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力企業的財務風險與控制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2015年末起,供給側改革在我國全面鋪展,供給側改革不僅是我國生產及消費市場的一次重大的結構性改革,同時也深刻影響著各個行業及企業的具體建設與改革方向。售電側改革是供給側改革的又一次強化與深入,旨在全面打破電網傳統購銷模式,切實降低用電企業成本與壓力,激發市場、促進活力。本文重點探討售電側改革背景下,電力企業所將面臨的諸多財務風險及具體影響,并針對風險及影響提出若干財務風控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售電側改革;電力企業;財務風控
前言
售電側改革是我國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其目的是為了全面開放電力市場,打破現有電力市場統購統銷的固有局面,給予用電企業更多選擇空間,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全面提升電力供給與電力需求的契合度,消除冗繁的中間環節,增強電力消費市場活力。售電側改革旨在活躍市場、拉動內需、規范電力購銷體系。但在用電企業獲得便利與實惠的同時,電力企業卻面臨著諸多風險與沖擊,尤其是打破傳統購銷模式對電力企業現有財務管理格局的沖擊不容小覷,這也是電力企業經營者與決策者應當重視的首要問題。
一、售電側改革簡述
“售電側改革”總的來說就是全面放開電力市場售電業務。在過去我國長期以來售電業務處于相對壟斷的狀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統購統銷,電價制定不以市場調控為主導。而售電側改革正是旨在打破這種傳統局面,讓售電業務真正走入市場,給予用電企業更多選擇與優惠。消除一直存在著的供給與需求不平衡現象。售電側改革的試點與推行,不僅讓用電企業擁有了更多選擇空間,同時國家也積極鼓勵更多售電公司進入市場,活躍市場氣氛,積極構建電力市場良性競爭環境。
二、售電側改革對電力企業財務的影響及風險
售電側改革的推行,雖然為用電企業帶來福音,也為想要在電力市場開辟新發展空間的售電企業創造發展機會與可能。但是對于傳統電力企業而言,隨著統購統銷格局的被打破,過去長期以來相對穩定的銷售環境也不復存在。這對于電力企業來說,不僅意味著外部生存環境更加嚴峻,對于企業內部管理也形成巨大沖擊與挑戰,尤其是對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尤為巨大。
1、收入下降電力企業收入下降是售電側改革對電力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最為直接的影響,隨著越來越多售電企業進入市場,用電企業有了更多選擇,電力企業失去了原有的較為固定的市場份額。因此,電力企業收入伴隨供給側選擇面的增加有不少下降,這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總體收益,對于財務管理的有序推進也影響頗深。
2、成本上升售電側改革不僅讓電力企業面臨更強烈的市場化競爭與同行企業沖擊,同時售電側改革對電力企業還造成了售電量下降以外的其他許多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電力企業面臨著業務多元化以及增加業務附加值提升的壓力。在打破原有格局的情況下,銷售量下滑只是最直接最表面的影響,用電企業及其他消費者對用電的多元化需求才更為深刻的影響著電力企業原有生產運作格局。而在這種情況下,售電企業更具靈活性與優勢。電力企業想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維持穩定發展,必然在業務拓展方面花費更多人力物力與財力,從而造成電力企業成本上升,同時對原有的財務管理工作也造成不少影響。
3、利潤空間壓縮電力企業傳統運作模式集輸電、配電、售電于一體,就利潤空間而言,輸電與配電利潤空間相對較小,而利潤空間多集中于售電環節。但隨著售電側改革的試點與推行,電力企業售電環節的壟斷局面被打破,電力企業在售電環節的利潤空間被有資質的新入市場的售電企業大量擠占,從而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額及利潤空間。
4、現金流減少在售電側改革以前,電力企業所獲得現金流的主要方式通常是預收電費,而從電費預收到支出電力成本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向用電企業進行電費預收數額龐大;賣方市場強勢的情況下,電費回收快,回收率高。此外,電力成本支出又相對滯后,因此電力企業能夠獲得相對充足的現金流支持。但是在售電側改革推行之下,不僅直觀上售電總額大打折扣,同時也因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向用電企業預收電費也難度也逐漸增大。這兩方面的壓縮也就必然會造成對電力企業現金流入時間和之類的影響,企業占有資金成本提高。
5、財務風險增大面對售電側改革對電力企業財務管理造成的諸多影響,電力企業財務風險發生幾率也隨之增大。首先,售電側改革直接影響到電力企業的投資規劃與安排。在售電側改革以前,電力企業能夠憑借巨額現金流滿足大部分資金需求,資產負債率及投資成本都相對較低。而售電側改革以后,隨著現金流被壓縮,投資成本必然增高,從而加大了財務風險發生幾率。其次,售電側改革不僅直接影響電力企業實際收益,還讓電力企業必須將財務管理更多向籌融資業務傾斜,以保證企業資金需求。解決籌融資需求也是電力企業必須面對的新增風險之一。再次,在利潤壓縮、成本增高、財務風險增大的背景下,成本管理風險也成為電力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一項,如何有效壓縮成本、實現更為科學的成本管控也應當作為財務風控的重點管理內容來抓。
三、售電側改革背景下電力企業財務風控措施
前文中我們對電力企業在售電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所可能遇到的諸多財務管理問題及財務風險進行了簡要分析。售電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旨在活躍售電市場、打破固有壟斷局面以及實現電力內需增長所進行的積極嘗試。因此,電力企業必須在正視售電側改革帶來的積極性的同時,加強自身管理升級,盡快實現政策平穩過度與積極適應,維持企業的健康正常運作。目前售電側結構性改革對電力企業財務管理及財務風控所造成的影響,電力企業應當從以下多個方面入手,提出應對措施。
1、夯實財務管理體系化建設面對日益嚴峻的售電市場以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售電企業,電力企業財務管理現有格局必然受到沖擊,加強管理和加強財務管理體系化建設刻不容緩,綱舉而目張。針對前文提及的收入下降和成本上升,必須通過更為規范與嚴格的管理,使財務管理更具精益化與精細化,從管理要效益、以嚴控降成本。同時,加強預算管理與成本控制相結合,實現對資金和現金流的進一步科學管理與利用,增大經濟價值,減少售電側改革對企業原有業務開展的消極影響。
2、提升財務管理信息化質量財務管理信息化旨在提升電力企業財務數據收集的及時性與準確性,這在面對激烈市場競爭和努力尋求業務多元化拓展方面十分必要。信息化管理質量提升,首先要重視企業管理網絡建設,開發適應企業財務管理及風險防控的諸多自動化管理軟件。此外,還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信息化軟件操作能力及水平提升,防止因為管理人員專業能力不足而造成的管理疏漏。最后,要深入開展管理對標工作,借鑒先進經驗。
3、追求精益化財務管理精益化財務管理重點應放在對預算管理的精益化設計以及固定資產精益化管理兩方面。預算管理精益化,首先要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預算編制體系,從市場需求出發合理進行預算編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行階段性滾動預算編制模式,加強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查漏與糾錯,確保預算執行始終能夠及時反映市場變化及需求。固定資產精益化管理不僅要加強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控,加強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各項財務數據監控,同時也應當酌情引入固定資產融資租賃這一新的管理模式,向閑置固定資產要效益,增加企業現金流量。
4、加強財務風控體系建設在電力企業財務風控體系建設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備的市場分析機制,時刻跟蹤市場動態和用電企業及客戶需求變化情況,便于隨時調整業務開展的方向與模式。其次,要建立財務風控風險預警機制,將預算執行、成本控制、投資融資等重點環節納入風控預警管理范疇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防止財務風險擴大化。此外,面對新增的融資需求,風險防控同樣不可少,企業應當加強對短期融資券、公司債以及固定資產租賃融資等融資方式的研究和監管,在有效提升融資工作質量的同時,防范財務風險發生。
5、改革績效考核與評價體系建立與財務風控相適應的績效考評機制。在重視預算執行、成本控制、現金流管理等財務數據指標的同時,加強企業流程管理、企業內部人員個人成長以及市場反響等非財務數據的重視程度與考核力度。周密組織,合理安排,以實現績效考評的均衡性與科學性,使績效考評體系能夠在確保現有管理健康有序的同時,幫助企業不斷推進管理質量提升。結束語售電側結構性改革于我國電力市場健康發展和拉動內需、激發用電企業活力益處多多,但對于電力企業而言,也必然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并增加其財務管理風險。電力企業必須在正視售電側改革積極方面的基礎上,保存量促增量,加強自身管理和財務風控能力。在“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科學論證,協同推進,以便能夠有效適應售電側改革,并以此為契機,開辟新的成長空間與發展可能性。
參考文獻:
[1]何非.售電側改革背景下供電公司應對策略研究[J].供用電.2018.1.
[2]史正華.對售電側改革的幾點思考[J].農村電工.2017.3.
作者:羅丹 單位:重慶長電聯合能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