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環境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能滿足企業、政府、國家等相關者的利益需求,還能增強企業的環保意識。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基礎上,探討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企業活動與自然生態狀況之間的聯系受到廣泛關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已成為促使企業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目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社會責任報告、量身定做的環境報告、年度報告等。然而,因為政策不統一,揭示的信息實用性不強,無法讓利益相關者據此作出科學客觀的決策。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義。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概述
環境會計是在傳統會計學基礎上,采用多種計量方法,對企業環境活動和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所做的核算與監督。傳統會計核算包含了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但以前的核算僅著眼于企業的盈利性質,卻忽略了它是對環境具有重大責任的社會性組織,未從企業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研究。環境信息包括環境資產、負債、成本、績效報告。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沒有被普遍認同的形式,主要為環境報告書、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年度報告中的董事會報告或財務報表附注等。
二、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完善我國現階段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企業會計制度和與環境信息披露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環境問題的要求不全面,約束力不大,導致企業與企業之間、行業之間披露的質量相差很大。披露內容上存在企業對當年環境信息不披露或披露很少且不具體狀況。例如,三廢治理情況及支出、排污權、環保投資等都是較重要的環境信息,但大部分企業只對排污費做了具體的數據披露,其他則不披露或簡單披露。披露形式上,有些企業采用量身定做的環境報告或可持續報告,有些企業借助社會責任報告、年報等,而有些企業則只在年報的董事會報告和財務報表附注中簡單披露幾個數據。無論內容還是形式的披露都缺少統一的規范。有些企業年與年之間披露的情況有所不同,直接導致了環境會計信息從縱向和橫向上都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2.披露內容不完整不夠明晰以環境成本為例,環保設備的折舊費、維持費、廠區綠化費、環境管理部門的費用等都是較重要的成本支出項目。大部分企業只對廠區綠化費、環保設備折舊費有所披露,對其他重要的環境成本支出項目予以披露的很少。有些企業披露的內容不夠詳細,只是一帶而過。披露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對環境信息的定性描述,定量披露情況很少。例如,就節能減排而言,大部分企業會在環境信息中提到公司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一直在改進節能減排技術,收效不錯。但真正將節能減排的收效以表格或單純數據形式加以披露的較少。從所調查的60家上市公司看,比例不超過50%。有些公司披露的環境信息較簡單,字數非常少??傮w說來,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可概括為:定量信息定性化,定性信息簡單化。這對利益相關者來說,所得到的信息不太實用,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對信息使用者幫助較小,失去了披露的意義。
3.環境信息反映的負面問題較少調查研究發現,幾乎沒有一個企業在年報或環境報告中披露過環境污染影響情況等負面環境信息,一般只在報告中簡單說明報告期內無污染事件發生。但卻不敢保證完全沒有出現過環境污染事件。信息使用者較關注企業對環境的影響狀況,而所披露的內容只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無任何影響的普通信息,幾乎沒有任何負面信息。對利益相關者來說可謂“報喜不報憂”,對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誤導,使信息使用者無法了解現狀和預測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讓信息使用者無法做出準確客觀的決策。
4.行業之間的信息披露有較大差距從已有研究來看,各行業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側重點都不一樣。有些行業傾向用環境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全面詳細披露環境信息,而有些行業由于污染小或節省資源等,只在社會責任報告或年報中簡單披露。由于行業特點不一樣,企業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也有很大差距。從所調查的60家上市公司看,化工業和造紙業這兩個對環境污染較大的行業在污染物排放達標情況、節能減排和環保新技術等方面披露的企業比例較大,而醫藥行業在資源稅這個項目上披露比例較其他行業高,鋼鐵行業則在企業環境制度、是否通過ISO環境體系認證等非貨幣計量的項目上披露比例較高。除本次調查研究的幾個行業外,其他行業也各有側重,差距略大。
三、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原因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沒有統一規范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法律法規,政府尚未制定出具有權威代表性法則。環境信息本身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環境問題的發生有多重因素,每個企業的經營特點不一樣,導致環境會計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這就要求有相關的法規及規范進行約束。目前無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形式還是內容,各企業只能按自身行業特點和對環境信息的主觀認識披露,具有一定主觀性。我國對環境會計的研究較晚,落后于歐美國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像傳統的會計核算披露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財務報表框定好形式與內容,短時間內要讓環境會計信息像傳統會計核算那樣有統一的報表形式缺少法律依據。
2.政府宣傳不夠,公司社會責任感不強國家對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宣傳還不到位,再加上缺少嚴格的法律約束,導致企業未認識到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由于更重視的是目前的利益,忽視了環境信息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企業自愿披露環境信息的積極性不高,對一些信息披露的詳細程度不夠,較擔心披露出環境污染事件會影響自身形象和聲譽,投資者會改投其他公司,影響公司的發展。另外,社會公眾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缺少基本認識,國家鼓勵政策力度不夠大,致使企業沒有披露積極性,使得環境保護成本偏高。
3.國家宏觀管理力度不夠各行各業有其自身特色,生產經營模式不盡相同,難以管理,導致我國政府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宏觀管理力度不夠,短時間內難以出臺一針見血的法律政策,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相關的法律約束力。政府和管理當局對企業的監督力度不大,管理部門對這一內容并沒有作出統一規定和硬性要求。企業在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時缺乏積極主動性,不愿意將其最真實的環境信息公之于眾,而是有選擇性披露。
4.社會公眾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督不到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社會公眾的利益考慮,是為了讓社會公眾對企業經營引起的環境問題有所了解,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社會公眾對企業的實時監督能較大程度改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使企業積極完善這方面工作。然而我國對環境法律宣傳不是很到位,社會公眾意識不夠強,對環境信息披露起不到監督作用或監督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工作做得不到位。
四、解決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對策
1.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使信息披露規范化我國在環境會計領域缺少規范,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無法放在同一層次比較。要使信息披露可比,政府首先要制定環境會計披露法律法規,最大限度地使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形式和內容一致。其次要完善我國環境會計核算體系,讓上市公司有據可依,全面具體地反映環境會計活動。同時,應將環境會計涉及的內容編入相關法律法規,使環境會計像傳統會計一樣有專門的報表格式進行披露。
2.加強環境會計人才的培養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部分會計學者開始研究環境信息與會計的相關問題。我國環境會計信息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相關理論還不是很成熟,相關人才比較稀缺。我國可在高校多設立相關專業和課程,多培養環境會計人才。環境會計是一門新興科目,具有新穎性和復雜性。國家通過定期對相關人才進行專業考核,敦促環境會計人才不斷進步,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還要鼓勵企業進行定期培訓,讓環境人才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
3.加強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責任感環境保護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教育等方式,加強對環境會計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讓公眾了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知識,增強這方面意識。企業的生產活動會給環境帶來影響,甚至造成嚴重污染。為防患于未然,政府要敦促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自覺主動披露。鼓勵他們在內部設置專門負責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部門,負責企業與環境有關的問題,讓企業認識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優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結構,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加強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督環境會計信息的自愿披露能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缺陷。事實上,在環境信息問題上全部依靠企業的自愿披露是不現實的。過去的案例充分說明,只有自愿披露與強制披露相結合才是最適當的。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在環境保護與信息披露上都有較高的思想覺悟,有些企業社會責任感不強,出于保護自身利益的想法,對有些環境問題不披露或少披露,以致造成環境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實用性較低等問題,難以對信息使用者有太大幫助。所以,政府與環境管理部門的監督作用就顯得極其重要。綜上所述,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我國經濟增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經濟發展動力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常態”下,更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目標不動搖。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既要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更要吸取西方國家經驗,走出一條適合并有利于中國環境保護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姬新龍.不同風險投資背景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16(01).
[2]王楠.環境責任視角下電力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財會通訊,2015(36).
[3]章振東.我國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J].財會研究,2015(12).
[4]顧署生.循環經濟下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探討[J].生態經濟,2014(12)
作者:吳震 單位:江蘇亞太輕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