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經濟發展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分析廣州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經濟聯系問題,并進一步研究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問題,探討應對策略旨在促進其發展。
關鍵詞:
廣州;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
1廣州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經濟聯系問題
首先,廣州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在與其他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競爭互補的關系,但需要明確的是,珠江三角洲一體化經濟發展的阻力仍然存在。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以地方利益為出發點的行政壁壘對于珠江三角洲空間經濟的聯系和運行有著一定影響,從而導致了廣州與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發展的漸近化和趨同化[1]。因此珠江三角洲應當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協調機制,實現廣州與珠江三角洲腹地區域之間的錯位經濟發展。其次,應當積極重視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內部分異趨勢。廣州與佛山以及肇慶等城市之間的經濟互補相對理想,但廣州與深圳、東莞、江門等城市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這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因此,要想實現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應當制定合理的步驟和進程,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例如可以對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行分解,建立“廣佛肇”、“珠中江”、“深莞惠”的經濟圈,以此來帶動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最后,廣州作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與腹地區域之間的交通通達性還有待提升,例如廣州與中山的相對距離要大于空間距離更加遠的深圳。因此應當積極加強珠江三角洲區域的網絡建設,從而加強廣州與珠江三角洲區域其他城市的聯系。
2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問題
珠江三角洲在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要想實現珠江三角洲區域的二次發展,應當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采取有效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發展。
2.1發展問題分析
2.1.1內部問題突出近年來,珠江三角洲區域內各個城市的定位重疊問題較為嚴重,這就導致了其內部重復建設較多、產業結構同構問題嚴重、經濟合作深入不足等問題。珠江三角洲地區內部的城市彼此之間的整合不足,廣州在珠江三角洲區域的中心地位雖然凸顯,但廣州也僅僅局限于點的發展,并沒有形成拓展和輻射作用,從而限制了廣州作為中心城市的延伸,降低了中心功能,城市認同感和凝聚力縮小。此外廣州的經濟貢獻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區域中心城市來說,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2.1.2經濟增長方式落后傳統的低水平、勞動密集型的外源型經濟是當前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形態,其雖在珠江三角洲第一輪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來看,資源環境的約束力增大,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惡化嚴重,這種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滯后于當今珠江三角洲的發展環境和狀態[2]。此外,珠江三角洲以“成本指向性”外資結構為主,其十分依賴于廉價的土地、環境成本以及勞動力,但經過多面的發展,珠江三角洲的土地資源已經頻臨匱乏,區域建設用地十分緊張,同時其長期以來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不高,這就制約了當前區域內穩定、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此外,環境因素也是制約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霧霾、酸雨等污染狀況普遍,與自然的不和諧不利于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續發展。
2.1.3東岸與西岸經濟發展不平衡以珠江口為分界,可以將珠江三角洲地區分為東西兩岸,東岸有廣州、深圳、惠州、東莞四個城市,西岸有珠海、佛山、江門、肇慶以及中山等五個城市。就目前來看,東西兩岸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西岸的競爭力要明顯弱于東岸,從而形成了東強西弱的局面。但當前東岸城市的土地資源已經十分匱乏,傳統的依靠土地和勞動力實現經濟發展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在這種背景下,積極發展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將成為珠江三角洲“二次創業”嶄新階段的重要趨勢。
2.2應對策略探討
2.2.1加強城市間的合作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經濟發展強調現代城市的整體性和聯系性,傳統的“單打獨斗”已經不適應當今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因此應當加強珠江三角洲內部城市之間的互補、聯系、合作、整合,杜絕區域內的惡性競爭關系,通過板塊式的經濟形勢將珠江三角洲做大、做強,實現區域內城市之間的共贏和發展。具體來說,珠江三角洲內部應當積極打造“雙核多心”的城鎮中心體系,促進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實現珠江三角洲內部資源的整合。對于廣州市來說,廣州要定位于珠江三角洲區域的龍頭城市、中心城市,不斷加快自身的發展,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強化自身在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上的中心地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自身的發展帶動珠江三角洲區域內其他城市的發展,將廣州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珠江三角洲現代化中心都市。
2.2.2改革經濟發展方式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珠江三角洲發展趨勢,珠江三角洲區域應當以技術———產業創新為中心,積極進行自主創新,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應當堅持創新,堅持消化創新與集成創新齊頭并進的方式,充分利用開放優勢,吸引先進技術、消化創新、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最終實現技術出口,以此來培育本地企業成長,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3]。
2.2.3東西岸共同發展首先,要積極興建運輸網絡,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強調西岸城市的重要地位;其次,政府要合理整合優化東西兩岸的資源,提升西岸邊資源集聚的能力;最后,以廣東為首的東岸城市要積極加強與西岸城市產業的分工與合作,優勢互補,以此來促進東西兩岸的共發展。
3結語
本文簡要分析了廣州在珠江三角洲區域的中心地位,以及內部的經濟聯系問題,并針對廣州市提出了具體建議。之后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整體區域的經濟發展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建議和策略,旨在為促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的快速、穩定、協調、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雨欣.珠江三角洲地區貿易投資一體化的實證分析與思考[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2]李翠蘭.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綜述[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8):66-70;139.
[3]譚三清,熊友波,張貴.珠江三角洲生態經濟發展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09(12):30-31.
作者:高橋鋒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