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人贍養問題的市場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歐洲、美國子女對老年人贍養現狀歐洲整體養老制度比較完善,父母與子女間的經濟依賴程度低,它的孝道,更多強調“精神贍養”。較為重視家庭觀念的法國甚至制定法律,要求子女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在丹麥、挪威等北歐福利國家中,都有關于子女給予父母“精神贍養”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規定了每周、每月、每年乃至每日子女應當與父母接觸的次數和時間,子女與父母的居住距離等等,從而最大限度地在法律上保證“精神贍養”的質量。美國父母與子女間關系更為獨立,子女成年后與父母大多分開居住。美國老人希望保留更多個人空間,并不愿意為女子照顧孫子,做住家保姆,為孩子和家庭的犧牲沒有亞洲人那么強烈,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更為平等。美國法律中沒有規定子女必須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但美國政府鼓勵家人間的相互照顧,例如,政府政策規定子女贍養父母的生活能夠減免一部分的稅費,符合條件的家庭還可以申請政府補貼。這一系列政策加強了大家庭之間的聯系。
1.2日本、新加坡子女對老年人贍養現狀日本與新加坡市場經濟發達,文化與中國的相近,“家”的觀念要高于歐美。在日本的社會習俗中,老人大多選擇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即使子女與老人分開居住,也提倡孩子與父母間距離不要太遠。日本的老齡化程度高,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制定《高齡社會對策基本法》、《老年人福祉法》、《老年人保健法》等強調社與法律對老年人的保護。70年代后,更多作為贍養老人主要力量的家庭婦女走進職場,日本出現老人“空巢化”嚴重問題,今天日本政府又開始提倡家庭養老的總要性。新加坡法律嚴格,其政府認為,孝是威固家庭與社會的必須,政府在制定法律時,更多強調了家庭成員的贍養義務。1994年制定《奉養父母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贍養父母”立法的國家,如被告子女未盡贍養義務,法院將判決罰款或一年有期徒刑。政府鼓勵子女與父母居住,對與父母居住的子女有購買組屋與繼承父母財產的優先權。但是在近幾年,新加坡發生了反對在住家附近建造老人設施的現象,說明有人依然把養老責任視為負擔。從各國的經驗比較上來看,無論是父母子女間相對獨立的歐美還是有悠久“孝”文化的東亞國家都通過立法強調“孝”的必要,一方面來說這是法律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也顯現出“孝”的尷尬,其作為一種道德,隨著經濟模式的轉變,大家庭紐帶弱化,“孝”的自發性開始減弱。隨著全球老齡化問題越發嚴重,政府與社會的養老負擔也會越來越重,這也需要我們重新認識過去所固有“孝”的道德觀,強化家庭贍養在養老中的作用。
2處于傳統道德觀與市場經濟新道德觀之間的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實現途徑
2.1重視宣傳教育,重塑孝道傳統中國從西周時期已有養老敬老的傳統,對老人的長期照顧,需要傳統孝道作為信念支撐,若孝道喪失,則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老人贍養都難以堅持。目前我國的機構、社區養老還不盡完善,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農村養老依然需要以家庭為主,重塑我國孝道傳統顯得十分必要。在實際措施中,國家需在基礎教育中更加強調中國傳統孝觀,在各中、小學多開展孝敬主題教育活動。各地方政府應對長期照顧失能老人的子女進行獎勵,對不孝兒女進行公開批評,循序漸進地重塑中國傳統孝道觀念。
2.2國家在政策上對家庭贍養老人給予支持2013年我國修訂后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將“精神贍養寫入法律,是我國老年人立法保護的一大進步。市場經濟環境下社會的規范依賴于法治,盡管法律無法面面俱到,但它可以通過其強大的約束力規范人們的行為。子女對老年人的贍養行為進一步具體酌情量化也十分必要。對與老人同住者,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照顧,可提供稅收部分減免和一定額度的補貼,與老人同住者優先享有原籍保障房購買資格等。中小城市依據各自經濟發展水平提供政策吸引人才回流,一方面緩解“北上廣深”大城市病,另一方面為親情的延續、家庭和諧養老提供可能。
2.3我國社會與政府擔當更多養老責任,增加對機構養老補助額度現今家庭紐帶的松散化是整個世界的大趨勢。在中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包括計劃生育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無疑加速了這一變化。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之初政府便承諾為老年人養老承擔更多,今天政府應擔當起其應有的責任。需要增加公立養老院的數量,對嚴格審核過后的私立養老院提供稅收減免優惠,加大養老支出所占GDP比重,通過具體的措施為建立一個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打下基礎。
2.4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完善相關商業養老模式作為補充市場經濟的完善與發展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用市場化的方法養老可為我國的社會保障提供多一種思路。2013年我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張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將于2014年進行“以房養老”試點。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作為商業養老模式之一,可為我國老年人養老多提供一種選擇。與此同時我們需要認識,即便是在“以房養老“模式成熟的美國,它都不是主流的養老方式,適宜群體小眾。我國各保險公司也有一系列的商業養老保險,這作為老年人養老的一種補充是有必要的,國家應鼓勵商業養老模式的創新,但若由此弱化了政府的責任與道德的教育是不當的,我國老年人養老的問題,現階段主要還需要依靠政府、社會和家庭。在養老功能進行部分市場化、市場經濟道德觀深入人們意識中的環境下,需要重新重視家庭養老。
作者:陳以博單位: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