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與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對資本充足率的規定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1988年的資本協議中規定,銀行的資本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核心資本不低于總資本的50%,附屬資本不能超過核心資本;對于活躍的國際性銀行規定了4%的核心資本和8%的總資本的最低資本比率要求。2004年6月26日巴塞爾委員會經過三次征求意見稿之后,在國際清算銀行的官方網站公布了新資本協議的最終稿。新資本協議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增加了銀行的利率風險和銀行的操作風險,計算公式由原來的“資本充足率=資本/風險加權資產”,相應變為“資本充足率=總資本/(信用風險加權資產+12.5×市場風險資本要求+12.5×操作風險資本要求)”。在資本充足率必須滿足8%的最低要求之下,這相應增加了對銀行資本金的要求。
中國銀監會2004年2月27日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在同1988年資本協議保持一致的基礎上,結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和我國國情,將風險覆蓋范圍擴充至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辦法》規定:商業銀行最遲在2007年1月1日達到最低資本充足率8%,核心資本充足率4%的任務。這一辦法充分體現了我國對資本充足監管的思想,使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理更加微觀化、數量化、可操作化。隨著2007年的臨近,提高資本充足率已越來越成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目前面臨的迫切任務。
二、國際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現狀
在巴塞爾資本協議的影響下,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尤其是近年來世界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保持在較高水平,在2004年英國《銀行家》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數據中,排名前20位的銀行,其資本充足率最低的是法國的農業信貸集團,為10.5%,最高的是德志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90%,而資本實力全球第一的花旗銀行,其資本金總額為668.71億美元,資本充足率為12%。相對而言,亞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低一點,其中香港和新加坡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高,韓國則低一些。如:匯豐銀行、恒生銀行、標準渣打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0%、13.2%、14.6%;新加坡發展銀行為15.1%,大華銀行為18.2%;韓國外匯銀行為9.3%,KookminBank為10.0%。
三、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受銀行業產權制度、宏觀經濟環境、監管乏力等因素的制約,資本金存在很大的缺口,達不到資本充足率最低標準,嚴重影響了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近年來,我國已采取了若干重大的改革和政策措施,使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明顯提高。這些改革和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2003年銀監會了《關于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的通知》。通知規定,“允許商業銀行申請發行次級定期債務,并可將符合條件的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銀行附屬資本”。這將使各商業銀行有望通過發行次級定期債務拓寬資本籌措渠道,增強資本實力,有助于緩解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實力不足、資本補充渠道單一的狀況。第二,2003年底中國政府動用了4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充實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資本金,使中行和建行一步達到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第三,2004年3月出臺《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縮小了中國資本監管制度與國際標準的差距,從而為商業銀行穩健、積極、扎實地提高資本充足率奠定了基礎。
經過一年多各方面的積極努力,據銀監會公布,截至2005年10月,我國資本充足率達標(即不低于8%)的商業銀行已經達到33家,達標銀行資產占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的比重超過70%;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4.5%,比2003年末提高7.5個百分點,其中利潤積累貢獻7.4%,發行長期次級債貢獻14%,由于政策性剝離使準備金缺口下降貢獻59.4%,直接注資貢獻13.3%。可見我國商業銀行在提高資本充足率的舉措上已經取得積極成果,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銀行未能達標,隨著2007年時間的臨近,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是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與國際比較的不足
同國際大銀行相比較,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有許多的不足,具體表現為:
1、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遍偏低。我我國的資本充足率狀況與國際上的大銀行相比可謂是相形見絀,他們都維持在10%以上,而目前我國仍有許多商業銀行未達到8%的最低線。按國別進行比較,在發達國家中,美國國內前32家大銀行的平均值為13%;經歷了多年經濟衰退的日本,其國內排名前29家銀行中的27家平均值是10.83%;而與我們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其國內排名前21家中的20家的平均值為12.23%。根據銀監會頒布的最新的資本充足率的核算方法計算,截至2004年9月30日,恒豐銀行以15.14%的資本充足率位居全國性商業銀行第一,建行的資本充足率為8.19%居第二,中行的資本充足率則為7.39%,在參評銀行中位列第三。
2、我國商業銀行在世界的排名下降。世界銀行2004年在《中國經濟半年報》中指出:雖然中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銀行業的不良貨款率下降,但很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2004年有所下降。除已進行注資的銀行之外,大多數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降到了監管機構規定的水平以下。資本充足率整體偏低不僅影響了我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制約著其抵抗風險能力及擴張能力,同時也導致他們在全球1000強中的排名下降。中國銀行由2003年的第15位降至第29位,工商銀行由第16位降為第25位,在2005年又進一步下降至第32位,農業銀行由2003年的第25位降為第36位在2005年又降為第37位(詳見表1)。
3、資本構成不合理,附屬資本所占的比例偏低。銀行的資本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附屬資本的擴充同樣可以提高資本充足率。當今許多國際大銀行通過多渠道融資,持有了相當數量的附屬資本,這在提升其資本充足率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與他們相比,我國商業銀行資本金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資本構成極為單一,附屬資本的比重過低,這直接影響了其資本充足比率的大小。
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在日益提升的同時與國際大銀行仍存在很大差距,隨著2007年1月1日最低期限的臨近,提高資本充足率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內部積累、國家注資、發行債券、上市融資等一系列途徑來提高,這些方式將隨著實踐的深入而不斷發展。
商業銀行的經營由于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因此需要持有一定量的資本金,衡量商業銀行資本金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資本充足率,它是指商業銀行持有的符合國家規定的資本與商業銀行風險加權資產之間的比率,是保證銀行經營安全性和穩健性的一項制度安排,其高低反映了銀行抵御非預期損失的最終能力。隨著全球銀行業的迅猛發展,資本充足率日益成為衡量單個銀行乃至整個銀行體系穩定性的最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