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院植物學教學改革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植物學是對高等農業院校學生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為了適應植物學課程的發展,本文分析了當前植物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植物學教學改革的一些具體方法,以期為提高植物學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學;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在高等農業院校,植物學課程是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農業生產類(農學、植保、園藝)、林學等專業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內容大致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的形態建成,第二部分是植物類群和演化,第三部分是被子植物類群簡介。植物學是農業院校大學一年級學生最先接觸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教學成效的好壞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質量。目前其傳統的教學和實習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為了充分體現植物學課程教學在農口專業教學中的基礎地位,本文就當前植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小結,并對怎樣提高教學效果進行了探索。
1植物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理論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單一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植物學課程具有相對較為穩定的教學內容、教材和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傳統的理論授課,教師往往吃透一本教材,準備一套PPT即可對該課程進行常年授課。這樣植物學課程教學內容就偏陳舊,缺少一些植物科學前沿的東西,不利于整個學科的發展。
1.2學生學習植物學的積極性不高
植物學課程是一門綜合農學、園藝、園林、植保、中藥等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其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概念多并難以理解,有些內容實踐性又強,都使剛剛跨入大學校門的學生感到無趣。再加上內容陳舊,教法單一,學生的積極性更提不起來。
1.3實踐教學安排不合理,實習形式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實習環節大多安排在理論課程后面,一般是在全部理論課程結束后再組織學生去野外實習,但這時候北方地區要么是夏天要么是冬天。植物的許多重要特征,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都不能同時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使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往往結果事倍功半。野外實習方法仍然采用一套僵化的固定模式:即指導老師帶著一群學生到相應的實習地點,沿著安排的路線進行植物類群的識別和標本的采集,回到學校后再對標本進行鑒定、梳理和壓制,最后進行一些簡單的考核,上交一份實習報告就算完成實習任務。整個過程實習過程就是識記一些植物名稱,技術能力鍛煉有限,獲得的知識并不系統,實習結束后,在實習中所學知識馬上就會遺忘,整個實習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植物學理論教學改革的建議
2.1豐富教學內容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植物學教材相對固定,可能使用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換。植物學教學內容也就相對固定,缺少一些新的科技前沿的內容。這與整個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是不協調的,應該摒棄舊的觀念,加快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另外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增加一些植物學的研究熱點與當前科學研究的進展,不僅可以學到經典的教科書知識,同時還可以感受到科學研究的魅力所在。
2.2豐富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料使書本上的抽象難懂的概念變得形象直觀。另外,還可利用課間的10分鐘,放映一些相關的視頻,例如:針對園藝專業的學生,讓他們觀看一些園藝博覽會、牡丹花會節、梅花節、菊花展等視頻,并將視頻內容與課程中相關的理論知識相融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2.3提高學生學習植物學的積極性
隨著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教學手段的增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隨之提高。在保證正常的教學時間的前提下,可讓學生積極參與,以小組為單位通過PPT講述2-3個科或屬的植物。另外,可以引導學生時時觀察校園里植物生長,并用照片記錄下某種植物在不同時期外部形態的變化,然后在微信、QQ或微博上分享自己拍的照片,大家一起進行學習和討論,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提高學生學習植物學的積極性。
3植物學實踐教學改革的建議
3.1適當調整實踐教學時間和地點
實踐教學應緊跟理論教學,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地點,使學生盡快熟悉和掌握植物的形態特征,并與理論知識相對應,避免理論和實踐相互脫節的現象。例如: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打破教材上固有的章節順序,可以參考校園周邊植物生長狀況,實時講解相應的科屬,使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3.2充分利用周邊植物資源進行實踐教學
遵照植物學實踐環節要求,充分利用新鄉市的公園、綠化帶、花卉市場等公共資源,根據不同的實習目的和要求,進行相應的安排。例如:認識和鑒別觀賞園藝植物,可以去花卉市場和人民公園;認識和鑒別木本植物,可以去森林公園和海洋公園;認識和鑒別野生的藥用植物,可以去關山和九蓮山。
3.3充分利用校園植物大學
校園就是一座活生生的“植物標本館”,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講到植物類群中的薔薇科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的薔薇園進行實地講解,講述相關科屬的特征、識別要點、生長習性和代表植物等,使學生看著植物活體來學習,這樣就更直觀、更形象,進而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對校園植物進行詳細的實地調查、信息數字化采集,編寫一個校園植物名錄,建立一個校園植物數字標本館。為植物學教學實習以及植物愛好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4結語
植物學是生物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農業科學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相關農口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面專業課的學習。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學校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與摸索,才能探索出適合當今植物學科發展的教學模式。
總之,我們應該不斷進行植物學教學改革和創新,把植物學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楊寶玲.淺析農林類高職院校植物學教學[J].科教文匯,2010(10):168-169.
[2]鄭相如,王麗.植物學(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1-4.
[3]吳瑞云,覃瑞,劉虹,等.植物學自主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資訊,2009,10(30):244-245.
[4]席嘉賓,廖文波,凡強.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2(6):88-89.
[5]張乃群.高等師范院校植物學教學改革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105-107.
[6]李曉娟,高述民,郭惠紅,等.提高“植物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5,33(5):63-65.
[7]段代祥.多媒體技術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5):17771-17772.
[8]王政,何松林,李永華,等.旅游管理專業“觀賞植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6):151-152.
[9]馬慧麗.《園藝植物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9(38):99-100.
[10]李建忠.把校園建成植物學教學實習基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4):52-53.
作者:代磊1.2;許桂芳1.2 單位:1.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2.現代生物育種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