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信息化創新型人才培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信息化時代要求人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已成為衡量人才首要的能力。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農業產業本身與互聯網信息技術融合較為滯后,這其中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必須反思教學體系僵化傳統,更新不及時的問題,準確調查社會需求,合理改善教學體系結構,方能為社會輸出具有較強知識技能兼具創新能力的人才。本文將結合傳統教學體系中的不足研究探討人才創新性培養新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信息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引言
當今社會快步邁入信息爆炸的新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無法忽略甚至必須重視的重要前提。信息時代講求更快、更準、更新的特點,以其高效率高全面性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而這一特點對于各行各業人才的要求提升到了新高度,不僅要求工作者擁有相對全面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同時要能掌握信息化技術與能力,這一特點已出現在許多行業上,就是源于信息全球化、網絡互聯所催生的知識行業間連接越發緊密。農業產業信息化為農業生產、質量監督等方面提供了相當的便利,并促進農業發展趨向更現代化、智能化的特點。然而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普及程度仍然不及西方發達國家,在效率的提升上雖較過去有所進步,但仍有相當多的地區繼續采用較為傳統的農業運作方式,且在較長時間內進步緩慢,這對于社會高速發展的信息互聯程度來說,無疑是一種發展滯后的現象。追根溯源,就無法忽視教育在其中所產生的作用。若人才培養無法滿足時展訴求,不能在行業上貢獻出符合要求的新人才,則新理念的提出就將滯后,沒有創新性技能型人才出現,產業發展自然無法跟上時代步伐。反觀現代高校在培養農業信息化人才方面確然有許多問題出現,需要教育者進行調查與反思,如何跟上社會需求培養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2明確培養方向改革教學理念
高校培養的學生類型有研究型、工程型、應用型這三類,針對農業信息化專業,教育者應明確市場需求,進行科學調研。而針對目前的需求方向來說,農業信息化專業學生應定位于應用型創新人才,著重其應用特點,并發展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傳統教學體系在教學理念上仍保留過去的固有想法,不但對于農業信息化學生的培養趨于單一化,即單純關注農業產業技術的知識教學,或關注信息化能力培養,偏靠其他專業信息技術型專業,而忽略與農業生產的產業知識融合連接,造成學生知識偏頗,質量層次不齊,多數找不準自身與專業本身定位,最終在就業上無法發揮潛能,同時造成社會需求得不到滿足,應有的產業發展進步滯后。因此在教學理念的問題上,教育者必須積極反思,跟緊行業要求,認清專業特點,并根據專業本身具有的優勢與特色進行教學體系改革,才能使學生能力的培養得到落實。
3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農業信息化專業因其具有行業跨度的現實應用特殊性,學生的實踐教學必須得到教育者的重視。農業信息化專業是利用現代化新知識技能改造發展傳統農業產業的一門專業,具有相當的創新性,然而這將導致諸多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深入理解現實中專業技能的應用。將現代化應用于較為成熟的傳統產業上,人才的創新思維與能力是必備的。而思考至教育上,就要求教師更改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單一講授知識,或囿于各種現實條件而只能培養農業技術或信息技能的單一專業性教育,要在課程中加入兩者相關聯的內容,并設置實踐課程。在實踐課程設置中,教師需要避免驗證性課程,多啟發學生思考,提出新穎的現實問題并引導學生思考,長此以往能夠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十分有益。
4擅用科研能力塑造創新教育
在教學中聯系科研團隊,甚至鼓勵學生組建科研小組,再多方展開實踐調研確立研究方向,在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之外開展科學研究,能夠將學生的實踐與科技創新能力共同培養提升。教育者亦可巧妙利用科研成果,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想法,推動其積極接觸現實產業需求。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能夠成為連接學校與企業間的橋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研究,由教師引導,不但能拉進課堂與實際的距離,同時能讓學生盡早體會到專業的特性與優勢。在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能盡力開發自身的價值,積極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巨大。學校同樣可以利用科研價值進行科學發現創造的價值理念宣傳,培養學生對于新思想新知識的渴求,引導其自動開發創新思維,在創新教育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聯合多方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互聯網+”時代的一項特點就是知識獲取便捷,然而相對帶來的制約性便是行業工作者需要不斷自我更新。信息的爆炸在教育上也表現出上述特點,如何聯合廣泛的資源,補充自身以致自我更新,便是許多擁有良好職業素養與責任心的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只有教育資源的更新才能直接影響學生的不斷提升,跟上時代步伐。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據課程設置更新,增加社會資源的流入。如與行業企業聯合,在培養學生實際實踐能力時,聘請行業專家、企業帶頭人與職業者,為學生傳授實踐經驗,將會使學生有更踏實的能力提升。另外,學校可以利用社會實踐、鄉鎮技術服務等活動,將學生直接送到產業第一線,在實際生產中進行補充教學,使學生更早地領會到現實產業需求,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所規劃。同時,可以借鑒國外諸多先進技術經驗,也聯合學生實踐活動進行案例教學,在課堂中進行二次思考,發現活動實踐中的不足,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改進,同樣有利于創新教育的開展。
6結語
創新作為時代主題,在社會各個領域對人才都提出了新要求。社會發展進步快速,科技的演進使信息傳遞呈現爆炸式特點,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技能越來越多,因此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就尤為重要。這其中,主動思考能力能夠引導創造出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首要注重思維的構建,單純直接依靠重復掌握技能的方式逐漸被細化行業需求所淘汰,更為便捷地替代簡單勞動的人工智能也將在不遠的未來出現,因此,關注學生的素質培養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改革的難題。針對需要創新性應用技能型人才的農業信息化專業教育,高校需要抓住其應用特性與創新性兩方面,找到教學中的平衡點,改變傳統固有的教學理念與體系,重視真正的社會需求,才能培養出行業需要的人才。
作者:毛林;吳加權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