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民幣國際化中銀行業的挑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從人民幣擴大貨幣互換規模、推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到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人民幣國際化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中國終將取消對資本項目的管制,使人民幣最終成為完全自由兌換貨幣,中國的金融市場將面臨外國投機資本的巨大沖擊。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中國市場更加開放,進入成本更低,外資企業也能更容易地進入中國市場與本土企業展開競爭。此外,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會使中國經濟將更容易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作為金融市場主體的銀行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外資銀行沖擊,國內銀行競爭壓力加大。盡管中資銀行在經營人民幣產品方面具有本幣經營的優勢,但是外資銀行在經營境外貨幣業務方面經驗豐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廣大客戶易于接受。國內銀行必將與外資銀行在境外市場產生較為激烈的競爭。外貿企業衡量跨境人民幣結算等業務的標準包括節約跨境結算成本、提升轉賬效率、有效管理賬務、具備更大信用額度和得到來自投資地的有針對性的金融咨詢方案五方面,境內銀行只有滿足企業這些標準才能更好地突破跨境人民幣結算等業務中的瓶頸。
2、人民幣結算規模較小,國內銀行流程不通暢。目前,美元作為國際市場上主要計價貨幣,其主導地位仍不可替代,而人民幣計價結算總體使用范圍較小,主要存在于中國邊境省份與鄰國的邊貿交易以及與港澳臺的部分交易中,而在與歐、美、日等發達經濟區域的經貿往來中很少使用。其交易規模遠低于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目前,人民幣正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人民幣還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跨境人民幣結算在技術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試點地區企業指出,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流程和環節很復雜,在實際操作中涉及很多環節。試點銀行只有按照國際統一慣例規劃、制定統一的清算標準,完善相應的配套技術,才會有更多的海外商界接受人民幣。
3、國內銀行國際化經營不足,服務能力欠佳。人民幣國際化要求我國的銀行實施國際化經營。但目前,我國銀行的資產布局和銀行機構布局主要集中在國內,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數量較少,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在2011年第109屆廣交會上,一些香港貿易企業家普遍表示,在跨境人民幣結算給企業跨國或跨區域貿易帶來便利的同時,企業也遭遇了一些服務上的“困境”。例如,在內地和香港之間跨區域的各家銀行使用不同的清算系統,這也使得企業難以有效地管理資金,降低了商業運作的效率。由于內地合作伙伴沒有在香港開立賬戶,香港的企業無奈放棄合作的情況時有發生。國內銀行應該加快銀行的國際化經營進程。以香港、新加坡、東京、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國際金融中心為據點,設立分支機構,形成覆蓋亞洲、美洲、歐洲的全球銀行業務和資金網絡。
二、境內銀行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也將為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行范圍的不斷擴大,跨境人民幣結算需求空前釋放。境內跨境人民幣業務的試點行積極把握政策機遇,著力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實現與優秀試點行市場地位相當的業務規模。在國際化經營理念方面,境內試點行結合國際化戰略的全球布局,圍繞“以亞太為中心、歐美為兩翼”的境外網絡布局,擴大和完善交通銀行人民幣全球結算網絡。加強與東京、紐約、法蘭克福、新加坡、香港等金融中心的聯動,例如交通銀行就充分發揮了在香港的全牌照優勢,以香港分行、交銀國際、交銀保險為平臺,積極參與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確立交通銀行在香港中資銀行局部業務領域的領先地位。在適度監管原則下,境內銀行需大力培養和引進金融創新人才,積極探索跨境人民幣項目融資、直接投資等業務創新,以此為抓手提升跨境、跨行業金融綜合服務能力。同時,積極在離岸市場開發新的避險產品,幫助境外企業降低匯兌風險,提高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吸引力。各境內銀行在未來的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在我國政府金融戰略指引下,跟隨人民幣“走出去”步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國際化經營貢獻力量。
(本文來自于《合作經濟與科技》雜志。《合作經濟與科技》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彭博單位:交通銀行河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