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眾科技雜志》2015年第三期
1建筑業生產情況
1.1建筑業總產值按國有經濟控股情況分組,秀峰區具有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7個,只占企業總數的33.33%,完成施工產值為481256千元,占了全區建筑業總產值755793的63.68%。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承接承包工程和房屋建筑施工方面的能力比較,可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構成了秀峰區建筑業生產的“主力軍”(見表6)。
1.2房屋建筑面積及竣工價值2004年,秀峰區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83784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77765平方米,竣工價值378143千元,施工建設中以住宅為主,竣工價值中也以住宅為最多。
1.3建筑業財務狀況
1.3.1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2004年末,秀峰區建筑業企業的資產合計為1415562千元,負債合計為1095332千元,企業所有者權益合計為320230千元。資產負債率為77.38%。資產負債率過高說明了企業利潤水平低,得不到相應的擴張,只能大量舉債。
1.3.2工程結算收入和利潤總額2004年,秀峰區建筑業企業法人單位工程結算收入553619千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業占94.72%,建筑裝飾業占5.06%,其他建筑業占0.22%;利潤總額1796千元,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業占36.08%,建筑裝飾業占65.3%,其他建筑業占-1.11%,由比重可知我區建筑業中盈利最多的行業為建筑裝飾業。
2建筑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4年,秀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上是依靠建筑行業來實現的,可以說建筑行業已逐步成為秀峰區的支柱行業。在全面分析我區建筑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仔細剖析存在的問題,才能制定有效地管理政策和推進該行業進步,為轄區的經濟建設更好地服務。(1)工程款拖欠問題嚴重,企業生產資金捉襟見肘。由于目前拖欠工程款問題嚴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建筑施工企業資金短缺,阻礙了企業正常運行和進一步發展。截止到2004年底,累計拖欠工程款106544千元,占流動資金的13.59%。(2)技術裝備相對落后,制約企業競爭能力的提高。我區建筑施工企業離退休職工不斷增加,企業負擔越來越重,工程款又長期拖欠,使企業生產經營雪上加霜;技術設備更新慢,嚴重制約著企業競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趨緩,加劇建筑企業之間競爭。固定資產投資是拉動建筑業企業生產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受建設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建設增長的影響更大。2004年國家相繼續出臺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速度,實行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的高速增長,受其影響,建筑企業生產經營步伐逐步放緩,建筑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企業間競爭加劇。(4)建材價格上漲,導致建筑工程成本的不斷上升。2004年,國內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應全面緊張,價格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建材價格的上漲增加了在建工程的成本,也給施工單位帶來了嚴重困難,降低其經營效益。同時,建材價格的上漲對建材市場的秩序,在建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也帶來了負面影響。(5)企業負擔沉重,舉債經營促使資產負債率較高。2004年,我區建筑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7.38%。造成負債率過高的原因,一是建筑業企業本身自有資金少;二是由于近年來建筑行業之間的競爭激烈,利潤水平低下,得不到相應的擴張,舉債現象嚴重。而大量的資金成本支出,反過來又加劇了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資金積累。
3促進建筑業發展的措施
(1)采取有力措施抓緊清理拖欠工程款。一是建立備案制度。對有拖欠工程款問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記錄信用檔案、不批準其投資設立新的項目開發公司、不批準其新開發建設項目、不為其辦理用地、規劃、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等方面的手續、將拖欠工程款情況告知該企業的貸款銀行等有效措施,督促房地產開發企業盡快解決拖欠的工程款。二是責任落實致人。對建筑業企業、在建工地進行認真排查,凡因業主拖欠施工企業致使不能按時發放民工工資的要嚴肅追究業主責任,凡施工企業拖欠民工工資的要追究施工企業的責任。“誰拖欠,追究誰”,層層落實,建立健全企業支付工資信用制度,記錄企業勞動用工信用檔案。三是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工程建設全過程監管,積極防止新欠工程款。對于建設項目立項、規劃許可證、資本金、施工許可證、按照合同約定付進度款、工程監理、竣工驗收、竣工合同結清、預售登記、產權辦理、新建項目計劃批準等,不管是房地產項目,還是政府投資工程項目,要進行全過程監督和管理,防止新的拖欠工程款發生,要做到不拖、不欠。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推進信用制度的建設,有拖欠工程款的,停止辦理相應的手續,直到還清欠款為止。對不與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要依法進行處理。(2)繼續強化企業內部管理,開拓建筑市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建筑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建筑企業要進一步緊緊抓住當前建筑市場規模較大的有利時機,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更新觀念,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引進并更新先進的機械設備,轉換經營機制,挖掘企業潛力,努力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這條主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3)整合建設科技研究力量,為建筑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建筑企業各自為政,不僅投入分散,力量綿薄,成效甚微,浪費資源,而且不能形成強大的科技創新動力,也不利于整個建筑業的共同發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信息管理和服務體系,對現有的建筑業科研機構和人才、設備進行整合,采取合作開發、集中投入、重點研究、信息和成果共享的方式,在科技創新和引進消化上為秀峰區建筑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4)增強政策調控能力引導建筑業健康發展。建筑業發展計劃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政策措施作保證。而作為建筑業發展戰略目標和發展計劃的制定者,政府部門應不斷增強政策調控能力,通過政策傾斜扶持重點企業,通過政策調整和完善措施及時糾正建筑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從而引導建筑業健康發展。
作者:余伯意單位:廣西桂林市秀峰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