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村社區發展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范文

農村社區發展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社區發展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社區發展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提要]在回顧我國農村社區發展沿革基礎上,闡述新型農村社區的類型、分布及要素構成,遵循科學性、全面性、一致性、現實性與可比性原則,從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社區管理與服務、社區文化氛圍等方面系統構建包括4項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和19項三級指標的新農村社區發展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農村社區;城鎮化;指標體系

一、城鎮化進程中的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沿革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實施以城帶鄉戰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載體。2006年,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完整的提出了“農村社區”的概念,并要求把農村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2007年開始,民政部在全國啟動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工作,并確定了304個國家級實驗縣(市、區);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必須完善農村社會管理體制,加強農村社區建設,保持農村社區和諧穩定”,2009年全國已有11%左右的村莊開展了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工作;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強調: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推動農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突破口,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戰略基點;2015年,全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在安徽省淮北市召開,推出《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深入開展;2017年,黨的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新型農村社區類型、特征與要素構成

(一)農村社區類型劃分。根據區域位置,可分為一般新型農村社區和城郊新型農村社區。一般農村社區指位于城鎮規劃區范圍以外的新型農村社區;城郊農村社區指位于城鎮規劃區范圍以內,城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以外的新型農村社區。根據地域及產業發展情況,可分為農業區新型農村社區、半農半牧區新型農村社區、牧業區新型農村社區。農業區農村社區建設宜采取集聚整合、規模發展的模式建設;半農半牧區農村社區建設宜采取適度集聚、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模式建設;牧業區農村建設宜采取適度集聚、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模式建設。根據村莊整合情況,可分為單村獨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多村合建新型農村社區。單村獨建農村社區指一個行政村或一個行政村內部幾個自然村莊單獨建設農村社區的建設方式;多村合建農村社區指兩個以上行政村或多個自然村共同建設一個農村社區的規劃建設方式。根據當地自然地理環境、居民生活習慣和現有建設基礎、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可分為就地改建型新型農村社區和異地新建型新型農村社區。就地改建型農村社區具有一定基礎設施,并可實施更新改造,擁有一定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周邊用地能夠滿足建設需求;異地新建型農村社區建設時宜選擇空閑地和一般耕地實施,不宜占用基本農田。

(二)農村社區基本特征1、農戶生計多樣化。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和新農村社區聚集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開始出現制造業等非農產業,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非農產業轉移,脫離自給自足式的生活,新農村社區農戶生計呈現多樣性趨勢。2、民生切實改善。新農村社區采用農民集中居住的方式,居民民生得到了切實改善。新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平臺完善,能夠提供比較優質的社區公共服務和其他公共產品,讓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居民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服務設施和服務。3、農戶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現階段農村的價值觀念呈現一種多元化趨勢,現代的社會價值觀對農戶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已不占主導地位,農戶的價值取向呈多元化趨勢。

(三)農村社區構成要素1、區位結構。區位結構主要包括:(1)一定農村社區所處的地理位置;(2)自然資源的分布與生態環境的構成;(3)與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相聯系的一定農村社區的空間布局。2、人口結構。人口結構主要包括人口的性別、年齡、職業、素質等結構。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逐步向非農業轉移,農村人口結構隨之發生變化。3、社會群體結構。農村社區的初級群體主要是家庭、鄰里、同齡群體等。農村次級社會群體則指農村的各種組織,如政治組織、經濟組織和文化組織等。4、經濟結構。經濟結構主要包括生產力結構、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一定層次的生產力結構由不同的勞動熟練程度和技能的勞動者、不同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不同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不同的勞動工具的組合等形成。與生產力結構相聯系的有不同的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5、文化結構。文化結構主要指各文化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構架方式。農村社區的文化結構方式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影響,也受本地居民的構成素質的影響,從而表現出明顯的文化差異。

三、新型農村社區發展狀況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為了客觀地反映農村社區發展狀況,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須遵循如下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評價工作質量和能否客觀反映農村社區實際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要符合鄉鎮經濟社會本身的性質特點,所選擇的指標要做到科學合理、準確可靠、簡單易行。

(二)全面性原則。農村社區發展狀況評價不應只是對社區居住條件的評價,而應是對經濟發展潛力、資源利用效率、環境保護意識、社區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總體評價。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反映社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同時也要反映鄉鎮社會保障、人居環境、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體現農村社區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一致性原則。測評指標的設置應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相協調一致,避免測評指標與各方面工作要求在內在邏輯上發生矛盾和沖突,確保政策的一致性。

(四)現實性原則。評價指標的設置要反映各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不能一成不變,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充實和完善,而且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習慣的社區設計與之相對應的評價指標。

(五)可比性原則。對農村社區發展狀況評價選用能反映各社區共性的指標,指標統計口徑相一致。

四、新型農村社區發展狀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按照以上原則,充分考慮農村社區建設各項影響因素,并參考國內學者經驗,確定新農村社區發展狀況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以客觀指標為主,主觀指標為輔,分為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社區管理與服務、社區文化氛圍4個一級指標,下設9個二級指標,以及19項三級具體指標。

(一)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基建規劃和交通及配套設施。主要反映社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是衡量社區基礎建設程度和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1、人均住房面積。農村社區居民居住的最明顯改善就是住房條件,人均住房面積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衡量中的重要指標。2、供暖設施建設。供暖設施也是滿足農村社區居民生活所需的必要設施。3、村內道路硬化率。整修村內道路,提高硬化率,將有效整治村容,也給村民出行帶來方便。4、道路亮化程度。指的是村內路燈的亮化程度,是否影響夜間出行。5、社區幼兒園建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區居民對配套設施的要求也包括對教育、衛生等方面的需求。社區幼兒園建設這一指標以社區是否建有幼兒園來衡量。

(二)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水平和資源利用。用來衡量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新農村社區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1、農牧民生活水平。用社區居民家庭平均戶純收入體現。2、家庭消費能力。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指標體現。3、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指農產品轉化為經濟收入的能力。4、旅游資源供給程度。社區的旅游資源規劃和建設可以提供就業、帶來收入。

(三)社區管理與服務,包括社區管理、社區服務、社區安全。其中,社區管理反映社區居民對社區政務活動的了解程度,社區服務和社區安全則可以反映新農村社區的物業管理水平。1、社區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反映社區的規范管理及效果。2、村務公開滿意度。村民行使投票權時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村務公開滿意度將對其效果進行檢驗。3、村民選舉機制透明度。村民參與自治,行使投票權是管理民主的集中體現,選舉投票率是管理民主最具代表性的衡量指標。4、社區養老院建設。老人贍養問題也是社區管理的社會問題,社區養老院建設很有必要。5、農牧民技能培訓。社區服務的體現,為農牧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6、社區治安情況。通過社區物業管理和保安監督員巡邏情況反映。7、自然災害應對預案。社區是否組織過相應的災害預演,是否具備基本的消防設施。

(四)社區文化氛圍,包括硬件環境、軟件環境。主要針對農村社區的文化宣傳和鄰里關系進行評價。1、社區文化廣場建設。社區文化廣場是向農民提供免費娛樂活動的場所,也是村民在閑暇時間進行社會交往的場所。2、社區居民關系。鄰里關系是否和諧,村民之間是否存在較大矛盾。3、特色民族文化活動。民族社區開展相關的民族文化活動尤為必要。應當指出的是,運用上述指標體系對新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投入、社區基本保障、綜合利用效果、居民融入等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同時也需要因時因地靈活調整,以適應不同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及其發展變化。

主要參考文獻:

[1]戚學森.農村社區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2]渠立權,邵遠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研究的內容體系[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4.

[3]呂丹,葉萌,楊瓊.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綜述與重構[J].財經問題研究,2014.9.

[4]王祖山,張歡歡.我國城鎮化發展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測度[J].統計與決策,2015.6.

作者:范姍姍;姚維玲 單位:青海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丁香乱小说 | 香蕉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影视 |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剧情自拍 | 中文字幕日本久久2019 | 波多野结衣在线免费 |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一 | 在线观看黄色小视频 | 波多野结衣在线中文 | 亚洲a成人 |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 | 久久国产视频网 | 国产黄色免费电影 | 99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影院 |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自拍理论片 | 国色天香在线第二页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国产在线视频99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 麻豆国产13p | 制服丝袜 自拍偷拍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 国产污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网 | 国产热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无日本电影 | a级国产视频 | 亚洲区 欧美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 | 亚洲区 欧美区 | 五月天激情综合 | 日本a级免费 | 动漫靠比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