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貧困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三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了豐富的實踐。文章通過對貴州銅仁等地的調研,了解了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并發現了貧困地區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癥下藥,在深化認識、加強領導班子、選準發展路徑、以及如何借助外力等方面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貧困地區;農村;村級集體
經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推動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基礎。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擺脫貧困》中明確地指出,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新時期,村級集體經濟在實現農村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國各地積極發展和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了很好的經驗。筆者利用2017年暑假在貴州銅仁區、萬山區、碧江區開展農村社會調查,了解貧困地區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優勢,以及農村貧困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推動農村貧困地區村級集體經濟更好更健康可持續發展。貴州省銅仁市處于黔湘渝的交界處,少數民族人口占到70.45%,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示范區。2014年底,貴州省頒發《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各區、市、州先后出臺了相應政策,提出要在近三年內消滅“空殼村”(即集體經濟薄弱、財政虧空的村子)。2016年進一步出臺《貴州省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指導意見》,指出貴州省面上的“空殼村”達到70%,在試點縣,每個縣至少支持30個村開展試點工作,每個村補助100萬元。在調研中,發現各地群眾在當地干部的帶領下,脫貧攻堅,干勁十足,熱火朝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思想認識不清,產業項目選擇不準,群眾參與不夠,干部信心不足等。在發展壯大農村貧困地區村級集體經濟時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深刻認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是解決貧困地區“三農問題”的根本路子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我國在農村的一貫政策。一些地方在“統”和“分”的尺度把握上,強調“分”的多,注重“統”的少。特別是2006年農業稅全部免除后,農民負擔達到歷史最低,很多村集體也沒有了收入來源,一些地方農村也出現了“無人管事、無錢辦事”的局面。在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全新的格局,主要表現在:我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農業發展面臨供給側改革,脫貧攻堅到了關鍵時刻。面對要讓“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的歷史任務,需要村級集體經濟發揮重要作用。事實和實踐也證明,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農村集體經濟越發達,越是貧困落后地區“空殼村”比重越大。因此,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惠農富農的重要路徑,是我們一貫堅持的重要政策。盡管一些地方提出的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試點工作,但千萬不能搞應景之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必須要長遠打算、全面規劃,要全面領會“三農”政策,要與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結合起來。否則,可能就會喪失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損害我們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二、全面加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領導班子
貴州省有關領導講,基層是地基,干部是鋼筋,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資金,如果基層干部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好,鋼筋的作用發揮不到位,再多的水泥澆灌地基都不會牢固。正如同志講,“正確的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在一些地方,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非常注重農村能人、新鄉賢、農村經濟大戶的帶動和引領作用。農村能人主要包括,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務工返鄉人員,在創業、銷售、技術等方面有能力、德才兼備。新鄉賢是指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他們在溝通農民與基層政府,協助地方政府治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農村經濟大戶是指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在分工的基礎上,部分農戶從傳統農戶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某個環節的商品性生產或服務活動,與自然農戶相比,擁有較多的專業性設備和較先進的專業性技術。誠然,農村能人、新鄉賢、農村經濟大戶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力量,但只靠個人力量是難以承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擔的。村委和村支委必然要承擔起這個歷史重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集體領導的作用。當前,一些地方農村“兩委”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年齡老化、觀念守舊、缺乏規劃、市場意識淡薄,“等、靠、要”思想嚴重。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要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必須加強黨的隊伍建設。要把德才兼備、懂技術、善經營的人才選進班子。要優化年齡結構,打破姓氏血緣溝壑,不拘一格選人才。要始終堅持民主、公開、公平、公正,要把真正愿干事、能干事的同志選進班子里。要把選拔“駐村干部”與本村“兩委”班子建設結合起來。二是加強村干部的作風建設。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貫穿于工作始終,明確干部素質提升永無止境,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清除強取豪奪,蠻不講理的家長作風,營造風清氣正的淳樸鄉村氣息。村干部就是群眾身邊的黨代表。“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產帶人,以業富人,再造新時期干部與群眾的魚水深情。三是要加強“兩委”班子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培訓,特別是要加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的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要發揮政府的規劃引領、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作用,更要發揮市場在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用市場的辦法解決發展遇到的問題。貧困地區村級集體經濟本身資金薄弱,實力較差,更需要“兩委”班子成員擁有市場意識,發現市場機遇,利用市場手段,規避市場風險,讓集體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
三、因地制宜尋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好路徑
貧困地區主要集中于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疆地區以及地理環境惡化地區。造成目前還比較落后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歷史上投入少,欠賬多的原因,也有對豐富自然資源利用率低、開發不夠的原因。要在貧困地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就必須按照講的,“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銅仁市在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過程中,探索出資源開發型、盤活存量型、異地發展型、產業帶動型、股份合作型、服務創收型、市場經營型、旅游引領型等八種有效路徑和模式。特別是在實施產業帶動型的過程中,鼓勵村級組織圍繞特色農業產業或優勢產業帶頭創辦領辦種植、養殖、加工等發展項目,把農民有序、合理地組織起來,形成規模優勢進入市場,增強集體經濟實力。筆者參觀了萬山區、碧江區的一些村級集體經濟,也有一些苗頭值得注意。一是一些項目決策簡單,匆忙上馬,容易造成投資失誤。如我們在參觀某村集體經濟時,發現其一養豬場建在一半山坡上。工程進行一半時,才發現所建地既無水源,也沒有處理養豬場糞便的任何條件,被迫停下來,正要改建成蘑菇種植大棚,造成資金浪費。二是引進其他地方優良品種,學習模仿較多,是否適宜本地還值得觀察。如,某村2015年成立水果種植合作社,引進桃子品種,已開始掛果上市。但水果的價格和銷路確成為大難題。因此,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時,一定要克服“急躁病”,不要想一夜致富,避免“政績項目”。在產業項目考察時,一定要因地制宜,要通過充分科學論證,寧可慢一點,也要穩一點,因為村級集體經濟本身就十分脆弱,一旦倉促上馬,可能就會嚴重影響農民生計,難以脫貧,甚至返貧。要特別注意處理好當地優勢資源與項目發展、眼前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等關系,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
四、巧借外力拓寬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思路
事物變化發展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近40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是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內力與外力共同作用的生動實踐。貧困地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需要挖掘本地資源優勢,也需要巧借外部力量,加快本地發展。一是要學會借腦,要牢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借助外部科技力量。一方面要借助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出點子,找致富路徑。另一方面要借助科學技術解決生產環節中的技術問題。還要主動成為科學研究院所的實驗基地,大專院校的實習、實踐基地。把先進技術引進來,把先進觀念引進來,把新思想、新風尚引進來。二是要學會借勢,要主動融入周邊發展的大趨勢,跟隨大趨勢,服務大趨勢,找準細分市場。有的貧困村附近有著名旅游景點,即可提供特色民居、特色餐飲、搞好旅游服務。有的貧困村附近有大型工程建設,即可為建設工地提供蔬菜、糧食、水果供應,提供勞動力,甚至提供小型機械維修、維護,洗車、加水等服務。有的貧困村處于小城鎮建設周邊,即可組織小型工程隊,參與修路、建房等。要將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主動融入到鄉鎮發展規劃中,承接相關產業,主動提供服務,拓寬增收路徑。三是要學會借名,就是要學會借助當地的知名品牌,生產加工特色產品。當年我國沿海一些地方,搞來料加工、貼牌生產,學會了技術,學會了管理,完成資本積累。當今,“中國制造”已經風靡世界。貧困地區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也可借助本地地理標識產品的良好社會聲譽,深加工或擴大生產規模,占有市場份額;譬如,紅薯粉絲、珍珠花生米、葛根粉都是碧江區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是否可以擴大規模,加強品牌營銷,帶動發展。同時,還可引進外地知名品牌,通過養殖、種植特色產品,聯合技術攻關、聯合經營、聯合銷售,帶動本地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是“十三五”農村工作的重點。貧困地區應該深刻認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意義,建設好發展集體經濟的領導班子,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路子,巧借外力推進本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參考文獻:.擺脫貧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基金項目: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2016YBGL132,重慶武陵山片區扶貧開發協同創新中心指導委托項目XTCX03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向從武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