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生態文明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綠色發展不僅決定著國家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更真切地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活。在上,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在全面決勝小康的關鍵期,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轉折期,一定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只有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才能早日建成美麗中國。這為我國生態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因此應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扎實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態文明觀;綠色發展
報告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其中以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單獨成篇進行闡述,這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的戰略高度。生態文明觀中包含的科學內涵在馬克思主義系列著作中是有跡可循的,不論是生產力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人類學思想都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科學性。圍繞著這一思想,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的綠色發展戰略決策,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大意義,更對我國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1]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態文明觀的理論來源探究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馬克思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他的生態觀,首先馬克思論述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從生物的角度講人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樣,依附于自然界中的無機環境生存,人類的繁衍與進化又是人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人類可以改變自然,但是永遠不能凌駕于自然界之上。[2]從文化的角度來講,人是環境的產物,自然界中存在的其它生物與非生物都可以作為人類藝術靈感與文學靈感的來源,因此自然界也影響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態文明觀中就蘊含了這一科學理論,主席曾多次強調,我國要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基礎之上的現代化。因此,我們要在順應、尊重和保護自然的基礎之上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主席指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飽含著辯證法的思維,明確表示了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辯證地看待發展社會生產力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努力維持二者之間的平衡。這一科學理論可追溯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其中指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由自然環境因素與人類社會因素共同決定的。人類在自然界中獲取資源,加以改造,用來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求。如果離開了自然界,那么人類社會也將消亡,這就是馬克思曾經指出的:“當人類還在為改變自然沾沾自喜時,自然已經展開了對人類瘋狂的報復”。[3]
(三)馬克思主義辯證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思想強調要以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對待環境保護問題上也應用到了這一思想。目前,世界各國都針對全球環境惡化制定了戰略方針,國際環保組織從全球化的視角出發,呼吁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問題、海洋問題、大氣問題等等。中國除了勇于承擔保護地球環境的重任,還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以環境問題倒逼生產方式改革,可以使我國世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對于新時代的戰略意義
(一)綠色是新時展的底色
報告將“美麗”作為衡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與否的一個標準,表明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理環境問題,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前不久的大氣污染問題還讓人記憶猶新,江河湖泊的污染更讓人觸目驚心,如果環境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環境的承載能力將不能支撐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務必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二)生態文明建設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
社會生產力要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支撐。過去我國為實現經濟快速騰飛,不得不采取了一些粗放式發展模式,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要解決環境問題必須從源頭出發,只有改變生產力發展方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主席對此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實施了一系列環保新舉措,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環境保護法制法規;企業勇擔環保責任,創新生產方式;人民群眾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三)生態文明建設是提升國家地位的重要途徑
國家實力的提升不只由經濟實力決定,還受到環境軟實力的影響,只有做到硬實力與軟實力兩手抓,才能促進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那么環境軟實力是如何影響我國的國際地位呢?環境是國家的門面,決定著國家的“顏值”,當外國來訪者到我國后,如果看到的是“黃沙遮天蔽,飛鳥無處棲”的景象,那么國家的形象必定受損。現如今國家的環境已經大大改善,“沙漠變綠洲,河水清清流”正是我國環境現狀的真實寫照。前不久,河北塞坎壩林場由于在環保方面的突出貢獻,被聯合國環保大會給予了“地球衛士”的榮譽稱號,這使得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在治理全球環境問題上付出的努力,這無疑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三、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具體措施
(一)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意識是行動的旗幟。貫徹落實綠色發展不只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更是企業的責任,是人民群眾的責任。上下同欲者勝,因此必須將綠色發展理念加入到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中去。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決奉行綠色發展理念,才能打贏環保攻堅戰,才能早日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多措并舉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
在樹立了正確的生態文明理念的基礎之上,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多措并舉實施綠色發展戰略。首先,政府應出臺完善的環保法律法規和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舉例來說,我國從2017年開始推行河長制,并計劃在2018年全面完成和落實河長、湖長制度改革。其次,企業才是踐行綠色發展的中堅力量。主席在中國科協代表大會上指出:“要依靠科學技術破解綠色發展難題”,在主席的號召之下各企業應加快速度進行生產技術創新,利用清潔能源,低碳能源,可再生資源,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后,人民群眾也應該積極地為綠色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出發,例如綠色出行、節約用電、節約用水,垃圾分類處理等等。這些事情看似微小,但是如果全體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那必定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是科學的思想,具有著前瞻、指導性和啟發性,其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偉大理論,指導著全體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期,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攻堅克難期的前進方向。[5]因此,黨和國家全體人民必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習和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生態文明觀。這一偉大理念是新時代意識形態的中流砥柱,不僅僅在當下造福人民,更會在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9(002).
[2]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文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N].人民日報,2010-04-11(001).
[5]郭秀清.生態文明建設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3,35(1):31-34.
作者:趙佳琪 單位: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