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問題的提出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對象主要是可控的非系統性風險。傳統的銀行風險管理包括:信用風險、流動風險、利率風險、外匯風險、資本風險和競爭風險等。
20世紀八十年代初受全球債務危機影響。銀行普遍開始注重對信用風險的防范與管理,隨之產生了《巴塞爾協議》。該協議通過對不同類型資產規定不同權數來量化風險,從而規定資本金分配,它以資本充足率為中心對風險進行分析和控制成為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的基石。隨著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長,市場風險日益突出,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危機或倒閉案例(如巴林銀行、大和銀行等事件)使理論界和金融界對市場風險的關注提高。一些主要國際大銀行開始建立自己的內部風險測度與資本分配模型,以彌補《巴塞爾協議》的不足。近幾年,一些大銀行意識到信用風險仍然是銀行業所面臨的核心金融風險,開始關注信用風險測量,試圖建立測量信用風險的內部方法與模型。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和1998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巨額損失事件的發生,全球金融風險出現了新特征,即金融活動的損失不再是由單一風險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眾多因素聯合造成。近期有關研究主要側重于對已有技術的完善和補充,以及將風險價值法推廣到市場風險以外(包括信用風險、結算風險、操作風險)等其他風險領域進行嘗試,現代風險管理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主動控制風險的水平。1999年6月3日巴塞爾銀行委員會關于修改1988年《巴塞爾協議》的征求意見稿,該協議對銀行風險管理新方法給予了充分關注,明確指出:“降低信用風險的技術如信用衍生產品的近期發展使銀行風險管理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現狀
目前,全面風險管理模式已成為國際化商業銀行謀求持續發展和競爭優勢的最重要方式。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對整個機構內各個層次的業務單位,各個種類風險的通盤管理。這種管理要求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及各種其他風險以及包含這些風險的各種金融資產進行組合。將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中,對各類風險再依據統一標準進行測算、加總,依據全部業務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為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全額的風險計量。這種方法不僅是銀行業務多元化后銀行機構本身產生的一種需求也是當今國際監管機構對各大機構提出的一種要求。
中國銀行業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特別是與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相比,在風險管理意識、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方法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三、建立經濟資本管理體系
經濟資本已成為國際領先銀行積極實踐的核心管理手段,目前部分國際著名銀行已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經濟資本管理體系,如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國內部分銀行如建行、中行和招行也已開始研究、探索和實施經濟資本管理。經濟資本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資產的風險特性,并通過差異化的定價吸收資產的各種風險損失,它的運用可以解決下面三個問題:一是資產定價能充分反映對應的風險并實現股東的風險溢價,使資產收益可以抵補所有分配的成本;二是能夠對面臨各種風險的各類資產或業務單元進行一致的業績判斷,獲得不同資產或業務單元對股東價值貢獻的具體信息;三是在此基礎上確定總體的以及不同資產或業務單元的風險承擔水平,并分配經濟資本,繼而調整資產或業務發展結構。
盡管我國現階段并沒有實行新資本協議,但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風險管理理念已為很多商業銀行所接受。為了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國內一些銀行開始引入經濟資本、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RAROC、內部評級法等國際上先進的管理工具,并將其應用于自身的實踐。
風險管理能力是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正在積極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經濟資本起到核心和樞紐作用,是各類風險的衡量標尺和最終承擔者,經濟資本的數量額度和管理機制決定了銀行的風險容忍度和風險偏好,并進而影響銀行的業務決策。建立經濟資本管理機制,是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對提高信用、市場和操作性風險管理水平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四、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建議
(一)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礎上,構建董事會領導下的垂直化、扁平化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在內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識別、計量、監測、控制風險。
(二)推進《新巴塞爾協議》實施,提高中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逐漸推行《新巴塞爾協議》,將提高我國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力,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素質,也有利于我國的商業銀行走向世界。
(三)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在內部風險控制過程中,要求內部控制應當滲透到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并由全體人員參與,任何決策或操作均應當有案可查;在控制架構上,要求建立涵蓋各項業務、全行范圍的風險管理系統,開發和運用風險量化評估的方法和模型,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各類風險進行持續監控,使內部控制覆蓋到銀行的全部經營管理活動。
(四)引進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構建全面、先進、靈敏的綜合風險預警、識別、評估和管理系統,提升風險處理技術;建立內部信用評級體系、相關的數據庫和適合中國銀行業特點的內部評級模型,確立了內部評級法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五)建立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對銀行的各項業務進行經濟資本的配置,用經濟資本管理手段使商業銀行的資本可以更全面地覆蓋和更準確地匹配風險,從而達到收益和風險的合理配置。
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是銀行追求可持續發展、追求健康利潤的基礎。前花旗銀行主席兼總裁沃爾特•威斯頓曾經講:“事實上銀行家從事的是管理風險的行業,簡單來說這就是銀行業。”從銀行本身來看,它所面臨的風險是極不對稱的“一方面它幾乎將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全部吸收和承擔,從而使其轉化為很安全的存款者;另一方面它雖然通過資產多樣化使投資風險在總體程度上能夠有所降低,卻無法消除它們內在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乃至宏觀風險”。此外,銀行主要利潤來源也正是短借長貸所帶來的風險貼水,它必須要承擔這些風險,風險管理已經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管理中的一大核心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的金融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的金融工具正在逐步增加,而較為完善的銀行風險防范體系還有待建立和完善,使得商業銀行經營的不確定性加大,許多導致金融風險的潛在因素突出。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經營環境不斷變化,銀行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金融自由化與一體化趨勢加快,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呈上升趨勢。因此,銀行風險控制正逐步上升為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并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