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汽車行業運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汽車行業現狀影響因素
【論文摘要】近兩年,中國汽車工業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本文引用最新的數據,結合當前汽車行業的現狀,從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中央和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汽車生產成本等多個方面分析了原因,引用經濟學界和汽車業界專家的觀點,對未來形勢進行了預測。
一、國內行業總體向好
1、汽車銷量增加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前5個月,國內共實現汽車產銷483.77萬輛和495.68萬輛,同比增長11.10%和14.29%。其中,交叉型乘用車(微型客車)和1.6升及以下車型增速最為顯著,交叉型乘用車產銷75.10萬輛和77.53萬輛,同比增長50.00%和50.78%;1.6升及以下轎車銷量達到181.8萬輛,同比增長在35%以上(《汽車家電行業陷入銷量漲利潤跌困境》,東方財富網,2009-06-30)。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5億輛,年耗油將突破2.5億噸。一般來說,5月是汽車產銷由旺季轉向淡季的月份,其產銷量一般比3、4月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而今年情況表現出不同于往年的特點。在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舞下,國內車市逐步回暖態勢在5月份得到延續,當月國內車市繼續保持強勁需求,一些轎車車型甚至出現斷供。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許多汽車廠家在調高全年銷售目標的同時,延長生產時間,加班加點生產。自2009年3月份以來,連續三個月國產汽車銷量創造了超過一百萬輛的佳績。
2、行業生產能力繼續擴張
隨著汽車行業兼并重組優質資產的注入,以及整體上市進程的加快,全行業產能規模仍會不斷擴大。并且,人民幣的持續快速升值,對于目前仍需大量進口汽車關鍵零部件、以進口組裝為主的中國汽車生產企業來說,不僅抵消了國內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生產壓力,而且大大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為產能的進一步擴張提供了可能。據統計,2009年國產及進口新車將達80余款,在產能擴張、庫存上升的同時,新車的大量上市,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并導致價格競爭由中低檔車型逐步向高檔、中高檔車型轉移,從而拉動價格整體走低。
二、影響汽車行業運行的主要因素
1、我國人均GDP持續增加,處于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階段
目前我國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我國汽車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國研網,2009-6-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要達到13390元,農村人均居民純收入要從去年的3255元提高到4150元(來源:新華網,2006年03月06日)。老百姓的錢袋子會更鼓一些,生活質量會更高一些,汽車需求增長勢頭就會更強一些。目前國內汽車更新率已接近30%,每年有近300萬輛更新規模,汽車消費已成為普通家庭僅次于購房支出的主要消費內容。因此,在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費趨熱等有利條件下,需求仍有望繼續保持一定增長速度。一方面,國家鼓勵生產節能、環保型汽車產業政策,將有效帶動以混合動力、新能源以及小排量、經濟型轎車為主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人均GDP持續增加,居民購買能力持續提高,使汽車更加普及成為可能。從國際乘用車市場發展歷史來看,一個國家乘用車市場的中長期發展趨勢可通過觀察R值(R值=加權平均車價/人均GDP)來研判。當R值達到2-3時,乘用車開始大規模進入家庭,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場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目前,中國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區的R值已經低于3,隨著乘用車價格的下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R值將快速降低。國家信息中心預計,到2009年,中國的R值將達到3,將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具備購車能力,這意味著轎車大量進入中國家庭的時點將是在2009年左右。預計汽車業未來10年有望維持15%-20%的平穩增速。
2、國內一系列政策的支持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穩定汽車消費,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國務院出臺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明確,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在企業技術改造方面,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重點支持節能、環保、安全等關鍵技術開發,發展填補國內空白的關鍵總成產品。今后三年新增中央投資中將安排100億元作為技術進步、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汽車生產企業進行產品升級(司建楠,《中國工業報》,2009.06.26)。
6月23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稱,商務部正在醞釀和制定多項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為國內消費的進一步發展加一把勁。在家電下鄉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實現家電和汽車的“以舊換新”。目前政策正在制定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后會盡快出臺。
同時,地方性利好傾情出臺。河南省平頂山市財政局在原“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基礎上,將優惠補貼范圍進一步向商用車和河南省生產的汽車延伸。首先,平頂山市將直接購買輕型載貨車納入補貼范圍,每輛車補貼車價的10%、單價5萬元以上的車型載貨車車定額補貼5000元。此外,新購河南生產的、在補貼范圍內汽車時,除享受國家補貼外,還可得到3%的補貼。其二,總質量1.8噸以下的微型載貨車也被納入補貼范圍,補貼幅度與輕型載貨車相同。
新華網6月29日消息:海南為幫助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及其地產化零部件配套企業克服困難,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促進該省汽車產業穩定發展,近日出臺為期三年的《關于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支持該省汽車企業開拓市場,擴大海馬品牌汽車國內外市場份額。意見指出,建立海南省政府對海馬及配套企業的協調服務機制,將海馬及配套企業列為電、油、氣、運的重點保障單位,協調有關單位給予優先保障。協調解決海馬及配套企業的新車路試、新車出廠轉運和原材料運輸等問題,保障通行暢通。??谲嚬芩诤qR廠內設服務點,直接核發定型試驗車臨時牌照,保證隨用隨發。另有,遼寧省推出汽車消費若干政策,數據顯示,2009年1-5月遼寧省累計銷售汽車15.8萬輛,僅5月份當月就銷售4.1萬輛,環比增長14.4%。在新車銷售看好同時,前五個月二手車交易量亦達到8.1萬輛,同比增長16%(來源:新華網,2009年06月27日)。
3、汽車制造業成本上升壓力將有所減輕
在汽車原料成本中,鋼材占到70%。國內鋼鐵龍頭企業寶鋼,自2007年8月25日大部分產品價格小幅下調200元噸后,就進入降價通道,自10月份初到11月25日以來又連續下調4次。由此也引發了中國整體鋼市價格的下滑。商務部報告顯示:2008年11月份國內鋼材平均價格較10月下跌12.3%,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達17.8%。而2007年年底鋼材價格為4931元噸。(搜狐網,2009年01月19日)到08年年底,絕大部分規格鋼材價格幾乎腰斬,如1.0毫米冷軋板卷從最高峰的每噸7500元左右降到了12月18日的4289元,跌幅近半。與2007年相比,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降低大大減輕了汽車制造業的成本壓力,使汽車制造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三、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預測
1、中國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向好”的預判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我們認為2009年肯定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歷史上最好的一年。對于2010年及以后的發展,我們也充滿信心,因為中國汽車市場仍處于上升發展階段,剛性需求較大且具有可持續性。”
2、對汽車業的增長勢頭不能估計過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走勢,主要取決于三方面因素或力量,即政府支出、市場驅動的內需以及外需。目前來看,外需在一兩年內是靠不上的。政府支出,特別是政府投資,一方面能拉動增長,另一方面能起到穩定信心和預期的作用,減少由于恐慌引起的過度波動。估計在今年二季度后會有實際拉動效果。但這種拉動不可能長期起作用,關鍵是市場驅動的內需走穩并回升?,F在有兩種前景,一種是政府投資驅動的增長力量過去以后,市場驅動的內需增長力量能夠接上來,這樣能夠實現U型反轉;另一種是市場驅動的內需起不來、跟不上,可能出現第二次回落,出現W形態。中國汽車業與房地產業同為現階段經濟增長的龍頭行業,但汽車業表現要好一些,在經歷了2008年底的銷售谷底后,2009年出現明顯回暖。但在大的經濟形勢回穩之前,對汽車行業的增長勢頭還不能估計過高。若經濟下行,收入增長放緩,必然影響到汽車需求,下一步對這方面影響要有所預期。
3、“回暖”的不確定因素來源于國外
目前,中國可出臺的“組合拳”還有很多,國家調控能力、手段的優勢正在顯現。雖然長期來說,市場經濟發展遵循自身的規律,但是在這關鍵的經濟時期,中國宏觀調控政策能起到比純市場經濟更有利的作用,對突發事件能更早地占據主動地位。當然,目前值得關注的是國際經濟形勢:以往國內股市與美國聯動不大,現在卻較大,如果美國股市下跌,國內股市就會受到影響;原本以為日本復蘇會比較快,但卻比預期要慢,其經濟負增長也開始出現了;歐盟受到更大的影響,持續虧損。這些都給中國經濟復蘇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近期,國際經濟衰退倘若能“見底”,那么全球形勢就會好轉,否則,經濟周期對中國的慣性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車市已經開始“回暖”了,不會再回到“冰點”,但“回暖”能否持續還需看國際經濟發展狀況。汽車業沒有持續惡化,一方面是因為2009年國家產業政策陸續出臺,陸續推出的燃油稅費改革、購置稅下調、財政補貼的汽車下鄉等有利效果都是可以預期的,而且還會有刺激經濟的措施陸續推出。另一方面國家正在健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福利政策以解決民眾的后顧之憂,促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