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博產業現況與其盈利取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Web2.0即第二代互聯網應用技術,是以社會及網絡個體用戶對互聯網的內容及思想貢獻為創新節點的表現形式。Web2.0的首要特征是信息網與共享,不同于1.0以點對面的傳播方式為主,Web2.0鼓勵每個網民參與信息的,構建面對面的信息交流平臺。這種新型的網絡傳播模式使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者,并能夠更容易地接收到來自其他人的個人信息。微博的功能與特性微博集、轉發、評論、關注等功能為一體,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獲取、傳播及分享平臺。作為大眾傳播領域的一股全新力量,它為每個社會個體提供了接觸和發表觀點的渠道。微博以其草根化、個性化、即時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性成為Web2.0時代開放式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代表。從社交與互動的特性來看,微博已成為為典型的社會性軟件,消除了地域、時間、社會地位等因素的局限,最大程度的將“人”與“信息”融合。而實名認證的功能,也進一步強化了網絡與現實的聯系,成為真實社會在虛擬社會上的延伸。
微博與網絡文化
據調查顯示,如今網絡用戶更多的只瀏覽新聞標題,而少查看原文,這表明受眾更傾向于閱讀簡練、犀利的文字。快餐文化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短句式”用戶,而簡潔的“微”語言,正契合了人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碎片化時代人際交流快速便捷的需求也是微博發展的催化劑。在以網絡為基礎的開放性社會系統中,微博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互動的,自下而上的傳播平臺,也因此使其傳播速度遠快于傳統媒介乃至普通網絡媒體,形成了一個“人人能發聲、人人都可能被關注”的時代,這也許就是微博風靡的最重要原因。同時微博形成了一種“微傳播力”“,與大眾傳媒的巨傳播相反,微傳播是由眾多微小力量進行的微小信息的傳播。其傳播效果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傳播媒介,而是信息的關鍵詞的價值,價值越大,傳播范圍和深度越大。”1微博作為新網絡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微博與網絡文化創意產業
隨著微博用戶數量激增,微博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并逐漸走上條理有序的運營模式。從營銷角度看,大部分的品牌已經跨入了微博營銷的時代,通過微博,品牌可以運用更軟性的手法去傳播品牌故事與文化,可以更有效的吸引目標受眾關注。微博這種新的媒體形態成為企業、品牌營銷的全新平臺,發展十分迅猛。微博本身的互動性把千萬用戶維系在一起,用戶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點,也不是僅與網絡聯系的點,而是彼此間關系緊密、聯系錯綜復雜的網。這些獨特之處,使微博可以作為為用戶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和娛樂服務產品的產業而存在、發展,并且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極具潛力的,代表性的新興經濟形態之一。但是,微博產業和任何新興事物一樣,在發展初期的運行體制、盈利模式方面還有諸多不完善,需進一步的規整和優化。
一、文化創意產業淺析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既創造力。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制造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生產技術開始普遍化,傳統工業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強。而文化創意打開了新興產業發展的另一片“藍海”。簡單說來,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產業轉型,是一條后工業化時代產業高附加值化的道路。“創造力”能以文化為內涵吸引受眾的注意,文化創意產業就是以創造力為核心,圍繞受眾的這種注意力展開多種經濟附加值服務。以文化資源為基礎的創意產業,它的資源無窮盡,產品市場也無窮盡,發展的前景更是無窮盡的。
二、微博與網絡文化創意產業
媒體技術的發展擴展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范圍,同時它也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在信息化的今天,網絡上生產和傳播文化創意產品、提供文化創意服務,已然成為新經濟時代富有代表性的產業形態之一。網絡文化產業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它以自身獨特的平臺和互動功能,把傳統文化創意產業與新的運營模式結合起來。不難發現,微博就是網絡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節點,二者在某些方面高度契合。一方面,微博本身是網絡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微博又能以平臺和媒介的身份為網絡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通路和途徑,促進網絡文化創意產業向更廣闊的空間、更高的層次邁進。在此,我們主要從“網絡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部分”這一角度,在網絡創意文化產業的基礎上來分析微博產業。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微博,它是互聯網產業的一部分,要把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平臺與文化創意內容整合起來;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微博產業的發展應當考慮到微博的使用人群、產業特性、甚至微博所承擔的社會功能和責任。
(一)使用人群角度
微博使用人群的分布范圍和層次已經十分廣泛和深入。微博的用戶主要是個人和組織機構,兩者的特征和使用目的是不同的。個人用戶使用微博主要是為了隨時基于Web2.0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交流、參與熱點問題的討論、關注感興趣的人。這個過程中,用戶實現了和他人和社會的互動,這是每個“社會人”的基本需求。微博個人用戶涵蓋了各個年齡層;從職業、社會階層等方面來看,微博使用者亦是星羅棋布;此外,受高等教育的用戶所占的比例較大。總之,包含廣泛的微博用戶組成了一個“社交圈”。組織機構用戶使用微博的目的明確,商業機構是為了促銷、提高知名度或樹立品牌形象,最終取得經濟效益;公共、慈善機構則是為了增加社會影響,以實現組織的具體目標。他們使用微博,是基于微博數量龐大、廣泛的個人用戶。總之,微博文化創意產業要考慮到微博使用者的多層次性,滿足不同類別人群的不同需求,將使用者“分眾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多層次的使用者帶來的豐富、全面的個人信息,充分發揮龐大用戶群的優勢。
(二)應用范圍角度
目前,我國的微博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且基本上是借鑒Twitter模式。從我國目前的微博應用范圍來看,大致是“工具型、輔助型應用,富媒體、娛樂及社交游戲的應用,內容和關系的分析挖掘應用”2三種類型。
1.工具型、輔助型應用。該功能是為了彌補微博本身的不足,比如微博閱讀器、移動客戶端之類。
2.富媒體、娛樂及社交游戲應用。富媒體主要指微博提供的內容共享平臺,用戶可在這里分享各類資源,而社交游戲是通過交互活動滿足用戶的娛樂需求,新浪微博提供的求收養、九宮格日記、姓名大作戰都是這方面的應用。
3.內容和關系的分析挖掘應用。微博上每天承載、流通著大量的信息,微博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從而滿足個人、組織的需求。因此,微博文化產業應當以現有的三大基本應用范圍為基礎,多角度、多渠道、多通路的開拓網絡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模式、盈利模式,以創新帶動產業的升級進步。
(三)社會影響角度
微博給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絕不僅局限于我們表面所見。就其功能來看,它為用戶的交流提供平臺,增加了和社會的互動。由此延伸,為企業在微博平臺上提高知名度、增加社會影響、提升經濟效益提供了契機。此外,微博還發揮了它獨特的社會價值。近年來,通過微博破案、通過微博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的事時有發生,微博以其獨特的價值和地位承擔起了應負的社會責任。我們可得出這樣的結論,微博產業的興起是基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微博網絡文化創意產業自身的發展要依托于社會文化環境的和諧共榮,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進步,從而為自身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也是近年來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微博盈利現狀
作為新興媒介,微博以大規模的用戶、低溝通成本及高回報效果而備受重視。從其目前的發展速度及影響力看,微博的商業價值無可爭議。但在快速的發展趨勢下,微博品牌普遍虧損,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微博自身的盈利模式依舊處在不明了階段。
1.現微博的盈利主要依靠廣告,微博通過粉絲的關注具有的定向模式,遠高于傳統的廣告轉化率。因為與用戶本身活躍度密切相關,微博廣告的優勢也在于精準定位。同時硬廣告較少,且放于頁面側欄和底部等不明顯處;各種形式的軟廣告則更具有精準到達的優勢。
2.手機微博的使用所產生的通訊和流量費用。這是微博最簡單也最容易實現的盈利來源之一,即微博運營商憑借用戶優勢與通訊運營商洽談收入分成,這與微博移動化的趨勢是一致的。
3.虛擬產品交易。微博用戶可以通過購買虛擬產品來裝扮自己的微博空間,還可以通過參與系列在線游戲進行虛擬交易,或享受高級別的產品模塊服務,而網站則會通過提供虛擬產品和服務獲得收入。3這些交易必是微薄在開發出足夠吸引人的應用的前提下。
4.品牌推廣。微博營銷是當下熱門,微博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有效平臺,更能為其提供更多方位的服務以獲得收入。
5.其他可能盈利模式。微博積累的龐大的用戶群體可以產生數據庫盈利,為高端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等多種模式。此外,微博平臺植入LBS、IM,甚至是收費游戲、團購活動等,將可能為微博帶來更多收入。
盈利方向探索
2011年2月,約翰•杜爾第一次提出了”SoLoMo”這個概念,將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相整合,隨后這個概念風靡全球,被一致認為是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目前國內以微博為代表的”So”已經無處不在;而”Lo”通過以LBS為基礎的各種定位和簽到,也已經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Mo”則是拜智能手機帶來的各種移動互聯網應用。
毫無疑問,媒體的社會化已成潮流,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在當下乃至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將成為品牌傳播矩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Lo”和“Mo”依托“So”的發展而發力,借助社交平臺的成長、繁榮,得到持續、深入的發展。“So”又憑借“mo”與“lo”提高自身的營銷、活動能力,擴大自身產品線,成為廣告媒體營銷的寵兒。而在未來的互聯網社會化營銷的藍海里,如果出現三者合一的綜合類產品無疑將創造下一個googel,成為社會化大營銷的新星。總結隨著我們步入以信息為主導的新經濟時代,信息成為各行各業謀求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微博的興起和繁榮正是因為其特性符合時代趨勢,它豐富的信息資源、多樣的溝通渠道,是它繁榮的內在因素。把握網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要求,結合微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開辟出新的發展路徑和盈利模式,是微博產業繼續前進的方向。充分地利用現有的用戶資源,微博盈利的方式其實數不勝數。需要注意的是對用戶信息利用的程度要恰當,不能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過度干擾用戶,甚至侵犯用戶權益。雖然現在我國的微薄品牌的運營仍不夠成熟,但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必然能創造出極大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