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高職院校也紛紛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師資力量薄弱、課程設置有待優化、實訓內容無法體現專業特色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從課程設置、實訓項目、競賽技能等方面,對高職院校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教學改革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新型機構不斷涌現,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中國銀行業創新系列白皮書》,截至2016年初,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市場規模達到12-15萬億元,占GDP的近20%,而互聯網金融用戶人數也超過5億成為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中央政府也積極鼓勵引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連續3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在2014和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而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梢灶A見,隨著市場的動態發展和趨于成熟,互聯網金融將釋放出巨大潛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更是迫在眉睫,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1高職院校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意義
首先,高職院校培養的基礎性技能人才符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需求。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定位于培養基礎型技能人才。傳統的金融行業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很高,大都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高職院校培養的財經人才,主要從事基層營銷,特點是“好用、適用、頂用”。隨著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偏向基礎型技能人才,適合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崗位大量涌現,如P2P銷售經理、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風險經理、數據專員、銷售經理等基層營銷和風險控制崗位。因此,高職院校立足于服務本地,將重點放在培養符合本地需求的互聯網金融營銷型人才,符合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其次,高職院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符合互聯網金融創業企業的發展需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升溫,一大批互聯網金融創業企業涌現。這些中小創業企業規模小、資本積累有限、運營成本低,希望在短期內迅速開拓市場,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因此,中小型互聯網金融創業企業希望在控制工資成本的基礎上,招募“來之能用”的一線金融人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定位準確,工作適應能力強,對工資期望相比本科生、研究生較低,來之即用,符合中小互聯網金融創業企業的需求。最后,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復合型專業技能人才,符合“互聯網”+“金融”的產業模式。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劃分較細,其畢業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崗位培訓才具備上崗資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方式靈活,在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金融人才已經不適應發展需求,從業人員不僅需要具備金融專業的背景,還要具備互聯網方面的專業技能。高職院校能夠根據就業需求,在課程設置中,不再單一的以金融專業知識為主,而是全方位疊加互聯網專業知識。同時,推進校企合作,與互聯網金融企業深度合作,增加實訓課時,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2高職院校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互聯網金融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目前,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院校較少,成立的時間也較短,相關辦學經驗不足,在教學、實訓、競賽、就業等專業建設方面,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就目前開展互聯網金融專業的經驗和現狀來看,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由于互聯網金融專業處于初設階段,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儲備,部分新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院校需要聘請外聘教師代課,這對形成一支穩定的互聯網金融專業教學團隊,提升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水平不利。而補充的師資力量以金融學專業背景為主,在計算機、大數據、信息技術等互聯網相關知識和技能方面較為薄弱,缺乏金融和互聯網的結合(孫潔,2016)。第二,課程設置有待優化。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各院校主要參考已開設該專業學校的專業設置,部分開設課程為自主設置,缺乏規范統一的教學大綱。在課程開發方面,自主探索的內容較多,可供借鑒的資源較少,這就需要教學團隊對互聯網金融專業知識有深入的學習,對互聯網金融的應用和發展有深入的了解,增加校際間的交流合作,才能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此外,互聯網金融發展較快,不斷有新的經濟模式涌現,在短短幾年內,過去的知識及其應用就已經過時,要求課程內容也要緊跟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第三,實訓課程無法體現專業特色。在實訓課程方面,涉及《資金融通與商戰仿真模擬》《電子商務實務》《會計基礎與小貸企業財務報表》《(金融)大數據分析》《金融前臺綜合業務》等課程,盡管這些課程緊扣金融專業技能,但是大多數為一般金融知識,沒有體現出互聯網金融專業的特色,例如P2P,眾籌,第三方支付等主流的互聯網金融實訓并沒有被學生接觸。第四,缺乏全國性的競賽支撐。由于該專業成立的時間較短,在全國范圍內也沒有統一的國家級競賽,這對寄希望于以競賽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高職院校專業來講是一大缺陷??上驳氖牵诒姸嚅_設互聯網金融專業院校的努力下,互聯網金融專業也逐步開始申請國家級和省級的技能大賽,通過各個院?;ヂ摼W金融專業的積極組織和參與,促進互聯網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
3高職院?;ヂ摼W金融專業改革
基于上述問題,本文將從專業課程優化、實訓課程體系建設、技能競賽培訓三個方面,建立互聯網金融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體系。與此同時,提升互聯網金融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專業建設。第一,課程建設方面,根據過去幾年各院?;ヂ摼W金融專業的建設經驗,結合國內較早開設該專業院校的課程設置,以及全國性互聯網金融專業師資培訓學習中的新內容、新理念,對當前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調整課程設置,形成特色課程,從而從教學內容上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兄弟院校合作開展互聯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解決教學問題和資源建設問題,進一步推進課程建設(熊建宇和吳金旺,2018)。此外,互聯網金融發展較快,一些早期的應用已經被時代所淘汰,這就需要專業課程設置中有前瞻性,將科技金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概念融入教學內容。加入計算機語言、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統計學的相關課程,使得課程設置緊跟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熊建宇,2017)。第二,實訓課程方面,除了利用現有平臺進行實訓的基礎上,引入互聯網金融虛擬運營創新創業實戰平臺軟件,開展互聯網金融基礎知識、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眾籌、互聯網征信等模塊的實訓教學,所有模塊集中于同一平臺中,實現虛擬運營資金共享共通。通過系統提供的個人操作和團隊操作模式,學生分角色演練互聯網金融各業態中的多個運營角色,體驗不同職位的工作流程,并以組隊的形式進行演練。要聘請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成為兼職教師,以案例和項目教學方式開展實訓,充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技能競賽方面,目前可參加的比賽有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融綜合業務技能競賽項目,這一競賽面向金融專業學生,互聯網金融也可參加。各個院校通過建立規范的人員選拔、培訓和參賽方案,對學生進行系統培訓,組隊參加這一比賽,通過比賽提升互聯網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在技能競賽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和“流量思維”,用這兩個思維來解決傳統行業的問題,如用“互聯網思維”開展營銷、運營工作?;ヂ摼W金融出現的時間較短,但結合了科技金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概念,其商業模式也在短短的時間里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曹鳳岐,2015)。在該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將科技金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概念和知識體系融入專業教學和實訓中去,通過建立互聯網金融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也在教學和實踐中,也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培養專業師資力量。
參考文獻
[1]孫潔.互聯網金融下的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究[J].經貿實踐,2016,(12).
[2]熊建宇,吳金旺.基于互聯網理念的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8,(11).
[3]熊建宇.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6).
[4]曹鳳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挑戰[J].金融論壇,2015,(1).
作者:李璨 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財經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