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體育新聞報道的變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我國體育新聞報道的歷史出發,以文獻資料法和內容分析法為研究方法,探索在國內媒介融合日趨成熟的環境下,中國體育新聞報道在報道形式、報道內容以及報道平臺等諸多方面的變化。以近幾年重大體育賽事如2018年平昌冬奧會為案例,進行相關數據搜集及整理、研究,呈現我國體育新聞報道變化和未來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媒介融合;體育新聞;報道
1研究背景、方法及意義
當《紐約時報》和《衛報》在2012年首先采用數據新聞形式報道體育新聞,當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賽場上出現VR技術,當互聯網世界下的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體育新聞報道的方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體育,作為不分年齡、性別的受眾都熱衷于了解、參與的板塊,如何更快、更全面、更新穎地報道體育新聞成為當下各大媒體需要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我們獲取體育賽事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報紙和電視,隨手打開微信、微博,公眾號和一些體育博主無時無刻不在傳遞大量信息。媒介融合,是一種現象,指媒介形態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媒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聯系越來越緊密、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將這一趨勢表述為:“隨著互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媒介融合的訴求由‘大而全’轉向‘專而精’;媒介融合的路徑逐漸明晰,形成了以智能化內容提供、新聞+服務、數字化平臺建設為核心的3種主要路徑。”本文就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探討體育新聞報道的變化和未來發展方向。
2我國體育新聞報道發展歷史
新中國報道的第一篇體育新聞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十六天,《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報道了北京市人民體育大會。1958年9月1日,新中國第一份全國性體育報紙《體育報》創刊。1958年6月19日,剛剛成立的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特意安排轉播了當時水平最高的兩場籃球比賽。隨著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移動電子設備處處可見,第五媒體取代傳統的媒介成為人民獲取信息的第一途徑。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之后出現的網絡新聞最早的是1997年“利方在線”(新浪網前身)對世界杯亞洲區十強賽的報道。這揭開了我國網站加入體育新聞報道團隊的開端。此后,各大門戶網站紛紛涉足這一領域,報道形式豐富,內容也更偏向娛樂化。在21世紀初期,網絡體育新聞逐漸站穩腳跟。縱觀我國體育新聞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有了突破性的進步和發展。而結合當體育新聞在我國的呈現,已經出現內容多元化、形式數據化,報道互動化和平臺移動化的幾大特征,接下來我將以各大體育媒體對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報道為例,具體闡述我國體育新聞報道在以上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3以2018年平昌冬奧會為例分析
我國體育新聞報道的變化剛剛過去不久的平昌冬奧會因正值我國春節期間,引起人民廣泛關注,相關新聞報道成為人們獲取最新資訊的重要來源,無論是傳統媒體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還是門戶網站的體育板塊,到移動設備上的兩微一端都對本屆奧運會進行了全方位、多形式的報道。接下來,我將從內容多元化、形式數據化,報道互動化和平臺移動化四個方面呈現目前我國在媒介融合環境下體育新聞報道的變化。
1)內容多元化。體育的競技魅力和比賽最后的結果是體育新聞報道內容和方向的第一決定因素,長此以來,媒體習慣于通過描述為受眾呈現無法在現場或第一時間看到的精彩賽事過程,以及比賽的結果。以平昌冬奧會的賽事為中心,媒體工作人員不僅報道在現場采編得到的賽事精彩片段和結果,還在冬奧會比賽前,前往運動員的家鄉去采訪他們的父母、朋友,為受眾呈現運動員的成長過程。其次,在賽事結束之后,也有類似專題策劃,針對不論取得何種成績的運動員進行采訪和報道。除了本國的賽事和運動員的相關報道之外,這次平昌冬奧會更是擴大了對其他參賽國家和運動員的賽場內外的報道,如朝鮮特色啦啦隊、日本花滑運動員羽生結弦等,這類新聞也廣受好評。以中央電視臺為例,CCTV5客戶端提供實時直播和新聞推送的平臺,滿足受眾對正在進行的和剛剛結束賽事的信息獲取;CCTV5官博則利用移動平臺的優勢頻繁更新,將圖片、短視頻、數據新聞等諸多形式都運用到新聞報道當中。本屆冬奧會的報道,結合傳統媒體適合深度報道、移動設備上的媒體適合短小、精悍、快餐式的報道的特點,將內容多元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2)形式數據化。近年來,數據新聞成為各大媒體報道不同類型的新聞的重點板塊,數據新聞是指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以明顯的數據呈現形式,既可以將細節帶給受眾,也可以讓受眾在一個更加宏觀的層面了解新聞事件。本屆冬奧會開幕式前播出的倒計時宣傳片,也是本屆奧運會第一個數據新聞報道。這則數據新聞統計了中國代表團的運動員人數、參賽運動員的年齡跨度、歷屆冬奧會的成績、參加奧運會次數以及奪取金牌最多的運動員的成績,此外還通過數字介紹了我國在哪些項目首次參賽,以及參賽運動員的年齡等。數據化形式的直觀可感和大小數字的對比等給受眾的印象深刻,達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此外,微博體育的“圍觀冬奧會”總結圖上也通過數據新聞形式總結了本次奧運會的整體數據:比賽全程視頻播放量達32.1億,相關博文互動3.0億,包括武大靖等超過30名運動員發博,點擊率最高的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預賽中國女隊破紀錄播放量達7813萬,武大靖破世界紀錄獲中國隊首金播放量達7311萬,CCTV5的話題“平昌冬奧”獲得25.2億閱讀量,原創互動1784萬等,這些直觀的數據通過圖表形式呈現,讓受眾有了更加宏觀的認識。
3)報道互動化。體育新聞作為針對體育賽事的新聞,早年追求的只是近似于告知的功能——即媒體報道消息,受眾獲取消息,并沒有任何回饋的渠道或是機會。近年來,受眾(audience)這一形容逐漸被消費生產者(procumer)替代。因為傳播不再是單向的行為,大眾也以各種形式參與到新聞的生產等環節。這一特點也體現在了體育賽事上。媒介融合的環境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技術的改進、發展帶來的,諸如電視屏幕上的二維碼掃一掃參與互動等,都是技術帶來的終端融合。在2018平昌冬奧會期間,全民熱議冬奧賽事和運動員成為近乎現象級場景。以新浪微博為例,冬奧會期間的視頻點擊量少則幾十萬,最多的可達六、七千萬,而在轉發、評論數量上,每條微博不論是簡單的圖加文字形式還是短視頻、數據新聞圖表,至少都有上千的轉發、評論,點贊數更高,CCTV5的博文原創互動達1784萬。可見,報道互動化的出現體現了體育新聞媒體逐漸重視讓受眾也參與到新聞報道中的思想,在媒介融合環境下是值得肯定的發展方向。
4)平臺移動化。體育新聞的報道媒體有限,集中表現為報刊雜志等紙質媒體、電視媒體、網絡媒體,但是各大媒體所擁有的平臺不局限于自身,上文提到的兩微一端就是最好的體現。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逐漸習慣快餐式的信息獲取,碎片化閱讀已經不可避免成為受眾看新聞的方式。基于此,兩微一端在移動設備上的受歡迎程度大大提高,縱觀各大體育媒體如中央電視臺、新浪體育、網易體育、鳳凰體育等,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客戶端、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內容多元化、形式數據化、報道互動化、平臺移動化是當下我國體育新聞報道的潮流和趨勢。媒介融合環境趨于成熟的當下,體育新聞作為一個獨特的新聞報道領域,秉持著融合的理念進行各方面的嘗試,在技術的幫助下實現了在內容融合、終端融合,整個平昌冬奧會期間的報道都體現了我國體育新聞報道的轉變。
4結論
國家體育總局為迎接即將到來的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提出“三億人上冰雪”的新挑戰,在這個目標漸行漸近之際,可以預見體育新聞在我國的需求和要求也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高。當觀眾(audience)不再滿足于在電視機前看著遙遠的直播而想要身臨其境的感受,當消費創造者(prosumer)想要比在移動平臺上進行點贊、轉發和評論更新穎的參與方式,當國外體育媒體不斷滲透、進行我國市場,我國體育媒體面臨的挑戰將是前所未有的。媒介融合正在進行時,對于我國體育媒體來說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探索。
參考文獻
[1]喻國明,趙睿.從“下半場”到“集成經濟模式”:中國傳媒產業的新趨勢——2017我國媒體融合最新發展之年終盤點[J].新聞與寫作,2017(12):9-13.
[2]張宏偉.中國體育新聞史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3]孟笛.大數據時代的體育新聞報道——以《紐約時報》為例[J].中國出版,2016(22):58-61.
[4]劉戈.大數據時代體育新聞的變革、挑戰與發展[J].浙江體育科學,2017,39(5):18-21.
作者:徐佩琦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