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電子顯微學教學模式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實踐課的教學意義
實踐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課中學生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加以應用,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學生也可以通過實踐課解決理論學習中的難疑點,可見實踐課是理論課的必要補充[3]。實踐課還要求學生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求知精神、自主學習能力、互動交流能力。實踐課教學將專業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以及能力教育有效結合在一起,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探索能力、交流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4],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學實施
2.1總體安排改進原有教學模式,采用了“實踐-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計劃制定上,打破原有模式,先安排一定學時的實踐課,在實踐的同時配合講解示范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實踐課后進行理論知識講授;最后再進行第二次實踐。在第二次實踐中,學生有針對性地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對課上不能理解的知識進行探索。
2.2具體實施過程對我校2006級、2007級、2008級三屆醫學實驗技術本科及2009級、2010級、2011級三屆碩士研究生開展教學模式改革試驗,將每一個年級的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傳統組),即先進行理論后實踐,最后組織考試;另一組采用改進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組),先利用4個學時的時間分兩次帶學生進行實踐,實踐時有教師對電鏡儀器進行講解,還有專門教師對電鏡進行簡單分解拆裝,讓學員認識電鏡的內部構造;實踐完后再進行理論講授與二次實踐,最后組織考試。兩種教學過程總教學時數相同,考試難度相同。
2.3分析方法對傳統組和實驗組學員的考試卷進行分類統計分析,比較兩組學員在總平均分以及相同知識點的得分率方面的差異,進而比較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3教學效果
采用新教學模式的教學組中,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能積極提問、討論。課后考試成績分析發現實驗組考試成績明顯比傳統組高(平均分有10分的提高)。不同知識點之間比較發現,在學科發展歷史、樣品制備技術與細胞超微結構這三個方面實驗組與傳統組并未表現出明顯差異,而在抽象行較強的知識點中實驗組明顯掌握較好(平均得分高8-10個百分點)。
4討論
“實踐-理論-實踐”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在理論講授之前先進行實踐,了解儀器的基本情況,并對儀器進行初步學習。學員通過這個過程形成印象,為隨后理論學習打下基礎。之后通過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學員就能掌握大部分理論知識,第二次實踐又可以為學員理論知識鞏固提供幫助。“實踐-理論-實踐”教學模式采用一次理論講授、兩次實踐的教學分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實踐課教學力度,強化了學員的動手實踐能力,有利于學員通過實踐鞏固基本知識。學員成績分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是成功而且有效的。在改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本教研室還積極探索實驗室的課外開放,即實驗室面向學員預約開放。學員在課余時間可以通過與教師預約進入實驗室進行操作,有了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彌補了課上學習時間不足的缺陷。此外教研室還自主研發了電子顯微鏡網上虛擬操作系統,學員在任何一臺計算機上都可以進行電子顯微鏡的虛擬模擬操作練習,有利于學員知識的掌握。
作者:李飛陶忠芬路菊黃文琪萬瑛單位:第三軍醫大學科研部生物醫學分析測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