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轎車市場影響因素及趨勢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本文的分析思路
轎車產業作為一個全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其變化發展必定受到國際國內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分析時應該兼顧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特別是當今社會,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更何況我國的轎車工業本身的發展歷程也打著深深的中外合作的烙印,這樣就更需要在分析時內外結合。同時,世界經濟遭遇了經濟危機的沖擊,轎車產業更是受到相當巨大的沖擊,這就更有必要對我國的轎車產業發展做一些分析和探討。
同時,轎車市場的發展趨勢是成為一個壟斷競爭的市場,所以市場中的消費者因素、生產者因素以及政府因素都應該得到考慮,這幾個因素都會對我國轎車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而且,隨著近些年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因素各自的影響力和影響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有必要進行區別分析。因此,本文運用經濟理論分別從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行為、廠商戰略、國家政策和國際環境這四個個方面對我國轎車市場發展現狀和趨勢的成因以及不同類型廠商的競爭戰略加以分析和解釋。
二、我國轎車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經濟分析
(一)需求因素分析。筆者認為需求+供給+規則=健康市場。對于轎車這種耐用消費品,其需求情況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居民對商品的購買力與自身的收入水平有密切的聯系,我們在進行消費決策時有一條預算約束線在約束這我們的消費。轎車消費也是如此,轎車市場近年來的高速發展首先得益于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們知道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改革開放初期投資和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而近年來對擴大內需的重視也為轎車消費市場的啟動提供了契機,居民購買力提高是轎車消費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單純的購買力和收入水平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釋轎車市場近年來的發展,因為居民收入曲線的變化要比轎車銷售數據的變化平穩的多。
第二,需求的價格彈性是影響轎車消費的一大因素。在美國經濟中,汽車屬于有彈性的需求,彈性值為1.14。汽車之所以屬于具有價格彈性的商品,與其本身的特征有密切聯系,汽車的價格不低,折
舊卻較快,而且汽車的價格越高彈性越大。正是由于汽車具有這樣的需求彈性特征,所以在入世之后的幾年里,隨著各大廠商新車型的大量上市和轎車價格的不斷下降,轎車市場表現出銷量的快速增長
。
第三,實際的消費還與居民的消費和儲蓄的比例有關,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如果不用于消費而是進行儲蓄,那么轎車消費市場也無法得到發展。中國的儲蓄率一直較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正是社會保障方面的差異,當然儲蓄高還和居民的理財渠道單一和個人風險偏好有關,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如果我國的養老、醫療、教育、失業這四個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完善起來,那么居民用更多的錢消費也是水到渠成。我們發現,轎車市場發展的這幾年,正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社會保障制度在完善,居民的消費觀念在轉變,這些因素也成為了促進轎車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供給因素分析。回顧我國轎車制造業的發展歷程,我國的轎車制造行業走過的是一條類似進口替代的道路。根據相關文獻對進口替代這個理論的描述,進口替代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依據兩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家普雷維什和辛格提出的,用上述定義來衡量我國的轎車產業,至少有兩點是符合上述描述的。
第一,關稅和非關稅措施方面我國是高進口關稅和進口配額并用;第二,產業政策方面,我國規定了外資企業在合資轎車制造企業中的持股比例和產品的國產化率要求。另外從產品最終面向的是國內消費者這點來看也符合進口替代的相關描述。
目前中國轎車市場是“三方三牌”的雙三格局,所謂“三方”是指轎車市場上的外企、國企和民企,“三牌”是指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和進口品牌。下面將分別闡述這三方各自的發展戰略和不同品牌戰
略對我國轎車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1、跨國車企的戰略分析。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政府在轎車行業所運用的包括“以市場換技術”在內的一系列策略是跨國車企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采用“反貿易導向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這種政策導向,使得跨國車企在中國建立“先進技術型”的轎車制造企業。從實際情況來看,一開始由于存在技術的適應性問題,母公司將最先進的技術引入中國反而不能適應中國市場的消費和發展水平,所以跨國車企在進入中國時雖然希望實行的是“反貿易導向型”投資,希望建立“先進技術型”轎車制造企業,但實際上這一目標的實現已經是幾十年以后,那么為什么當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一個根本的原因是市場,我們希望實行的策略是“以市場換技術”,但是從我國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來看,國內轎車市場狹小。如果沒有市場,那么“以市場換技術”就無從談起,而近年來轎車市場的巨大發展其基礎也正是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所以市場因素是致使我國當年“以市場換技術”的想法未能立即見效的一個原因。
2、國有車企的戰略分析。與跨國車企相比,國家產業政策對我國國有車企的影響更大更直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國有車企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合資合作上,這主要是為了配合我國的“以市場換技術”策略。在政府辦企業時期,企業的自主權不多,企業跟著政策走;在推行國企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國有車企的自主性有所提高,但此時已經形成了我國轎車市場上合資品牌占絕對主導的局面。國企中的兩大品牌: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從前是合資品牌受重視,而以后的發展態勢是自主品牌逐漸成為企業的重心所在。對于合資品牌,企業的戰略是繼續本土化策略,而對于合資品牌,要想在技術上實現跨越從而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就必須重視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提高。而且企業的經營理念要從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轉變,提高服務層次和客戶管理水平,從而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隨著國企經營重點的轉變,未來市場上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國有車企仍將是市場的主導力量。
3、民營車企的戰略分析。民營車企是我國轎車制造業的一股新興力量,創始之初便致力于自主品牌的發展。筆者擬通過克里夫·鮑曼的“戰略鐘”體系,對民營車企的競爭戰略做簡要分析。民營車企所選擇的市場切入點是低端轎車市場,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目前我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還不高,市場對低價轎車有需求,有市場就有機會,所以A00級、A0級和A級轎車成為民營車企的首發產品,這一戰略基本和“戰略鐘”體系中的低價(成本領先)戰略相吻合,即在保證一定水平的顧客認可基礎上,利用價格優勢占領市場。其實從實際情況來看,在A00級轎車市場上,合資品牌的產品投放較低,這一市場并不是他們主要爭奪的市場,因為這一級別轎車的技術水平較低,合資品牌本身的技術水平較高,況且這一市場的份額并不大,所以合資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上并沒有過多的投入,這就給了我國民營車企一個起步的機會。并且從民營車企產品隨后的市場表現上來看,這一選擇也是正確的,為日后的發展轉型奠定了基礎。
(三)政府政策因素分析
1、關稅及非關稅措施。中國的汽車業長期以來是一個受到政府高關稅、進口限量審批的雙重保護的產業。無論從進口車的數量還是其車型構成,進口車只是對國產車的補充,所以關稅調整不是主導轎車市場的主要因素,入世前許多專家預測的因為關稅下調而引起的進口車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并未顯著出現,主要原因就是跨國車企并沒有因為關稅下調就擴大對我國的轎車出口,而是繼續其本土化戰略,因為從長遠看本土化戰略才是跨國車企在我國轎車市場競爭力的保證。關稅減讓影響最大的是高檔車和豪華車廠商,但是即使是豪華車廠商也在積極尋求本土生產的機會,首先整車和零部件仍然有15%的關稅差額,而我國實行的進口零部件占整車價值60%以上就按照整車征稅的法規又被世界貿易組織判定為違規,所以廠商通過全散件或者半散件方式進口而在國內組裝就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特別是高檔車廠商產品線中檔次相對較低的產品,整車和零部件關稅進一步降低有利于中國汽車開拓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也有利于投資自由化。不過,這可能更有利于發達國家,因為,即使歐美發達國家的整車關稅降至零,但是較高的法規標準等非關稅壁壘也將阻止中國汽車大量進入,而中國進一步降低整車和零部件進口關稅,則將更有利于跨國汽車公司占領中國市場。
2、產業政策和消費政策。首先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左右著轎車產業的發展,轎車行業是一個競爭性的行業,政府政策出發點是為了避免這個年輕產業的不健康發展,是為了對產業發展做善意的引導,但是我們同樣應該注意這些政策的實行不應該背離市場規律,要始終堅持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政府主要精力還是應該放在完善市場體制健全法律法規上面,政府行為如果凌駕于市場之上對轎車行業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這就好比幼稚工業論的失敗,一味的保護不是辦法。從我國轎車產業的格局還是能夠看出,政府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多家主要廠商是中央企業,未來的產業整合重組政府意志不容忽視。同時,我們應該看到自入世以后,政府也在放寬對汽車行業的限制,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將更多的調節職能交給市場來辦。其次消費政策方面政府也在改革,從燃油稅改革到車輛購置稅的調整,再到汽車下鄉政策,政府的一系列舉動是在給市場一個信號,即政府是鼓勵汽車消費的,政府將汽車行業作為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今后政策方向應該會繼續沿著這個道路走下去,從稅收調整到清理整頓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從而使這些阻礙汽車消費的人為因素降低,在大環境上支持汽車消費。
(四)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因素分析。受次貨危機的影響,全球主要發達國家轎車市場需求都出現了大幅萎縮,平均在30%左右,跨國車企紛紛出現經營困難,面對全行業危機,一枝獨秀的中國轎車市場成了眾車企眼中的救命稻草,所以各大車企肯定會加大在中國轎車市場上的爭奪。未來中國轎車市場最有潛力的是兩類車,一類是經濟型家用型轎車,另一類是新能源轎車,包括混合動力、電動等等。
所以這兩個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各車企也都會在相應市場制定戰略。除了上述競爭主要方向外,跨國車企將更多的將精力用來開發和整合我國國內資源,繼續完善在我國的供銷體系,而自主品牌在完善國內銷售和服務渠道的同時,還要加緊對海外市場的開發,跨國車企也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不發達國家市場上,所以我國車企在海外市場上將面臨更多的競爭,必須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與跨國巨頭一爭高下。
三、結語
通過上文從四個方面對我國轎車市場現狀和趨勢的分析,我們發現決定汽車市場發展的關鍵仍然是需求,只有在充分分析了我國轎車市場需求情況的條件下,廠商和政府才能制定出順應市場發展規律的相關戰略和措施,任何忽視市場基礎作用的做法都會導致不應出現的發展阻礙和曲折。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今世界,任何企圖獨立于世的做法都不符合長遠發展的需要,融合和學習是主要的應對方法。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轎車市場也會迎來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