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幣匯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首先綜觀中外有關文獻,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實證研究主要圍繞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彈性分析法中“馬歇爾-勒納條件是否成立”這一基本思路進行的。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在進出口供給彈性無窮大前提假設下,只要一國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大于1,本幣貶值就會改善貿易收支狀況;當一國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等于1時,本幣貶值對貿易收支差額沒有影響;當一國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小于1時,本幣貶值會惡化貿易收支。西方經濟學家在對馬歇爾-勒納條件多年實證研究中形成了兩種不同觀點,即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趨向小于1的“彈性悲觀派”(elasticitypessimists)及趨向大于1的“彈性樂觀派”(elasticityoptimists)。我國學者對人民幣匯率與貿易收支關系實證研究結果也存在較大分歧,主要集中在我國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是否顯著等問題上:第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嚴重不足,如厲以寧(1991)、陳華(1998)、張明(2001)、謝建國、陳漓高(2002)、陳國偉、夏江(2002)、任兆璋、寧忠忠(2004)、曹陽、李劍武(2006)等;第二種觀點認為,我國的進出口彈性處于臨界值,如陳彪如(1992)、李明友(2005)、許少強、馬丹(2005)、李亞瓊、黃立宏(2006)等;第三種觀點則認為,匯率貶值能夠改善貿易收支,如戴祖祥(1997)、謝智勇、徐璋勇等8人(1999)、金俊峰(2001)、劉昕昕(2005)等。
為什么都是利用中國的匯率與進出口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會得出如此不同的結論?筆者認為上述研究結果出現種種差異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研究選擇樣本區間不同、研究側重點不同、模型設定不同、變量選取不同、數據來源與處理不同、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有所差異等。本文將在前人的基礎上,采用1994年1月至2006年11月的月度數據,利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數據的選擇與預處理
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更多的采用名義匯率或名義有效匯率,但實際有效匯率以一國的主要貿易國之貿易量占該國貿易總量的比例為權重,能更好地反映一國貨幣相對于其他貨幣匯率的平均變化。因此,本文采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網站上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數據作為本文的研究基礎。在收集1994年1月至2006年11月的原始數據后,將其調整為以1994年1月為基期。為了克服數據中存在異方差現象,對數據取自然對數后擴大100倍,最后將得到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記為REER。
為了消除物價變動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影響,需要整理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得到1994年1月至2006年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月度同比數據)之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整理出來的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的月度同比數據,將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為以1994年1月為基期。通過觀察,發現得到的數據存在著季節變動趨勢,因此本文采用乘法模型對該數據進行季節調整。經過調整后的數據,為了克服數據中存在異方差現象,對數據取自然對數并擴大100倍,最后將得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記為CPI。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網站得到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原始數據。首先將數據調整為以1994年1月為基期,針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指數表現出很強的季節性趨勢問題,本文采用乘法模型對其進行調整,消除其季節變動趨勢。消除季節變動趨勢之后,對得到的數據取自然對數以消除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此時得到的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數據,仍受各年度物價變動的影響,如果直接用于實證分析,會影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其的實際影響程度。為此,本文將調整后的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數據除以前面經過調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最后得到的中國對外貿易總額記為TAFT。
二、實證分析
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一般遵循以下步驟:1、檢驗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只有時間序列是同階平穩的,才能運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對時間序列進行分析;2、確定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滯后期;3、確定滯后期之后,根據滯后期判斷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如果時間序列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則可以使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4、在前面的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根據滯后期及協整關系個數建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在本文中,REER、TAFT根據SIC標準,在1%的顯著度上都是一階平穩的(見表1);根據LR統計量、AIC統計量及SC統計量確定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最佳滯后期為4期(見表2);采用約翰森(Johansen)檢驗方法,確定并計算滯后4期的REER與TAFT的協整關系(見表3),檢驗結果顯示:在5%的置信度下,REER與TAFT之間存在著一個協整關系。
表1:REER、TAFT的單位根檢驗
變量檢驗類型
(C,T,K)ADF
檢驗值各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檢驗結果
1%5%10%
△REER(C,1,0)-9.78-4.02-3.44-3.14平穩
△TAFT(C,1,3)-11.52-4.02-3.44-3.14平穩
注:表中△、△2表示一階差分、二階差分,檢驗形式(C,T,K)中的C,T,K分別表示單位根檢驗方程包括常數項、時間趨勢項和滯后階數;0指檢驗方程不包括常數項或時間趨勢項。
表2:確定REER、TAFT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滯后期的各統計量的值
統計量VAR(1)VAR(2)VAR(3)VAR(4)VAR(5)
LR統計量-688.33-657.06-644.29-635.25-621.79
AIC統計量9.028.728.668.658.58
SC統計量9.148.928.949.019.02
在對REER及TAFT兩個時間序列進行分析后,得到REER、TAFT兩個時間序列符合向量誤差修正模型的要求。本文利用Eveiws5.0軟件,建立滯后4期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關系式如下:
…(1)
式(1)中,括號內表示變量之間的長期關系,REER對TAFT的影響系數為5.23,表示REER每增加1個單位,TAFT受此影響會相應增加5.23個單位。括號前的系數成為誤差修正系數,表示當前期的變量相對于均衡位置取值過高時,通過誤差修正系數的反向修正作用使變量向均衡位置移動,在式(1)中,修正系數為-0.0011,小于零,符合反向修正原理,修正強度僅為0.0011,短期的修正作用并不明顯。括號后面表示的是變量之間的短期關系,由式(1)可以看出,滯后一期、兩期的影響較滯后三期的影響大,滯后一期、兩期的影響較滯后三期的影響大;而滯后一期的較的影響大,滯后兩期的的影響較大,滯后三期的與的影響大致相同。
從向量誤差修正模型能夠得到REER與TAFT之間的短期、長期關系,下面運用脈沖響應函數、方差分解來描述REER與TAFT的影響程度分別如何。運用EVIEWS5.0軟件得到REER與TAFT的脈沖相應函數結果(見圖1)、方差分解結果(見圖2)。
由圖1可以看出,TAFT對其自身的一個標準差新息立刻有較強反映,數量增加了3.5%,到第二期時數量降低到1.2%,并隨后呈振蕩上升趨勢,最后保持在1.6%左右。通過圖1,可以看出來自REER的新息對TAFT的影響是有限的,當期的影響是零,隨后產生負效應,在第三期影響的絕對值達到最大值0.9%,但從長期來看,這種負效應呈現逐漸下降趨勢,最終維持在0.1%左右。
由圖2可以看出,當REER與TAFT同時作用于TAFT時,當期TAFT受自身的影響為主,隨后呈下降趨勢,但隨著時間的增長,最后又逐漸回升,REER對TAFT的影響恰恰相反。但由數值可以發現,對TAFT影響占主導地位的仍是TAFT自身的影響,REER對TAFT的影響相對比較弱小。
綜觀圖1、圖2,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有著長期的影響,這個結論與前面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影響著重在前兩期,即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但仍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并不能在當期全部消化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造成的影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影響相對于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對自身的影響顯得比較微弱。
三、簡單結論
根據上面的實證分析,本文發現,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之間存在著如下的聯系:
1、1994年1月至2006年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關系,其彈性系數為5.23,遠遠大于ML(Marshall-Lerner)條件所要求的臨界值1,表明ML條件在我國是明顯成立的。
2、1994年1月至2006年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影響存在J曲線效應,滯后時間為4個月。
3、在1994年1月至2006年11月這個時間段里,通過對比,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影響要小于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前期對自身變化的影響。
由上面的結論可以得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有利于中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中國政府在2005年7月21日進行匯率制度改革的正確性。自從這次匯率制度改革之后,雖然人民幣呈現升值趨勢,但人民幣匯率仍在較寬的空間內波動,這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有著一定的刺激作用,2005年7月之后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不斷攀升的走勢也證明了這一點。
近年來,中國的多邊貿易在全球貿易市場中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但伴隨著對外貿易總額的增長,人民幣匯率問題也成為國際社會和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自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后,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整、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趨勢初步得到了確立。但是,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將會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本文將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分析人民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影響及程度,以期為對外貿易政策制定及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