現重組上市,以實現衡陽市民營企業上市融資零的突破。
5.提高管理水平,樹立良好的人才觀。管理水平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水平,而衡陽民營企業大多存在管理水平低下的問題,民營企業必須進行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管理創新關鍵是進行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創新。管理體制創新要求企業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規范的公司制企業。企業機制創新要求企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用人機制、競爭機制、投資風險控制機制等。管理水平的高低取決于管理團隊的素質,這要求企業必須有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進而要求企業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企業應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衡陽民營企業應配合政府完善人才市場服務和勞務派遣制度,鼓勵各高校和職業學校舉辦面向民營企業的職業技能培訓,提供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同時,衡陽民營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引進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國內外優秀人才,來提升衡陽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以實現衡陽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