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支持村鎮居民消費需求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金融資金供給嚴重不足
例如:2008年農業貸款占農行全部貸款的75.4%,而2011年農業貸款只占農行全部貸款的3.5%。盡管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我國的政策性銀行,承擔了糧、棉、油收儲貸款業務,但是,保德縣農發行已于2000年撤消,所以保德縣作為國定貧困縣不能得到政策性貸款的扶持。2005年以來,郵政儲蓄存款不再上交央行,資金的自行運營上有了靈活性,但大多數資金仍用不到農業和農村,造成農村資金的大量流失,到2011年末,保德縣郵政儲蓄存款余額為10.45億元,貸款只有0.84億元,其中:涉農貸款只有0.37億元,占到全部貸款的44%,占存款的3.54%。從而,惡化了農村資金的供求矛盾,嚴重影響了農村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保德縣農戶貸款的平均期限為6個月,最長期限為1年,無法給農戶提供中長期貸款,農戶無法利用貸款去做中長期營利項目,短期貸款只能滿足農戶基本再生產的需要,不能滿足農戶擴大再生產的需要,而后者是農民走向致富之路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農村金融資金供給的不足制約了農戶提高收入,從而也制約了農民的消費需求。
農村金融服務與需求脫節
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是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開端,國家農村政策的調整和大量惠農政策的實施,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大量農民工返鄉,大部分農村地區出現農產品降價和售賣難等問題。這兩個方面的特點,直接導致了農民對金融需求的新變化,而農村金融服務遠遠跟不上新形勢的需要。
1.消費信貸需求愿望強烈。目前,許多農民為改善生活和生產條件,具有較為強烈的購買小型農機具以及汽車摩托車的愿望,但欣喜之余,部分農民也表示了憂慮,主要是這些農機具(包括汽車等下鄉產品)價格較高,依靠自身積累根本無法購置。因此,他們衷心希望國家出臺相關的消費信貸措施,在進行“農機具下鄉”“、汽車下鄉”的同時,讓消費信貸也跟著下鄉,而農村金融機構針對農民的消費信貸產品的設計遠遠落后于當前的需要。
2.農戶聯合生產經營和專業合作社貸款需求增加。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農村種植大戶不斷涌現,大規模的農戶聯合生產經營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生產經營的信貸需求也隨之不斷增大。同時,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農村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這些都需要大額貸款的支持。但是調查發現,當前涉農金融機構開辦的農業貸款品種主要為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擔保貸款等,這些貸款普遍存在額度小、期限短等,不能滿足專業大戶的貸款需求。
3.加快發放農民工創業貸款。金融危機導致大量農民工返鄉,引導農民工重新就業創業已成為當地政府和金融部門的主要任務。但是,金融機構發放農民工創業貸款積極性不高,農民工創業貸款宣傳力度不夠,輿論氛圍不濃。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下達了支持農民工創業的指導意見及優惠政策,但從我們對50戶返鄉農民工調查的情況看,66.7%的農民工不知道有農民工創業貸款;25%的農民工聽說了一些情況,不知道有什么優惠政策;8.3%的農民工了解一些政策,但對如何享受到優惠政策,到哪里辦創業貸款不知道,致使農民創業難,影響了農民收入的提高。
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缺陷
農村金融體系包括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正規農村金融包括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和信用合作社。但是目前的正規農村金融在支持農民增收,擴大農民消費需求方面很難寄與厚望。據對保德縣農村抽樣調查,2008年-2011年間,樣本戶貸款需求增長速度分別是26.33%、25.41%、25.31%和19.38%;而農村正規金融供給分別只增長了11.46、14.25、14.59和8.38個百分點,兩者之間的差額分別是14.87、11.16、10.72和11個百分點;且正規金融所提供貸款的滿足率也呈現明顯的波動狀態。由于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缺陷,已滯后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金融“空洞”,因此,非正規金融的民間借貸應運而生,雖然目前只能以“灰色”或“黑色”的形式存在,表現卻異常活躍,并且有頑強的生命力。從1986年開始,農村民間借貸規模已經超過了正規信貸規模,而且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長,民間借貸已發展成為一只不可小覷的“地下”力量,農戶借款中民間借款所占的比例超過70%。民間借貸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但良莠不齊,加大了農民的債務負擔和農村的金融風險。
強化金融支持,擴大農民消費需求的對策
(一)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明確定位,加強監管,鼓勵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的發展
在政策金融方面,拓寬政策性銀行服務功能。對沒農業發展銀行的縣域,應盡快成立,并針對農業發展銀行業務單一,難以發揮政策性金融職能的局面,重新界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金融業務范圍,增加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其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能作用。首先,要根據國家農業政策在做好收購資金封閉管理的同時,資金的運用要支持農村的社會發展和公共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交通、水利、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資力度。
其次,加大財政投入規模,使農業發展銀行的資本金充足。最后,加快農業發展銀行管理的各項立法,使各項金融政策能更好地貫徹落實。在商業金融方面,把農業銀行辦成真正的商業銀行,真正的為農村服務,為農民辦實事的銀行。此外,在民間金融方面,要完善農村金融法制體系,規范民間金融行為,要對民間金融交易進行備案和監管,防止出現金融案件影響農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農村經濟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有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才能大量吸收社會資本和民間資金,拓寬農村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資金需求。
(二)針對農村和農民需求特點,創新產品,加大生產經營性貸款,促進農民增收
農村金融需求不同于城市,必須根據其需求特點,創新產品,改善服務。對于農村經營貸款,涉農金融機構要開發創新適合農村土地流轉需求的金融服務產品,探索實行土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農戶聯保、社區擔保、政府擔保等多種貸款方式,完善農村貸款擔保體系,建立以財政為依托的涉農資金擔保服務中心,積極組建農民互助擔保協會,鼓勵社會資金組成民間擔保公司;同時,根據農業發展的特點,創新信貸品種,在貸款期限、額度、利率等方面給流轉大戶以更多優惠。對于農民工創業貸款,金融機構要在信貸政策上適當向農民工傾斜,提供政策允許的優惠措施,創新貸款模式,擴大抵押擔保范圍,在原有小額信用貸款和小額聯保貸款的基礎上,開發權證質押貸款,面向企業法人代表、股東以其自有財產作為抵押擔保等方式,實行優惠利率或財政貼息,減輕農民工創業、就業負擔。并積極推行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小額貸款,提升農民職業技能和整體素質,增強農民在勞務市場上就業的競爭能力。
(三)積極開展農民消費信貸,提高農民消費傾向
1.要積極開展消費信貸宣傳,合理引導農民的消費意愿,刺激消費行為。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強對消費信貸的宣傳,不僅要向消費者介紹消費信貸業務品種,還要通過業務咨詢、疑問解答等形式,明確告訴他們,消費信貸是一種有計劃的理性消費行為,是銀行為了幫助消費者解決個人資產流動性暫時不足與現實生活需求之間的矛盾而開發的金融新產品,是人們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有效途徑。通過積極的宣傳,幫助消費者正確理解消費信貸,更新消費觀念,將潛在的消費意識轉變為現實的消費行為。
2.金融機構要切實轉變經營理念。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導向的新型信貸營銷理念,認真調查研究農村消費者市場,深入分析社會消費潮流,善于揣測大眾的消費心理,把消費信貸零售業務從“有什么,賣什么”的買方市場向“買什么,有什么”的賣方市場轉變,不斷擴大和開發貼近農民生活的消費信貸種類和范圍。
3.挖掘潛力,拓寬消費信貸的領域和群體。據資料統計,我國消費信貸僅占整個貸款規模的1%左右,在農村消費信貸更是一片空白。據調查,在保德縣農村,除電視機普及率很高外,電冰箱、空調、現代廚具等家用電器普及率比較低,50%以上的農村居民對房子、農機具等生活和生產必需品有著迫切的需求,其中有30%左右的農村居民因自身資金實力不足而無法實現,他們迫切需要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縣域金融機構應樹立全局觀念,把消費信貸的客戶群體從城市居民擴大到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村信用社更應該發展具有地方金融特色的消費信貸業務。
4.不斷健全消費信貸業務品種,以適應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為適應農村居民對消費信貸品種靈活多樣的需求,金融機構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出一些適銷對路的消費信貸品種:一是積極開辦助學消費貸款,并大力向農村推廣;二是推出旅游消費貸款;三是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部門推出具有“三農”特點的消費信貸品種,如農機具、家電、醫療、婚喪嫁娶等消費信貸種類,并建立相應的消費信貸營銷網絡,最大限度地方便農村消費者。
5.依托征信體系,適當簡化貸款手續和程序,方便群眾辦理消費信貸。在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時,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征信體系的作用,盡量精簡貸款程序。
作者:朱維平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忻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