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貨幣拜物教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梳理馬克思在其著作中所論述的拜物教理論,闡明貨幣拜物教是拜物教理論系統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闡釋貨幣拜物教要點的基礎上,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出現的拜金主義現象進行分析。筆者認為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不斷出現的拜金主義現象與貨幣拜物教在本質上是相同的,貨幣拜物教在市場經濟下以拜金主義的形式表現出來,應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貨幣拜物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引導,對貨幣拜物教的積極因素加以利用,抵制拜金主義的盛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關鍵詞:貨幣拜物教拜金主義拜物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所謂拜物教,通俗地解釋是信仰者以為某種物品有超自然的力量,因而把它當作神來崇拜。在原始社會中,受原始條件限制,人們傾向于把石片、樹枝、木塊等自然物或者布片、舊衣服、弓箭之類的武器以及工具等當作有超自然能力的特定物品加以崇拜;但若信仰者感到不靈驗時,又常常將其丟棄甚至毀壞。
馬克思對拜物教現實和理論根源的論述認為經濟學家們把人們的社會生產關系和受這些關系支配的物所獲得的規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屬性就是拜物教,他認為拜物教把社會生產關系作為物的內在規定歸之于物,通過這種方式將物神秘化。拜物教理論作為一個系統,表現為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以及當代背景下學者們關注的制度拜物教、生產拜物教和技術拜物教。這些表現形式不僅不能與整個拜物教理論系統混為一談,每一個表現形式由于形成的內在機理和所處的邏輯層次不同也有界限。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與資本拜物教從本質上來說是同構的,都是將商品、貨幣或資本的本質歸結為某一物質的自然的物質存在和物質規定,貨幣拜物教就是將貨幣的本質歸結為金銀的自然的物質存在和物質規定。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的各種形式的拜物教中,貨幣的拜物教是最早引起馬克思的注意的。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中就曾明確指出,貨幣成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帝。
歷史唯物主義創立之后,馬克思的批判對象發生轉變,由宗教和形而上學逐漸轉向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通過對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這一系列拜物教理論的批判,歷史唯物主義也實現了重要轉向,轉變為現代性診斷和批判理論,從而使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質內容真正得以展開。人們一般認為由于貨幣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所需要,因而才產生的一般等價物,它的出現晚于商品的出現,作為一種“中間人”的身份在市場上游走,因此對貨幣拜物教的關注理應晚于商品拜物教。但人們忽視了一點,即資本主義是以貨幣為抓手來進行統治的,貨幣拜物教是拜物教理論中最為直觀也是最為諷刺的表現形式。生產自我供給的單一性質和生活需求的多樣性使得分工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而想要使得分工充分發揮其效用,交換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使得交換公平而高效,貨幣最終成為一般等價物中的佼佼者,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地位使得貨幣有些得意忘形,不管商品有多金貴或者廉價,在當前市場上都要通過貨幣進行轉化。馬克思對于貨幣拜物教的論述有這樣幾個要點,首先,貨幣拜物教倒置了社會勞動物化關系;其次,貨幣拜物教表現為強烈的享受欲以及極端吝嗇;最后,貨幣拜物教是資本主義根本的生活準則。
第一,貨幣拜物教倒置了社會勞動物化關系。馬克思認為,資本也就是物化勞動和勞動的物的條件,資本的生產力和形式也就是物化勞動、勞動物的條件的生產力和形式。資本的生產力和形式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資本主義經濟社會勞動的生產力和社會勞動關系。人的一切勞動被對象化在商品中,若要取得商品交換的自主權,就要首先把對象化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繼續兌換成貨幣進行交換。人的勞動和勞動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先被蒙上了商品的紗又被蓋上了貨幣的毯,作為其本質的勞動和關系被徹底掩蓋,資本主義經濟運行過程中不斷推動人們舍本逐末。
第二,貨幣拜物教表現為強烈的享受欲以及極端吝嗇。貨幣拜物教表明人把貨幣奉為有超自然能力的神,把貨幣當作神來崇拜。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對近乎狂熱地追求貨幣,占有貨幣,貨幣即為財富的象征,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地位的反映。所謂禁欲主義,節欲,自我犧牲——節儉和極端吝嗇,蔑視世俗而沉迷與一時的、短暫的享受,追求永恒的財富,這些都是基于對貨幣的狂熱崇拜而產生的。不難理解,貨幣的集中能夠為一般形式享受欲的滿足提供條件,而為了貨幣的有效積累,除了不擇手段地賺取之外還有使得擁有的不失去這一個門路,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愿意犧牲掉與這部分貨幣相關的一切關系來保全這些貨幣, 那吝嗇的影子就變得隨處可見了。
第三,貨幣拜物教是資本主義根本的生活準則。貨幣財富是資產階級永恒的追求,不管是多是少,資產階級在獲取他們的時候從不感到厭棄。貨幣的特殊地位使得它總有特權,金銀紙幣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在人們看到它們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什么“變”的,五花八門的商品在流通中搖身一變成為貨幣,馬不停蹄地又奔向其他商品。而資產階級不滿足于他手中的貨幣,他會不遺余力地將這些貨幣作為資本使用,然后再去追逐資本這一神圣的東西,心甘情愿地成為資本拜物教的信徒。貨幣作為特殊商品,貨幣拜物教也不能擺脫商品拜物教的特性。貨幣拜物教最駭人的還是它與商品拜物教相似的兩重性,商品拜物教具有二重結構: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它指的是社會關系的物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它指的是認識的錯位。如果說貨幣本身對于社會勞動的掩蓋是人們被動地被遮住了眼睛,那么由此造成的認識的錯位就是人們主動地喝下淡漠冷酷的毒藥。由拜物教的社會存在產生的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拜物教的社會存在,形成了貨幣拜物教不斷發展演化的惡性循環。雖然馬克思最早關注的是資本主義經濟下的貨幣拜物教,但從發展過程中來講,貨幣拜物教是建立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礎上的。哪里有商品經濟,哪里就有商品拜物教,也就自然有了貨幣拜物教。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這其中不能剔除商品經濟,也就不能否認貨幣拜物教的存在。
商品經濟與貨幣拜物教二者共生共存,不可割裂。貨幣拜物教在我國市場經濟下表現在很多方面,“金錢至上”的觀念為越來越多人追捧。拜金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念,又是一種生活方式,就是把得到金錢財富作為根本原則的人生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當前,包括精神生活在內的各個領域正在被高度物化。表面上人們似乎正在享受日漸豐富和充實的精神生活,實際上卻正在為貨幣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支配,步步陷入非理性的享樂主義困境,人們的精神生活也難免呈現病態。拜金主義者無視金錢以外的事物的價值,單一地將金錢作為衡量一切是非善惡、榮辱苦樂的根本標準。這與恩格斯所論述的資產階級的貨幣拜物教如出一轍。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相關研究中很少提及拜金主義,要提及也是為剖析資本主義以更好地對其進行批判,而改革開放以后,拜金主義也在國內滋生蔓延開來。在拜金主義價值觀念的錯誤引導下,很多人認為生活的幸福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有錢能買到一切,“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萬能、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在社會上嚴重泛濫,不止是在商業領域,這種浪潮席卷全國各個領域,無孔不入。青少年將“賺大錢”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眾人以自己的人生追求是對金錢的渴望而感到自豪,拜金女在電視網絡上公然叫囂自己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像這種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全然物質化為對金錢的狂熱追求還不知其謬誤,為了賺取更多金錢而不擇手段的現象越來越多。這些腐朽的思想和毫無底線的道德淪喪行為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有損政府形象和群眾利益,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提出的要求,既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設,又成為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頑障。筆者認為,貨幣拜物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那也不必對馬克思基于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現象提出的批判諱莫如深。
拜金主義作為貨幣拜物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出現和存在的現象有其內在原因。首先,不能否認拜金主義之前雖未大規模盛行,但舊社會的陳舊思想是有拜金的種子的;其次,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入侵不可避免地推廣了拜金主義思想;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缺失使得這種思想有市場無障礙地快速傳播;最后,社會轉型期的薄弱體制約束給了拜金主義盛行以溫床。事實上,貨幣拜物教甚至可以一分為二地來看待,對于貨幣的追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之下未必不能成為合理求金,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對收入增長的追求。但是在抵制拜金主義這一類極端迷信腐朽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上態度要堅定,手段要嚴厲。首先要從黨內建設抓起,堅持高強度反腐,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防止社會兩極分化;加強金錢觀教育,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加強輿論引導,弘揚社會正氣。拜物教理論作為馬克思的經典理論,馬克思在這一部分的論述中顯得十分感性,他揭露了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這三個表現形式背后的實質,用事實的論述來警醒人們認清其本質,不要被其表象所蒙蔽。筆者認為這一部分集中體現了馬克思學術思考和研究的學術價值和人文關懷。對于這一部分文本的解讀和深入學習能夠使得我們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拜金逐利現象有理論上的了解和實踐上的感知,只有正確認識拜物教尤其是貨幣拜物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存在,剖析其本質分析其影響,持揚棄的態度對待貨幣拜物教,加強思想引導,把控消極影響,抵制拜金主義盛行,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作者:崔暄翌 單位: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