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鄉村銀行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產區和商品糧基地,全省擁有耕地面積1191.7萬公頃,農村人口】702.6萬人,近幾年來,隨著我省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發展建沒步伐的加快,農村發展建設資金需求量大增,迫切需要建立現代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但是,自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先后實施改制,就撤銷了大量的農村營業網點,發展重心偏向城市金融市場,“三農”發展資金的需求只能依賴農村信用社或民間的高利借貸組織,農信社產權不清,管理混亂,經營狀況不佳,資金規模小,民間的高利借貸組織運作不規范,借貸成本高,容易出現很多糾紛問題,農信社和民間高利借貸組織根本無法有效支持“三農”發展的資金需要。
為有效配置金融資源,引導資金流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促進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銀監會于2006~:-12月公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及后來的其他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加大針對“三農”的金融服務力度,積極支持和引導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村鎮銀行、社區性信用合作組織、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以來,村鎮銀行作為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像雨后春筍一樣迅速的發展起來。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上百家的村鎮銀行紛紛成立。我省村鎮銀行建設也取得喜人成績,截止1月末,我省共有9家村鎮銀行和4家農村資金互助社正式開業,1O家村鎮銀行獲批籌建。村鎮銀行的建設,將會結束農信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也會在規范民問借貸市場、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農村融資難和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省村鎮發展態勢雖然是喜人的,但是鎮發展面臨的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逐步開始顯現,我們必須做到未雨綢繆,認清當前村鎮銀行發展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的各種問題。
1、發展定位出現偏差。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村鎮銀行是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是村鎮銀行的根本宗旨。一些村鎮銀行的發起人或出資人為了機構能設立成功將會承諾恪守服務“三農”的宗旨,并在機構成立之初嚴格執行有關的政策和法規,以服務“三農”為己任開展業務212作。但由于村鎮銀行是“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獨立的企業法人,各發起人或出資人必然會把實現利潤最大化作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標;而農民作為弱勢群體,農業、農村經濟作為風險高、效益低的弱勢經濟,受自然條件和市場條件的影響巨大。在農業政策性保險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村鎮銀行在利益的驅使下很難實現最初的經營理念,它們會逐漸偏離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辦行宗旨,尋求新的市場定位。在此情況下,發生在農村地區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農轉非”現象將不可避免地在村鎮銀行重現。
2、吸收存款能力較弱。村鎮銀行設立在廣大的農村貧困地區,雖然是農民自己的銀行,是“窮人的銀行”,具有一定的本土優勢,但由于這些地區受地域自然條件和開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和鄉鎮企業閑置資金有限,客觀上制約了村鎮銀行儲蓄存款的增長。再則,由于村鎮銀行成立的時間短,營業網點少,與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信社相比,知名度和信譽度都不高,廣大居民對其缺乏了解,且缺乏通存通兌功能,無法辦理銀行卡業務,辦理存款的積極性受到影響。目前,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靠發起行拆人資金,居民存款都是內部員工通過親戚、朋友介紹而來,吸收存款能力弱,范圍窄。
3、貨款需求雖旺盛,但針對“三農”的貨款不足。由于保險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民、村鎮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有效抵押被各大銀行排除在貸款客戶之外,所以村鎮銀行便成為大批農村資金需求者的首選,但從結構上看,村鎮銀行針對“三農”的貸款不足,目前很多村鎮銀行發放貸款主要用于工商業企業。
4、金融產品較為單一,結算渠道不暢,加上產品創新不足,無法滿足多方位的資金結算需求。由于結算渠道不暢,對公業務無法辦理,直接影響到了村鎮銀行的發展。同時,出于風險控制等因素考慮。該村鎮銀行無法在短時間內加入銀聯發行銀行卡和布放自動取款機,在網點相對單一的情況下,儲蓄存款發展受到較大制約,貸款產品也較為單一。
5、農村信用環境不理想,容易形成風險。村鎮銀行支持的主要是農村的弱勢產業和弱勢群體,在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村鎮銀行的信貸資金存在風險。一是信貸風險。其中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是農戶小額貸款形成呆壞賬最主要的原因。二是經營風險。小額信貸一般是向貧困人口提供短期資金支持,其貸款類型和地區都比較集中,潛在市場風險較大。三是信用風險.一些農民對村鎮銀行的定位認識不清,認為村鎮銀行的貸款是扶貧貸款,進而影響了村鎮銀行的資產質量。
我省村鎮銀行建設現在仍在穩步推進,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制約村鎮銀行發展的這些因素,村鎮銀行將無法發展壯大,不可能做到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有效支撐,實現有效服務“三農”的真正目的,針對當前出現的這些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村鎮銀行的政策扶持。為使村鎮銀行更好地服務“三農”,并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實現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目標,政府應當給予村鎮銀行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是要認真做好宣傳工作,讓群眾了解在農村地區設立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意義、目的,正面引導群眾認可村鎮銀行。二是在資金上予以扶持。將本級財政支農資金、上級財政政策配套資金優先存入村鎮銀行,壯大村鎮銀行的資金實力等。三是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政府應出臺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支持新農村建設塑造村鎮銀行良好形象,提高社會公信度。四是完善農村地區的信用環境建設,營造誠信的氛圍。五是采用各種優惠措施和補貼措施引入高素質人才,盡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村鎮銀行經營管理隊伍。
2、完善村鎮銀行業務功能。應當積極研究辦法,幫助村鎮銀行加速完善結算渠道,使之盡快加入支付系統、銀聯系統、個人征信等系統,幫助其完善銀行功能,可以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服務。
3、村鎮銀行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模式。孟加拉的格萊珉銀行擁有在農村開拓金融業務的豐富經驗,其首創的“小組+中心+銀行工作人員”的模式讓難以提供抵押擔保物的農民有機會獲得貸款,同時將銀行的外部監督轉化為小組成員的內部監督,降低了格萊珉銀行的監管成本,調動了借貸者還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成為鄉村銀行成功的重要因素。憑借以上模式,格萊珉銀行的還款率高達99.89%,遠高于世界上公認的風險控制最好的其他商業銀行。匯豐銀行在開拓農村金融市場方面也擁有豐富的經驗。資料顯示,匯豐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墨西哥等市場,均嘗試開展過不同形式的農村金融模式,且成效顯著。他們的模式既然成功,肯定有很多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把他們的先進經驗與我省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適合我省村鎮銀行的發展模式。
4、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促進村鎮銀行穩健經營。應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加強村鎮銀行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審查。對申請開辦村鎮銀行的個人或企業建立相應的舉報制度,讓公眾對申請者的資信、品行進行評議。要建立審慎的運營監管制度。對于村鎮銀行,考慮到其經營的高風險性和抗風險能力不強的特點,對其營運堅持更為審慎的原則十分必要。比如資本充足率標準應該高于其他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分類標準和流動性比率應更高,保障其運營更安全,努力減少因運營不善可能給社會帶來的負面沖擊。金融監管部門應引導村鎮銀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銀行組織體系,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幫助村鎮銀行提高風險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