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無線傳輸數據采集系統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子設計工程雜志》2014年第十一期
1子單元接口電路設計
子單元接口電路設計如圖2所示,微控制器(C8051F020)為子單元的控制核心,控制采集系統的A/D轉換、無線模塊以及GPS模塊。該微控制器內部集成有8位/12位A/D轉換器,8位A/D轉換速率達500ksps,12位A/D轉換速率達100ksps,該轉換速率滿足一般工程需要;交叉開關可實現通道數的擴展,實現多路信號的采集輸入。GPS模塊與控制器之間通過串口0相連,通過GPS模塊可實時定位采集子單元的位置信息和時間信息。GPS模塊秒同步PPS信號,與控制器的外部中斷0連接,實現各個采集子單元的同步采集。無線模塊與控制器通過串口1相連接,通過無線模塊實現數據的遠距離通信。無線模塊采用迪進公司生產的XBee-PRODigiMesh2.4型無線射頻模塊,該模塊采用DigiMesh網絡協議,無線最高通信速率為250kbps,城市通訊距離90米,野外通信距離1600米,發射功率63mW,接收靈敏度-100dBm。該模塊提供API模式、透傳模式和AT命令模式供用戶選擇。
2同步采集技術
在實際工程中,常需要對多點傳感器信號進行同步采集,同步信號產生非常關鍵。在該無線數據采集系統中,多個GPS模塊提供的PPS信號是同步的,因此采集系統可利用PPS信號實現同步采集。為便于敘述,以地震數據采集系統為例,現假設采集子單元利用8位A/D轉換器,轉換速率(采樣頻率)為1000SPS,控制器內存中設置1000個字節空間實現循環存儲,如圖3所示。同步采集原理如圖4所示,當控制器收到啟動A/D轉換命令時,下位機(子單元)等待PPS(邊沿觸發信號)同步信號,當PPS同步信號到來時,啟動A/D轉換,A/D轉換每獲得一個數據,順序存儲一個數據,數據指針加1,若數據指針超過999時,則此時數據指針不再加1,保持為999。經過1s后,即下一個PPS信號到來時,判斷數據指針的值:若數據指針為999時,數據采集指針清零復位;當數據指針小于999時,將數據補齊后,數據指針清零復位。每次PPS到來時,讀取GPS提供的當前時刻,將該時刻作為數據指針為0時的絕對時刻,從而實現多點傳感器數據的同步采集。當下位機檢測到有效信號時,將絕對時刻、有效信號觸發時刻(坐標)以及有效數據上傳至上位機,上位機再進行進一步數據處理。
3控制命令及上傳數據格式設計
3.1控制命令設計控制命令格式為:命令頭(4字節)+子單元編號(1字節)+命令(1字節)+參數(2字節),控制命令為定長字節(8字節)。上位機下發命令頭為:$DZS,子單元編號為0x00-0xFF,當編號為0xFF時表示該命令對所有子單元有效,其它編號只對對應子單元有效。具體命令如表1所示,表內xx為保留參數(為任意值),0x_為設計參數。命令字0x00要求下位機除串口1正常工作外,其余處于低功耗待機狀態;命令字0x12要求下位機打開串口0,接收GPS模塊的定位數據,并將數據上傳給上位機;命令字0x44要求下位機上傳子單元的工作狀態;命令字0x55要求重新設置比較電壓;命令字0x66要求重新設置上傳數據的長度;命令字0x77要求下位機啟動A/D采集,循環采集存儲數據,按照設計算法判斷有效數據等;命令字0xFF要求下位機上傳有效數據。
3.2數據上傳格式設計當下位機接收到命令后,將根據命令要求上傳一定格式的數據。上傳數據基本格式由數據頭(多字節)+數據(多字節)。具體格式如表2所示。下位機收到0x00,0x55,0x66,0x77命令時,無上傳數據。當上位機需要確認下位機是否正確收到命令時,可通過0x44狀態查詢命令查詢,返回數據格式為:$ZT+子單元編號(1個字節)+狀態(一個字節)。下位機收到0x12上傳GPS命令時,上傳數據格式為:$GPGGA+GPS數據。下位機收到0xFF上傳有效數據時,上傳數據各位為:若此時無有效數據時,則上傳NODATA;若有有效數據時,則上傳格式為:$QSSK+GPS絕對時間+$CFSK+數據觸發指針值+$YXSJ+有效數據。上位機通過接收上傳的數據,實時掌握下位機的狀態,實現數據通信。
4子單元程序流程
采集子單元程序流程如圖5所示。數據采集子系統上電默認為待機狀態,此時若收到命令,則子系統根據命令改變工作狀態;若未收到命令,則保持待機狀態,等待命令接收。子系統收到命令后,改變系統的工作狀態,執行響應的操作,直到收到新的命令。
5結論
數據采集實驗系統由多個子系統和一個主系統組成。實際工程應用中,每個子系統可采集一路(或多路)傳感器信號,系統工作時序由主系統控制,實現子系統待機、GPS信號上傳、子系統狀態查詢、參數配置、采集控制等。整個數據采集系統通過野外實驗驗證,可靠無線通信距離達1600米,可實現多通道同步數據采集的功能。
作者:吳銀川張家田嚴正國蘇娟單位:西安石油大學光電油氣測井與檢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