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政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前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建設的靈魂思想,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理念。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只有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使大學生成長成才,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思想是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自我黨組建以來一直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經過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形成了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理論,指引著我國在世界紛繁復雜的背景下能夠不斷發展壯大,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理想,是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是對幸福的追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中國人民都有著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價值觀念等在不斷趨向多元化,但是中國人民一直堅持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人們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奮斗著,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的文化本質。我國經過五千年發展形成了包含愛國主義、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和平互助和團結友愛的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和品格,其中愛國主義是民主精神的核心。而時代精神是一個國家不斷與時俱進的精神態度,在現階段,我國的時代精神核心就是改革創新,只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不斷結合實際國情和世界發展步伐,尋求改革和創新,才能使國家在變幻莫測的世界大背景下穩定發展。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榮辱觀,反映了人們對榮譽、恥辱的道德判斷標準,是由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決定。在我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代表了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形成的評判榮辱的道德標準,是我國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和道德準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
(一)復雜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來的影響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網絡時代的不斷進步,大學生受到的社會環境影響越發復雜,這對他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1.西方價值觀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沖擊。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學生能夠通過網絡了解更多來自于世界其他國家的思想、文化,這其中有很多是對學生的成長有促進作用的先進思潮,但也不乏宣傳奢靡、享樂的腐朽思想,這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的大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搖擺作用,對高校中馬克思主義教育形成了強烈的沖擊,不斷腐蝕著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成果。
2.對愛國主義理解的分歧。大學生是最具有愛國情懷的青年集體,在國家面臨重大事件時,大學生都是救援、呼吁的重要分子。比如,512大地震時,許多大學生都到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去幫助搶險救援、奧運會火炬傳遞受阻事件和釣魚島事件中,面臨國家領土和尊嚴被侵犯,大學生們也是第一時間掀起抗議的思浪,表達對祖國尊嚴的捍衛。但是在重大事件中,許多大學生也做出了過激的行為來表達他們的愛國之情,出現不理智、不道德的行為。因此在大學生愛國教育中,應該站在怎樣的立場、采取什么樣的行動才是真正的愛國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詮釋。
3.個人主義嚴重,將個人理想凌駕于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的誘惑力不斷增強,使得我國大學生在個人理想實現上出現了個人主義嚴重,將個人理想凌駕于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上的現象。雖然他們在道德上贊同奉獻社會的英雄人物,但是在需要自己奉獻社會之時,卻會因為內地工作豐厚報酬或情感生活等個人理想原因,以個人主義為重。
4.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存在差異。大學生文化素質較高,從上學起就不斷接受道德教育,他們的道德認知水平也應該高于普通大眾。大多數同學都能夠不斷堅持“八榮八恥”的榮辱觀評判標準。但是許多大學生受到物質生活的誘導,在個人榮譽、評獎評優的問題上,會喪失道德底線,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產生了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差異現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
1.捍衛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思想意識形態逐漸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在高校中,師生在許多問題上出現了意識形態不統一的現象,他們對西方的價值觀有崇拜,在理想、信念和價值觀上出現了偏頗,他們對利益、名譽、權利的追求遠遠高于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對科研教學的態度也越發不嚴謹,追求娛樂化的發展,動搖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在腐蝕國家的人才力量。
2.加強大學生理想道德建設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道德建設是重要內容,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全球網絡化的現象,學生們對理想的界定出現了物質化、自私化的現象,而對道德的認真也逐漸出現偏頗,法制觀念淡薄、集體榮譽感不強等現象逐漸顯現,這都是腐蝕大學生靈魂的蛀蟲,是影響大學生健康成才的問題所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理想和道德建設的教育,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3.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需求。校園文化氛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途徑,而和諧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積極的心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抵抗西方不良思想對校園氛圍的侵蝕,使師生能夠建立共同的價值追求,不受利益的左右,真正為科學、為理想信念而努力,這樣才能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會迷失方向。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途徑研究
(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其實現教育目標的重點就在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范式。為達到教育效果,應不斷深化理論課的內容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融入到課程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突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靈魂地位、《思想概論》課程中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內容突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這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充分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之中,對學生達到分層次,上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強學生組織和社團建設,通過開展紀念日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組織和社團是受校團委管理和指導的學生自治組織,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層學生組織。通過學生組織和社團開展活動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滲透教育思想的途徑之一。而以學生組織和社團為載體通過開展紀念日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感染力,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比如,“五四”、“九一八”等重大節日的紀念活動,不僅能夠通過活動的開展豐富校園文化,更能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得到愛國主義教育,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連接到一起,樹立起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為將來奉獻社會打下堅持基礎。
(三)深化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走進社會,真正了解國家實際情況的有效途徑,是將課堂上所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進行實踐的有效方法。近幾年高校通過社會調查、“三下鄉”、志愿服務等多種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充分走向社會,了解國情,通過對我國社會現象的實際調查將自身受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內容進行充分消化,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做好表率示范作用。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教師的師德師風都是對學生側面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表率示范作用,使學生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滲透。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師德師風建設之中,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思想素質的培養,使教師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對專業進行不斷探索,不僅為學生提供真正深入的教學,更通過教師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們能夠學習效仿老師的言行,從而學習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言行,并在生活中不斷踐行。
(五)充分利用網絡途徑,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影響力。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斷拓寬,越來越多的不健康信息也在不斷腐蝕著學生的價值觀。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就應該不斷創新教育的載體,通過利用網絡,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利用微博,QQ,微信等網絡載體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觀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不斷擴大,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絡,通過網絡途徑對其進行針對教育和宣傳,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影響力。
作者:白松林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