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利率市場化對企業銀行信用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利率市場化是當局直接控制的利率改為間接的引導,讓市場決定利率水平,與政府沒有直接關系.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先從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開始的,細細想來也算走過了將近20年的改革歷程.前年央行公布貸款利率的下限放開,必然會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的風險造成沖擊,貸款利率的風險會相應的增加.同時,銀行會根據自身的貸款政策對企業的貸款利率進行調整,有的企業貸款利率會相應下降,有的企業貸款利率會相應上升,這樣就會造成不同的企業的銀行借款的規模有所不同.基于此原因,企業的債務結構就會有所變化,由于銀行借款規模的增加,這些企業的銀行信用就會有所增加.同時,另外一些企業會因貸款利率的變動,企業的銀行借款規模會有所變動.
2研究設計
2.1研究假設2004年,央行罷黜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上限,所有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下限也進行了調整,貸款利率得到了近一步的開放.2013年7月份央行又取消了貸款利率下線的限制,這意味著除了存款利率的限制外,利率市場化已經初步實現了,在利率完全市場化方面又邁進了一大步.利率市場化后,各家銀行將會根據自身的實力、市場的情況、同業間的競爭、客戶的條件等因素,制定更適合自己的貸款政策.由于不同銀行的放貸政策不完全相同,因而貸款利率不再同一,而是“隨行就市,按質論價”.銀行對不同貸款對象實行不同的利率,在此,可以把銀行貸款客戶分為優質客戶和一般客戶,優質客戶的衡量標準主要是企業規模大,盈利能力強,信譽好.一般客戶是指除了優質客戶以外的企業.優質企業一般會成為各銀行的首選.主要因為優質客戶貸款數額大,盈利能力強,信譽好,所以在貸款方面議價能力強,能夠以較低的利率拿到需要的貸款數額,當然這個利率肯定比利率市場化以前要低.但是,也因為企業規模大,盈利能力強,剩余利潤也夠多,根據融資優序理論,企業可能不需要從銀行借款就可以滿足自己的資金需要,所以,利率市場化對優質客戶的債務結構波動的影響尚未可知.對商業信用也是一樣,優質企業會盡可能的利用內部融資,至于,利率市場化以后,商業信用是上升還是下降,利率對其影響未知.而對一般客戶來說,信息不透明,規模小,可抵押品少,效益通常較差,信譽尚未可知,它們也因為規模信譽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發行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加上它們因為業務關系不廣泛,所以商業信用方面籌集不到什么款項,只有向銀行借款,而銀行也為彌補優質客戶在利率方面的議價能力不強,必然會一般客戶實行較高的利率.雖然,利率上升,借款成本的增加,但因為商業信用的有限性,企業必然會向銀行借款.至少相比利率化市場之前可以籌集到資金,以支持企業的發展壯大,且銀行的利率比民間的借貸利率要低得多.由于利率的上升,供應商也知道,銀行借款的成本會增加,所以供應商就會千方百計的使自己的自有資金增加,這樣一來本來屬于自己的自有資金,如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就會相應的減少,以此來彌補銀行借款的高成本.同時,由于企業的客戶自有資金比較緊張,就會減少預付賬款,這樣看來,供應商會減少企業的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而企業的客戶也會減少預付賬款的支付,企業的預收賬款就會減少,企業的商業信用所占比例也會下降.假設1:利率市場化后,一般企業來講,銀行信用所占總債務比值上升.假設2:利率市場化后,一般企業來講,商業信用所占總債務比值下降.
2.2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數據從上證和深證所有A股1996到2013年的年報中得來,由于金融業特殊的行業性質,剔除了此類公司的樣本.公司年報數據從萬德數據庫下載.對于缺失的數據的記錄,給予刪除處理.
2.3模型建立為了驗證上文題出的假設,本文建立了如下的模型。
3實證檢驗
3.1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1顯示樣本各指標的平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和最大值(.此樣本不包含優質企業)從表1中可以看出,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分布在0的兩側,平均值接近于0,標準差也相對較小.說明樣本中,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的分布比較均勻.貸款利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且均值為負,標準差也較大,說明此樣本中,銀行的貸款利率分布不均勻,這也正好和本文沒有優質企業的原因符合.因為優質企業會以較低的貸款利率取得銀行借款,而缺少優質企業的樣本,貸款利率分布自然不會均勻.此樣本中的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都不高,這是因為本文劃分優質企業的標準是在總體樣本中,在此樣本中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平均值以上才被劃分為優質企業,所以企業的規模和盈利能力都是在總體樣本中各自指標平均值之下的,所以,此樣本中,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的值都比較小.在上表中可以看出,企業的成長性指標中,他們的標準差是最高的.這也說明他們的分布廣而且非常不均勻.樣本中有形資產比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也較大.樣本中的有形資產比例指標也分布比較廣.
3.2回歸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F值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銀行信用和利率或者商業信用和利率是線性關系顯著.同時,在模型一中,上表也可以看出利率,企業規模和折舊稅盾,有形資產比例,存貨比例,利率市場化,對銀行信用的解釋程度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資本結構對銀行信用線性關系在10%的水平上顯著.主要解釋變量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利率市場化后,利率的變化對銀行信用有顯著性的影響,他們的系數為正,說明利率上升,企業的銀行信用比例將會上升.根據本文前面所述,利率市場化后,一般企業的借款利率會上升,因此,銀行信用所占債務結構的比例會上升.對商業信用而言,解釋變量利率在1%的水平上顯著,控制變量中折舊稅盾,盈利能力,存貨比例是在1%的水平上顯著,資本結構,成長性和有形資產比例是在5%的水平顯著,虛擬變量利率市場化也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利率市場化后,利率和商業信用的系數為負,說明利率和商業信用是負相關,利率上升,商業信用會下降.這也驗證了本文的假設2.
4結論
在對上一章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利率對一般企業的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利率對銀行信用的影響為正,對商業信用的影響為負.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為彌補對大企業的議價能力強而降低的利率,導致銀行利差減小,就會增加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從而導致中小企業的銀行信用上升.利率對商業信用的影響為負,銀行增加對一般企業的利率,一般企業的商業信用就會下降,這分別驗證了研究假設的1和2,同時也驗證了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互補的關系.雖然,利率市場化后,對一般企業的貸款成本有所上升,但同時卻為它們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它們的發展壯大.同時,本文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有些控制變量的回歸不顯著,還有就是擬合優度過低,這都可能是變量的選擇不當造成的.理論支持也不夠從分.還要繼續尋找相關理論和數據來彌補不足之處.
作者:邵東東 單位:安徽工業大學 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