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展望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1歐元模式下的國際化
歐盟內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歐洲區域各政府政策有意推動的結果。歐元的誕生是歐盟區內各個國家協調和合作的結果。歐元作為一種獨特的貨幣國際化模式,值得人民幣在一國貨幣統一化進程中予以借鑒。歐元的國際化,是采用趨同的財政政策形成區域共同體,以共同的政治背景,相近的文化制度,進而形成了歐盟貨幣的統一化。而中國不僅有人民幣,更存在著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的區域性貨幣制度,這種一國范圍內的復本位貨幣制度,致使區域內經濟交易成本過高,而人民幣未來可借鑒歐元模式整合兩岸四地的貨幣,實現貨幣統一化,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
2日元模式下的國際化
日元的國際化在其不同經濟發展中有不同的特點。在1970-1980年,國際通貨體制由國定匯率制轉向浮動匯率制以來,因日元升值,對外貿易按日元結算將會是日本企業產生匯率風險。此間,日元結算的比重不斷提高,在70年代后期,由于日元升值和美元危機的的發生,世界各國出現了日元需求,開始儲備日元。在1980年日本政府通過建立東京離岸市場,對外開放資本可兌換項目,放開外匯市場等有力的推動了日元國際化進程。在1990年后,日本經濟在廣場協議后進入失去的十年,日本政府通過全面徹底的改革金融,改變傳統的金融保護機制,在金融領域內引入競爭機制實現金融機構的改革和重組,積極推動日元國際化,同時以日元的國際化地位帶動國內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業的效率。中國人民幣在未來的國際化進程中應充分借鑒日元的國際化策略,首先在東亞區域內實行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實現區域內貨幣統一,然后逐步深化成為亞洲的主導貨幣。
3人民幣的國際化對策
總體而言,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的作用有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民幣的國家化只能是區域內的國際化。目前我國周邊地區人民幣流通量較大,在人民幣升值的條件下,人民的流通會進一步增加。加強財政和貨幣政策紀律,保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利于維護人民幣的信譽,推動中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同時有利于世界各國接受人民幣,在當美元貶值的條件下,采用人民幣,有利于資產的保值增值和避險功能。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長期的國際收支盈余,外匯儲備的充足,有充足的國際貨幣兌換能力為人民幣提供了足夠的信用。同時在與相關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往來中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簽訂貨幣互換協議,與相關國家合作建立外匯儲備庫的方式,增加人民幣的結算量。
在上海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開展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將邁開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關鍵一步,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逐步提升。2011年8月23日,中國政府《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的通知》,明確河北、山西、安徽、江西等的企業可以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吉林省、黑龍江省、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企業開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地域范圍,從毗鄰國家擴展到境外所有國家和地區。
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逐步拓寬資金回流渠道也是監管部門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思路之一。在人民幣FDI政策正式開啟之前,2010年8月,央行了《關于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相關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試點。而就在不久前,人民幣境外合格投資者(R-QFII)機制終于破冰,即允許人民幣境外合格投資者投資境內證市場。同時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為人民幣的跨境結算,國際化深度,人民幣的回流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更有利于國際貨幣市場和金融秩序的穩定。
作者:邵根根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
第二篇
一、影響世界主要貨幣國際化程度的基本面指標
MenzieChinnandJeffreFrankel(2007)估計了1973至1998年間各國央行國際儲備的主要貨幣幣種結構的決定因素,其中顯著的變量包括發行國的經濟總量,通貨膨脹率,匯率的波動方差大小等。(1)各國經濟實力。經濟實力通常用GDP來衡量,貨幣發行國GDP占全球產出比重較大,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也會較大。(2)通貨膨脹率。一國貨幣的幣值穩定包括兩個方面:對內穩定和對外穩定。對內穩定取決于一國的宏觀經濟環境,比如通貨膨脹率或者真實利率;對外穩定也即匯率的穩定程度。(3)匯率波動程度。當一種貨幣的幣值較穩定時,無論是從國際貨幣的價值儲藏還是計價角度來講,都會受到其他國家較大的偏好。能夠保持對外價值穩定尤其是在穩定的基礎上長期來看表現出升值趨勢的貨幣最受青睞。(4)貿易平衡狀況。貿易差額一定程度上會反映一個國家的貨幣國際化水平。與本國的經濟產出相比較,貿易差額占本國GDP的比重更能反映出一國的貿易平衡狀況。當一國有巨額貿易赤字時,人們會對其未來的經濟增長和穩定性擔憂,從而影響其作為國際貨幣的接受度。(5)國際儲備貨幣占比。用國際儲備貨幣占比(以現價美元計算的各主要儲備貨幣額占可確認貨幣構成的儲備總額的比重)的變化情況來衡量各貨幣的國際化水平。國際儲備是衡量貨幣國際化水平的很好參數,它既是國際貨幣價值儲藏功能的表現,從長期來看,國際化水平高的貨幣必然在國際儲備中有較高的比例。
二、人民幣國際化前景探討
首先明確一下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擺脫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弱勢地位,獲得與政治經濟實力相當的貨幣大國地位,從而既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又能降低境內機構涉外經濟活動的匯率風險,以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健發展。圍繞這個目標,人民幣國際化可能的路徑安排可以采取三步走戰略,即:周邊化、區域化、全球化。由周邊化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再由區域化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的現狀及外部環境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來逐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1)提高經濟實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瓶頸,需要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并促進培育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同時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工業結構升級、優化服務業結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城鄉差別。
(2)完善國內金融體系。首先是國內金融機構主體的完善。需要加大商業銀行的改革轉制及金融創新的力度,擴展銀行業務范圍,培養出我國適應激烈商業競爭的現代金融人才。其次是國內金融市場的完善。近期來看,發展我國的短期國債市場是最緊要和迫切的,同時選擇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及商業銀行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以促進人民幣的境外持有,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參與境內的匯率、人民幣利率衍生交易,滿足持有人民幣資金的非居民的避險和投資需要。
(3)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我國當前的人民幣結算在邊貿中主要以現金結算渠道為主,結算所對應的貿易主要為小額的邊境貿易或黑市交易,銀行賬戶轉劃占比相對較小。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境外人民幣的回流渠道。其次,由于人民幣出口收匯無須核銷,給人民幣出口退稅帶來一定不便,影響企業的成本,所以,需要稅務部門簡化退稅流程,辦理人民幣出口收入的退稅手續。同時,需要加強人民幣現金及非現金支付體系建設,為跨境及境外的人民幣支付結算提供高效安全的支付網絡。積極開展雙邊貨幣互換,提高對外貨幣互換在對外貿易中的促進作用。
(4)加強貨幣制度彈性。在外匯管理體制方面,需要在外匯定價機制方面加以改進。我國當前外匯形成機制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可控性與漸進性,堅持以國家本位為匯率確定基礎。由于當前在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情況下,未來人民幣仍存在一定升值壓力。中國在匯率制度改革方面可以學習借鑒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干預操作和新元爬行盯住的做法,從而使得所形成的匯率更加接近于市場均衡匯率。
(5)逐步推進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離岸金融市場是國際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的良好避稅地,被稱為“國際資本移動車輪的潤滑劑”。鑒于中國金融市場短時間內無法實現飛躍發展,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能夠提高人民幣在周邊流通的規范化程度,所以逐步推進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是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區域影響力的一種有效途徑。為避免離岸金融業務對在岸金融業務的沖擊,人民幣離岸市場應該以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為基礎。在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的地點選擇上,要在香港和上海兩者之間進行利弊分析,以選擇最佳場所,并且對市場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對于離岸人民幣的投資需求加以保障和引導,而對于投機需求則應加以有效控制,防范離岸人民幣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
三、結論
經濟大國,貨幣小國的國情以及日漸提升的國際地位決定了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趨勢是必然的。通過對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貨幣國際化的共性和一般規律的探索,我們不難發現,一國貨幣實現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作者:杜美霞 單位:蘇州大學東吳商學
第三篇
一、人民幣國際化與美元全球化的博弈
中國和美國,一個是發展中的大國,一個是世界經濟強國。在中國經濟發展不迅速并未威脅到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時,二者之間的矛盾并不明顯。在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后,美國占世界GDP總值下降,而“金磚四國”所占的比重上升,特別是中國,在世界GDP比重持續增加,據高盛研究表明,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經超過美國,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令美國產生了危機感,在浮動匯率之后,美國經濟占有率發生改變,放棄制造業偏重金融業并且加大證券市場的擴張股市,投資經濟的暴利在客觀上起到了反對工業的作用,但由于美國一味發展金融業導致工業的衰退,制造業和產業創新出現大量問題,甚至許多一流企業申請破產。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美元在世界上的發行擴大,并且產生了許多新的金融工具,這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全球金融資產急速上漲,由于美國發行的一切所謂的沒有風險的可以在市場進行對沖的垃圾債券,使得全球經濟大規模泡沫化,當資產縮水時,就會引發美國金融市場上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人民對美元產生巨大的懷疑,美元的信譽度也大打折扣,而中國的信譽度卻在不斷提升,中國的金融業和人民幣的世界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中國金融也通過股份制改造、引進投資、債務重組等措施,在世界人民心中重塑了中國金融業的形象。即便是在美國的金融危機蔓延世界時,中國貨幣也保持穩定,大大增加了世界人民對人民幣的信心,強化了人民幣的世界地位。因此,在世界人民對人民幣的大量需求下,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必然趨勢,甚至在某些地區,人民幣有了取代美元的趨勢。美國采取各種方式打壓人民幣,但是由于中國人了解美國文化,但是美國人不了解中國文化,所以在打壓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美國存在很大的困難,而人民幣國際化卻是勢不可擋的。
二、貨幣制度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研究
(一)調整經濟結構,以區域化促進國際化最近幾年來,人民幣在許多地區和國家成為了區域貨幣,中國香港澳門地區都已經將人民幣作為本地貨幣,很多亞洲國家也使用人民幣,人民幣區域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也是中國擺脫美元控制和阻礙的一個有利方法。我國可以通過建立多邊的人民幣交叉互換,與各國各地區政府和銀行進行談判協商,將貨幣的互換額度直接分配,通過加大貿易和融資,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通過周邊國家乃至更多的東亞經濟體和我國的官方結算協定,促使中國與東亞其他經濟體在一般的貿易中盡量能夠采用人民幣去進行結算,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貨幣互換協定等方式,促使其他地區的中央銀行擴大與中國的中央銀行之間進行的人民幣官方交易,使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官方儲備貨幣,進而去推動人民幣在國家和地區間交易中可兌換率。另一方面,我國逐步開放國內的金融市場,最重要的是能夠對資本賬戶的管制放松,或者實施改進人民幣回流機制,讓人民幣在更高層次上和更大范圍內承擔起投資貨幣的職能。以區域化促進國際化也要求我國實行調整經濟結構的措施,加強制造業的競爭能力,美國制造業的強大使得中國無法建立起強勢的國際地位。2011年,中國的制造業總體水平超過美國,這意味著美元的霸主地位有所動搖,但是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強化制造業實力。將制造業的強大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實后盾!
(二)聯手強勢貨幣,建立人民幣貨幣標準要想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做到人民幣標準化,這必須要在境內外做到人民幣流通計價儲藏等職能,要使得人民幣能夠在國際上開立銀行和企業的票據,能夠實行證券投資,市場結算等業務,要建立技術標準,即與人民幣有關的業務在全球范圍內要達到一定標準,至少是10%,只有這樣,才能加強人民幣同美元的競爭力。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時間較短,這注定了人民幣要想國際化還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要求人民幣必須與強勢貨幣聯手,才能打破美元的統治。歐元出臺本想與美元分庭抗禮,但是歐元并未達到這個結果,這為美元與歐元的聯手合作創造了機會。在美元出現危機的時候,大大影響了歐洲經濟的發展,使得歐洲各國損失慘重,因此歐洲需要中國的幫助,而人民幣國際化也需要歐元的扶持,只有歐元與人民幣聯手,建立人民幣貨幣標準化,令人民幣國際化才能真正實現二者的互惠互利。
(三)完善貨幣制度,推進金融業全面轉型20世紀30年代,貨幣政策作為金融宏觀工具開始走上歷史舞臺,20世紀末,人民幣走入世界舞臺,但人民幣要想打破美元的霸權,實現國際化,完善貨幣制度,推進金融全面轉型是至關重要的。貨幣制度是國家對于貨幣的相關要素、貨幣流通的組織和管理等內容加以規定后所形成的制度,完善我國貨幣制度能夠保證我國的貨幣和貨幣流通的穩定性,保障貨幣能夠正常發揮各項職能。為此,首先就要求推進人民幣資本的兌換,要實行資本開放,就會有風險,但如果我們能很好地避免匯率、債務和資產開放的危機,賬戶資本的對外開放就指日可待了,我國也可以完善貨幣制度,加上我國有強大的外匯儲備資源,金融事業也可以全面轉型。為了實現國內金融市場的迅速建設。人民幣的區域化也必然要求中國金融市場能夠具有大的規模和均衡結構來相匹配。在發展金融市場過程中,完善了金融體系,不僅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同時也保證了資本賬戶能平穩和開放的前提條件。在進一步降低對外匯市場的干預程度上,人民幣的匯率要能更多地反映市場需求。為了緩解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失衡,中國貨幣當局應該進一步改革匯率的形成機制,實現增強人民幣匯率的目的。關于進一步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的融資比例和培育多元化市場的投資主體,中國政府應該在向外資實現全面而又開放的金融業,向本國的民營資本實行全面開放的證券、信托、保險、銀行等金融業務,用以提升民營金融企業的經濟競爭力。關于加快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匯率的市場化和自由化程度也是以人民幣作為貿易定價結算貨幣和資產風險定價的前提,金融工具充分發展,金融市場充分發育,以及金融主體風險管理能力的充分提高的必要條件。利率與匯率的自由化程度問題、市場化順序,由于一國當局容易控制利率在對市場的影響比匯率更深刻,也可在對相對封閉的情況下得以實現,因此利率的自由化和市場化應在匯率的自由化和市場化前面實現。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進一步完善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職能的實施,保持監督機構的獨立性,樹立好監督機構的權威性,進而提高監督水平。
三、結論
當今世界,在美元一切的體制下,其他國家為了滿足內需必須吸引美元投資。而在金融危機之后,美元的霸權地位有所動搖,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是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加強綜合國力,實施經濟體制的改革,完善我國的金融制度,使我國的貨幣制度更好的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而服務!
作者:孫長峰單位:河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