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思考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完善的教學計劃,滿足當前高校改革的要求。但是在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對會計人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校針對會計專業的特點,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一支專門的師資隊伍,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實踐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非常重視理論教學,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教學,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結合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對會計專業而言,其具有很強的技術性與實踐性,屬于基礎學科,通過會計人員進行實際的分析與核算,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根據當前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企業不僅看中人才的學歷,更加重視人才的實踐能力,要求人才具有綜合的素質。但是從現有的高校會計專業設置現狀而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方法單一,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直接制約了教學的未來發展。隨著會計行業的現代化發展,對當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因此,在高校會計專業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實踐教學資源,提升會計專業教學效率,為社會培養大量優秀的會計人才。
一、當前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化,很多高校非常重視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的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但是從教學現狀來看,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1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第一,從教學實踐時間上來看,學校要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熟悉會計業務的流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是對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學生實踐時間安排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在進行稅務會計專業課程安排上,有的高校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理論課程為主,占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學生只能通過作業、練習、討論以及考試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比如在《會計電算化實操》課程中,有的高校把課程設置在大學三年級,這樣可以保證在這門課程學習完以后,能夠滿足實習的要求,做到即學即用。但是進入到大四以后,很多學生都忙于畢業論文或者實習,很難把實際學到的東西融會貫通,影響了實際實習的效果[1]。第二,教學模式單一。在當前會計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依然采用說教的教學方式,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沒有完全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由于很多會計崗位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教師無法真正把會計崗位的職責與要求融入到實際教學中[2]。比如成本核算是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問題,為了降低運行成本,就會設置專門的會計崗位,對實際成本進行預測和分析,核算資產,對內部資金流動進行全面的監管,崗位職責十分明確。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沒有引進企業實際會計崗位的職責,僅僅把財務報表和成本計算進行簡單的處理,導致學生不能充分了解會計崗位的特點,在完成課程學習以后,依然不明白會計崗位成本核算的要求,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第三,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不完善。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對會計準則和法規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基本的教學內容,不斷融入國家最新的管理規定,做好教學內容的更新工作。但是從會計專業教材方面來看,存在同質化的問題,編寫不規范,無法給學生實踐提供專業化的指導,自然就很難提升實際的教學質量。
2高校會計專業實習不規范第一,高校會計模擬實訓基礎設施不完善。隨著高校的迅速發展,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針對會計專業建立了相應的實驗模擬室,但是由于缺乏規范化設計,導致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很難滿足實際生產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會計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手工會計賬本、工具以及印章等,但是有的高校沒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平臺,財務軟件無法滿足實際教學要求,教學案例單一,無法全面分析企業財務工作的全過程,學生很難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學習內容。第二,從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來看,有的高校沒有針對實際教學計劃,制訂完善的校外實踐計劃,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很難學到真正的東西。在學生到企業實習過程中,雖然有的高校與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是雙方沒有針對實際情況,制訂完善的會計專業實習教學計劃,沒有全面控制學生實習過程,在學生實習完成以后,無法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直接影響到實際實習的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實踐目標。
3師資隊伍建設不到位師資隊伍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在當前的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師資隊伍中,很多教師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但是缺乏實際的崗位工作經驗。還有的年輕教師,他們有活力,具有一定的工作實踐經驗,但是教學經驗不足。由此可知,在當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雙師型教師,這對高校會計專業的未來發展和會計人才的培養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而言,由于涉及到不同學科的教師,在整個課程教學中,存在很多不協調的因素,沒有結合會計專業的學生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組織體系,極大地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3]。
二、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
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明確學科定位,制定完善的實踐組織教育體系,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滿足當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要求。
1要準確定位高校會計專業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高校在進行會計專業定位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第一,明確會計專業人才層次要求。高校要不斷總結以往的經驗,既要重視會計專業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把學生培養成專門的會計人才。第二,在會計專業崗位定位過程中,高校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豐富學生的實際經驗,把學生積極培養成專業的人才。對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在畢業以后,他們主要從事復雜的會計實務工作、會計核算工作等。因此,高校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做好學生職業定位,提升人才資源的質量[4]。第三,明確會計知識結構定位工作。高校要根據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優化整合當前的會計實踐資源,提升學生財務核算能力和監督能力,滿足專業設置的基本要求,提升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在知識結構定位過程中,高校要依托現有實踐教學資源,合理設置理論教學課程,整合教學流程,對整個會計專業進行合理的定位,消除周圍不良因素的影響,從根本上提升會計實踐教學的質量。
2建立完善的會計教學與實踐體系在進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設計過程中,高校需要分析會計教學出現的新特點,然后做好學科定位,認真總結實際的教學經驗,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第一,要創造合理的模擬環境。在高校實訓室設計過程中,學校為學生配置了相應的基礎設施,積極為學生進行實際案例分析與做賬創造良好的條件。這是通常的工作,無法讓學生全面了解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的全貌。因此,在進行會計實訓過程中,高校實訓室建設要突出仿真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最大限度消除周圍不利因素的影響,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熟悉會計專業工作的流程、工作環境以及工作職能,體會真實會計崗位的氛圍,做好全套賬務處理工作,讓學生和教師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诖?,高校需要在整合傳統實訓資源的基礎上,重視仿真性的培訓,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真正了解實際工作崗位的特點,以更快的速度適應崗位的基本需求,滿足當前企業對人才的基本需求。第二,做好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工作。針對當前高校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基本情況,教師要改變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通過合理的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會計專業。在現有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僅僅憑借教材內容,按照“填表—計算—編制會計分錄—編制報表”的流程進行教學,導致教學過程枯燥,學生很難通過課堂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為了滿足當前高校會計專業改革的基本需求,高校要從未來發展的角度,全面做好會計實踐改革工作。因此,教師要有效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系統安排教學難點教學,針對不同年級設置相應的實訓項目,滿足課程設計的基本要求,通過有效的實訓,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積極滿足當前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第三,不斷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高校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首先,學??梢耘山處熒钊肫髽I,讓教師真正參與到崗位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實際的工作經驗,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可以豐富教學的知識,也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教師在完成企業工作以后,可以把實際中的工作案例融入到實際教學中來,有效豐富當前的教學內容,提升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效率。其次,學校可以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的會計知識講座,做好一線會計知識的普及,讓學生對會計行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真正實現學有所用,豐富學生的經驗,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認識到會計崗位的特點,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5]。另外,學校還可以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為教師,讓他們把會計工作內容從一線帶到課堂,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課堂的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滿足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的要求。最后,學校要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讓會計專業的學生定期進入到企業中進行實習,提升實際培訓的效果。因此,會計專業教師要制訂完善的實訓管理計劃,明確實訓標準,對學生的實訓工作進行監督,在學生完成實訓以后,進行嚴格的考核,激發學生實際實訓的積極性,提升實訓的效果。另外,企業可以根據高校最新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進行認真總結與分析,提升技術實際的轉化率,幫助企業提升實際管理水平。第四,做好課程改革工作。根據我國《會計法》的規定,作為會計從業人員,需要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沒有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這對學生未來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教師要針對當前教學現狀,針對學生考證難問題,把“考證”培訓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理念,提升考證意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從業資格的考試,保證學生在畢業前獲得會計資格從業證書,為學生就業做好準備[6]。由此可知,在進行當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地進行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走出去,參加各種活動與考試,以此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能力,滿足當前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3建設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教師直接影響了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因此,高校要針對實際情況,不斷引進先進的專業技術人才,為當前會計專業教學提供保障。第一,要采取“以老帶新”的幫帶模式,真正實現取長補短,不斷提升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實現原有教師與新教師的溝通、交流。比如高校可以組織教師開展公開課和聽課活動,通過面對面的方式,推動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共同提升。并且經驗豐富的教師需要對新進教師進行專業課程、課堂組織方面的指導,優化教學流程,滿足當前教學的基本要求。第二,高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參加職稱認定,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培訓,明確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比如考取會計師的資格,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與科研水平,滿足實際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需要整合現有教學資源,認真總結傳統的教學經驗,優化教師人力資源結構,最大限度滿足當前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要求。第三,不斷培養“雙師型”教師。在當前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高校要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既要滿足理論教學,又要滿足實踐教學,重點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與傳統教師相比,“雙師型”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融入最新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積極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有效提升當前的教學水平[7]。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在當前進行會計專業實踐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塑造良好的實踐實訓環境,提升學生的實際技能。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高校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通過會計專業實踐改革,可以幫助教師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提升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當前會計專業改革的基本需求,為學生以后走上會計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晶.建立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8(16):211+213.
[2]熊晴海.試析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98.
[3]高金玲,於流芳.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基礎會計實訓實踐教學探討[J].商業會計,2014(23):118—120.
[4]雷光美,馬莉,朱珍.我國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30(12):122—125.
[5]唐曉萍.創新實踐教學對高校會計專業素質教育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10):167—169.
[6]董莉平.關于民辦普通高校財務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2):263—264.
[7]王國付.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財會研究,2008(12):41—43
作者:陳輝如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