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中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完善,企業財務部門的職能也由原來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轉變,企業會計肩負著為企業成本核算、管理運營提供決策建議依據的作用,會計職業判斷空間和作用不斷增大。因此,會計人員需要有敏銳、準確的職業判斷能力,以滿足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勝任企業的會計崗位工作。
關鍵詞:
財務會計;提升判斷能力
一、會計職業判斷與內涵
(1)會計職業判斷概念。什么是會計職業判斷?所謂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面臨不確定經濟事項情況下,根據會計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等會計標準,根據企業的財務運營歷史數據和當前財務實際情況,合理考慮企業的會計環境和經營特點,運用會計專業知識和從業經驗,通過計算、分析、比較等方法對某一事項所做出的推定和判別。(2)會計職業判斷內涵。職業判斷的主體是會計人員,會計職業判斷的客體是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報告的編制,它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全過程,涉及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各環節,其范圍要比會計政策選擇廣泛。會計職業判斷更注重技術角度,強調會計人員知識和經驗的運用,要求會計人員在判斷時,應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保持中立,針對客觀會計事項做出“無偏”反映,受外部干預而做出的選擇行為不能稱為會計職業判斷。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因素
(1)主體因素。指會計人員自身方面的可能影響判斷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識和經驗、需要和動機。(2)客體因素。指由于會計事項具有的某些特點而對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問題的復雜性、重復性、規范程度、類型和要求的判斷質量等方面。(3)環境因素。指除主體和客體因素之外,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其他因素的總和。
三、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性
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門,其職能已經逐漸由單純的數據統計核算轉變為管理核算并行,這種情況下,決定了財務會計人員不僅要做好相關的數據信息處理工作,還要根據所得的企業發展信息,以及市場最新動態,對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狀況進行一定的判斷,從而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因此,提高我國企業的財會工作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勢在必行。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能夠提高企業的財務工作水平,財會工作人員可以依據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較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業目前的經營管理狀況,使得財會工作人員可以對市場信息和企業決策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從而給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可靠的參考意見和備選方案。
四、提升財務人員的職業判斷力的方法
(一)在組織構架和崗位職能設計上避免職業判斷喪失客觀性。在企業管理組織構架以及崗位職能設計上,要使得財務工作從企業管理中孤立出來,進而避免企業管理層對會計人員的干預,導致職業判斷喪失客觀性。保證企業會計能夠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客觀、公正地處理財務工作和進行職業判斷。
(二)在管理機制建設上保證職業判斷的客觀性。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會計工作的依據和基礎,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強企業財務部門的管理機制建設,通過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賦予會計人員執行財務工作的權利,規范會計人員的財務工作行為,約束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行為,完善財務管理流程,并依靠監督檢查機制對財務工作進行定期的監察監督,進而保障會計職業判斷的客觀性,為會計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秩序。此外,企業管理部門應該立足于本部門崗位工作出發,不斷的反思問題、總結經驗,及時的發現與處理企業運行管理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為企業良好運行、風險回避以及迎接上級部門的審計檢查提供切實有效的強化措施、改革措施。
(三)善于正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的方法。面對不同企業不同的財務工作內容,財務人員要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往往最簡單的不是不差的分析方法,也不是最精確的分析方法就是最優秀的分析方法。在根據不同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判斷時,要面對形態各異、難易程度不同的會計系統情況,要靈活的掌握適合的分析方法,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成效。
(四)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會計工作人員要具備再學習的能力,及時的進行知識能力的更新,以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和思維分析方法。此外,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是一個不斷實踐與積累的過程,是長期的會計工作中、企業工作中形成的。因此,會計人員要注重對經驗的積累,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判斷、綜合、總結,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不斷地積累,取得豐富的經驗。企業也要注重對會計人員的重視程度,在待遇上留人、在感情上留人,只有長期在本企業本行業工作的會計人員,通過實踐經驗積累,才更具備更加專業的職業判斷能力。
參考文獻:
[1]倪小玲.提升會計職業判斷力的途徑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5).
作者:管晶 單位:黑龍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