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公平思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面臨著新的實踐與挑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公平問題與馬克思恩格斯預言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平問題有較大不同。馬克思也預言了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資產階級權利,即等量勞動獲取等量報酬的等價交換原則,存在著由于天賦的體能與智能、家庭負擔情況的不同而導致的最終每個人的分配結果的差距,馬克思也因此提出了國家與社會應建立社會保障機構撥出專門資金提供社會福利,以消除這種事實上的不平等,然而,馬克思當時設想的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的是單一的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實行的是產品經濟,即產品不經過市場交換由私人勞動轉換成社會勞動,而直接是社會勞動,所以,造成的結果的不平等程度并不會如現在社會這樣大,在現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生產力水平較低,我們實行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還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發揮其在發展社會生產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場經濟中的經營主體由于綜合水平不同,在競爭中會產生經營結果的差距與分化,市場競爭意味著優勝劣汰,必然會加劇收入差距等現象,形成結果的不平等。還有一些新的情況,如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是很清晰。由于對政府作用的界限存在模糊的認識,缺乏具體的規定,所以,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情況還時常發生,這就影響到市場的正常運行,干擾起點公平、機會公平、結果公平,由此產生的不公平現象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較強烈,因其是權力尋租的結果,而不是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產生的,容易激起人們的不滿,引發社會沖突,這也是來自實踐中的挑戰。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面臨著新問題與新挑戰,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把握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的精髓與內核,以其科學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并進行豐富與發展,這也是對挑戰的具體回應。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的走向:對挑戰的回應
(一)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的指導地位及其豐富與發展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高屋建瓴,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基于物質生產的客觀基礎,指出了人類社會公平正義的美好圖景,具有科學性、革命性、階級性,超越了一切正義理論,是指導我們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美好社會的指導思想,必須牢固堅持其指導思想的地位。西方世界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危機,令他們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把探詢的目光轉向馬克思主義,另外,西方的理論家也不得不在他們的意識形態與基本社會制度內研究緩解因兩極分化而導致的社會對立與沖突,不得不借鑒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公平思想的一些內容,只要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一天不克服,其經濟危機及因此而產生的社會沖突就時刻存在著,不定期地爆發,直到最后真正地實現公平正義,實現人類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由于其方法的科學性、內容的階級性與革命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構建公平正義理論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其地位不可動搖。馬克思提出的按勞分配的公平原則,仍然是當今分配原則的主體;馬克思提出的發展社會公共福利事業,設立社會保障基金以彌補社會主義社會由于實行資產階級權利導致的結果不平等的思想,仍然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十八大報告指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公平正義理論體系仍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的指導地位。其次,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按勞分配的公平原則是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的,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消滅了商品經濟,實行產品經濟與計劃方式配置資源,而現實中中國生產力水平較低,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即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所謂按生產要素分配即允許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允許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分配,允許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市場機制的運行與多種分配方式的并存,使人們的收入差距明顯擴大,而要妥善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公平問題,就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要豐富和發展勞動價值論,要對按生產要素分配進行詳細的界定。要敢于探索新的形式,消除市場健康運行的一些障礙,如逐步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范圍,使權力尋租失去空間,逐步縮小壟斷行業的影響,降低一些行業準入的門檻,讓民間資本有運行的空間;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保障機制與監督機制、懲罰機制等等。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預測也是立足于當時的社會現實,是一種宏觀的社會公平正義發展規律的理論,現在,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由當年的產業資本發展到今天的知識資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在蓬勃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調整生產關系,緩和勞資沖突,維護社會穩定,另一方面,也吸收與借鑒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平思想,發展社會福利,使資本主義社會在歷經多次經濟危機之后仍然保持了較高的活力與發展潛力,這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種刺激與借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在經濟發展方面展現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市場經濟自身的弊端,如個人主義的影響,拜金主義的導向,特別是日趨擴大的收入差距在社會上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使公平問題成為社會發展中的熱點與焦點。我們一方面要牢固堅持馬克思主義公平思想,另一方面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進行豐富和發展,妥善處理公平問題,以應對社會發展的新變化。
(二)批判借鑒人類公平正義思想的理論成果人類關于公平正義的思想成果內容豐富,從古希臘時期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公平思想到近代契約論公平思想、再到現當代的各類公平思想等,在起點公平、機會公平、結果公平方面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內容。特別是現當代的公平正義思想,如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出的分配正義思想,關注兩極分化的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利益,提出國家在保障公民平等的自由權利下,對收入和財富的分配應當“適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國家通過再次分配進行整體調劑,可以縮小社會不平等的程度,使不平等相對公平,以利于緩和貧富差距懸殊導致的社會沖突。德沃金倡導資源平等的起點公平思想,他認為平等是“至上的美德”,在他看來,平等,特別是資源平等即“在個人私有的無論什么資源方面的平等”(政治權力除外)是理想的政治社會的首要因素,即具有優先性。他的平等原則有二條,首先是重要性平等的原則,人生的成功有著客觀上的平等性;其次是具體責任原則,個人對這種成功負有具體的和最終的責任?!暗谝豁椩瓌t要求政府采用這樣的法律或政策,保證在政府所能做到的范圍內,公民命運不受他們的其他條件———他們的經濟背景、性別、種族、特殊技能或不利條件———的影響。第二條原則要求政府在它能做到的范圍內,還得努力使其公民的命運同他們自己作出的選擇密切相關?!边@就是說,政府應當采取政策與措施,保障公民的起點公平,而公民在市場中產生的不平等應該由他們個人的選擇與行動負責。德沃金提到的“市場”是一種虛擬的市場,是他平等理論前提中假設的理想市場,在現實社會中難以出現,但是他提出的起點公平思想可以為當今社會提供些許借鑒?,F當代的一些較有影響的公平正義思想產生于西方市場經濟社會,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闡述了各種理論,各具特色,各有利弊,我們可以從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實踐出發,在剔除其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內容后有選擇地加以借鑒。
(三)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公平觀,保證起點公平、機會公平、結果公平一方面,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公平觀,破除平均主義的固有影響與偏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至今仍然有存在的市場,一度在建國后的理論與實踐中以“粗陋共產主義”的形式出現,從追求平等的理想社會走向了貧富絕對均等的平均主義。我們應當正確看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那些憑借勞動、資本、管理和知識取得勞動報酬并因此致富的群體和階層,對他們不應嫉妒與仇視并因此產生不公平的感覺與認識,社會輿論應倡導與宣傳那些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才能、勤奮而致富的成功者,而不應當宣揚那些所謂“官二代”、“富二代”的奢侈生活。另一方面,要逐步明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界限,努力保障起點公平、機會公平、結果公平。在起點公平方面,要重點保證具體制度公正、基本權利公平,具體制度公正即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基本權利公平即公民應享有政治、經濟、文化權利;人身權利和社會發展權利等,在這些方面,政府作用不可缺位。在機會公平方面,要保證市場主體有一個公平競爭的主客觀環境,消除壟斷因素、權力因素等的影響,保證規則公平與程序公平,讓經營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在這方面,政府應防范權力尋租現象的出現,應避免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情況的出現,優化市場健康運行的法治環境。在結果公平方面,政府應保證矯正正義的實現,通過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甚至多次分配,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縮小收入差距的程度,擴大公共福利,維護社會穩定,實現整個社會的相對公平。
作者:劉云鳳單位: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