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與會計準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無論是企業進行投資考查還是融資運作,抑或從事日常經營管理,財務分析都是必備的有效工具。隨著新會計準則體系在中國企業范圍內的陸續施行,其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報表列示、信息披露乃至管理理念等方面皆產生深刻影響。自然,以會計基礎數據與相關信息為依托的財務分析也同樣受到重大影響,需要應時而變。
三種層次
就財務分析角度而言,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可以按三個層面來考查。
首先是報表項目層面。
這是指新會計準則體系施行后,所增加的一些報表項目,進一步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新增項目原屬于舊會計制度中的其他項目,由于新會計準則的重新分類等原因,而拆分出來作為新項目。如資產負債表中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又如利潤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反映企業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損失,舊制度下歸集于管理費用項目中。
二是伴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的新處理方法而產生的新項目,如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又如利潤表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反映企業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具體包括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務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其次是財務比率層面。
也同樣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舊有財務比率產生了新變化,增加了新內容,如凈資產收益率;二是衍生出的新財務比率,如由于出現新報表項目“開發支出”,從而派生出來的開發支出與營業收入及凈利潤的比率。
三是分析理念層面。
這包括新會計準則體系從收入費用觀到資產負債觀的轉變,以及關注公司現金流等方面內容。
找到切入點
新會計準則體系對財務分析三個層面的影響,其實是有機統一的,在實際應用中應融會貫通。通常,具體報表項目往往是財務分析的一種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可以向縱深分析,進而發現新問題。
以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為例。
與舊會計制度相比,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的一個重大的變化,是允許開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針對于此,便有了專門歸集資本化的開發支出的資產項目——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
考查開發支出既可以用絕對指標,如當期資本化的開發支出數額;也可以用相對指標,如當期資本化開發支出占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的比率。按三個層面來對照,絕對指標屬于報表項目層面;而相對指標則是應新會計準則而催生的新財務分析比率。
就相關財務比率而言,當期開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水平,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當期資本化開發支出與凈利潤的比率,能夠說明開發支出資本化對公司業績的正向影響程度。
正常情況下,當期開發支出與凈利潤的比率越高,說明開發支出資本化對公司業績的正向影響程度越大。如果這比率超過100%,其含義是,若沒有將開發支出資本化,即如果將這些支出計入當期費用,則公司將出現虧損。
開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高比率情況,可以與開發支出與凈利潤的比率一并進行分析。對于一家公司,如果這兩種比率同時高企,便有可能是利用開發支出資本化來進行盈余管理,從而“提升”公司業績。
傳統比率的非傳統內容
凈資產收益率是一個傳統的財務分析比率,似乎不應受新會計準則體系施行的影響。然而,事實卻非如此。
由于取決于凈資產與當期收益的情況,而新會計準則體系對這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對凈資產收益率的考查與分析,也需要增加新的視角與內容。
以長江電力(600900.SH)為例。
2007年中報顯示,長江電力每股收益0.251元,凈資產收益率6.326%,凈利潤22.52億元,同比增幅71.65%。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為14.74億元,僅同比增長13.07%。
據長江電力中報介紹,公司轉讓所持有的4億股建設銀行H股股票,實現投資收益11.81億元,占報告期公司利潤總額的35.79%。在中報“非經常性損益涉及的項目和金額”里,列有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11.82億元,主要系出售建設銀行股票收益。不過,同時列報的還有所得稅影響的減項3.88億元。也就是說,變現建設銀行要繳納所得稅的。
于是,問題便很值得探討。如果長江電力將建設銀行股票的變現推遲到2008年,情況便大不相同了。我們知道,于2008年實施的新所得稅法中,已將所得稅率從33%降至25%。推遲變現的結果,不僅僅可以繼續分享建設銀行的增長,還可以節稅8%。以11.81億元的投資收益計算,節稅金額高達9448萬元。
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這種置所得稅損失于不顧而急切變現的原因,除了資金問題外,還有拯救新會計準則下的財務比率的問題。
2007年中報顯示,長江電力將其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與證券投資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投資成本合計37.58億元。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新會計準則規定,其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在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于是,客觀上講,長江電力的上述分類不僅避免了由公允價值變動所導致的利潤的大起大落,也給調節自身利潤留下了巨大空間。
有得必有失。這種將證券投資皆分類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做法,卻同時導致長江電力的股東權益短期內巨額增加。在2007年1月1日首次執行新會計準則日,長江電力原股東權益242.99億元,因執行新會計準則而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項目增加股東權益68.11億元,盡管同時有所得稅減項22.45億元,但相抵后仍增加股東權益45.67億元,新會計準則下的股東權益增加為289.22億元。
股東權益巨額增加的后果,是使凈資產收益率的分母放大,從而降低了凈資產收益率。以2006年度為例,該年度長江電力凈利潤36.19億元,以年末股東權益計算,舊準則下凈資產收益率為14.89%,而若按新準則下的股東權益計算,則是12.51%,相差2.38個百分點。
2007年上半年長江電力凈資產收益率為6.35%,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收益率僅為4.14%。從長江電力欲發行公司債等融資運作角度來考查,這種變現建設銀行股票對財務指標的拯救力度極大,從而能夠良性影響債券評級等。
理念層面更關鍵
財務分析理念的內容,知易行難。需要較深厚的專業底蘊、長期經驗積累并加上些許靈性,方能在實踐中將相關理念予以有效應用,下面介紹新會計準則下,需要關注的三方面內容。
一是隨著準則制定從損益觀到資產負債觀的轉變,財務分析的思路也需要相應調整。
資產負債觀是指在制定規范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會計準則時,應先定義并規范由此類交易產生的資產或負債的計量;然后,再根據所定義的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資產負債觀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的體現有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所得稅會計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等方面。“資產負債觀”理念的一個體現是,在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考核業績時,關鍵是看凈資產是否增加,即股東財富是否增加。
二是關注利潤表中業務收入的多元化取向與分析細化問題。
原會計制度中,利潤表要求單獨列示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成本。考慮到市場經濟中企業經營日益多元化,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很難劃分,新準則簡化了利潤表單列項目,直接列報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不再區分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這時,如果要考查公司各個業務的現實業績與成長情況,探析其中各項業務的盈利空間及戰略調整情況,分部報告的重要性便顯露出來,同時,收入與成本結構方面的信息也變得重要。
三是關注公司的現金流。
從引入公允價值等角度考查,新會計準則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也同時弱化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于是,不受企業管理層主觀因素影響的現金流信息便更具驗證價值,成為財務分析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的內容。
當然,財務分析需要樹立整體觀,三張報表需要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