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對高校教學管理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科技的逐漸發展,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各行各業的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更加的廣泛。作為培養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教育中應用計算機技術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教學管理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對高校教學管理的優化作用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計算機相關技術概述以及基于計算機技術理念與技術的相關內容進行了闡述,進而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對高校教學管理的優化作用展開了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管理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云計算與虛擬化技術;高校教學管理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發展對于資源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且在各行各業中呈現智慧需求方向。在高校教學管理優化中,由于信息化建設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使得資源能夠各個行業領域中得到及時有效的傳輸,這對于社會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而在以云計算為主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中,其是基于大環境建設理念建立高校信息共享平臺,能夠有效的實現資源的共享以及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升信息流通效率,推動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實現優化發展,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對于高校教學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十分重要。
一、計算機相關技術概述
計算機技術主要指的是以計算機為應用主體的技術,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所能設計的行業、領域十分廣泛,能夠有效的促進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在計算機相關技術的引導下,以互聯網為應用基礎的高校校園能夠更好的建設其智能化的工作、學習、生活方式,并將其進行系統融合,使其能夠形成一體化環境。在整個校園的生活、學習環境中,計算機相關技術能夠充分發揮各種不同的應用服務系統,進而促進科研、生活、教學以及管理等多種校園狀態的有效融合,并借助相關的數據平臺、網絡環境共同構建并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與分析,使其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完善校園工作[1]。通過系統的構建計算機相關的應用技術,能夠將現今時代的云計算、虛擬化技術以及大數據平臺等先進技術的功能作用更好的發揮,使高校的管理工作能夠以更為優良的方式呈現,并成為其今后的發展導向。
二、基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理念與技術
(一)云計算就其本質而言,云計算主要是指將計算資源應用于網絡系統中,但是在其后續的發展與應用中,其概念并未隨著云計算的實際發展而產生相應的拓展、創新,就現階段而言,人們在應用云計算的概念時,并未達成協調統一的定義,對于現階段的云計算而言,就其狹義來說,主要指的是以網絡為技術基礎的計算形式,就其廣義來說,主要指的是,在其發展的進程中,所有以互聯網為發展基礎的、能夠為相關的工作、生活提的服務[2]。對于云計算而言,其主要的部署形式可分為以下幾種,即行業云、混合云以及共有云。以云計算模式為主體的虛擬化平臺是行業云形式中的一類,主要的工作原理是應用私有云的安全性,將其內部儲存的較為重要的數據、信息進行保存,主要的存儲位置為數據中心,此外,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云計算、ICT技術時其主要的依靠體系,能夠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形成較為系統的資源共享平臺。除此之外,云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具有較強的彈性能力,能夠將資源池化,并實施資源的計費服務,具有十分廣泛且強大的功能。也是上述內容中的優勢,使其在近年間的發展中得以穩定發展。
(二)虛擬化技術的應用虛擬化技術在實際的發展與應用過程中,屬于計算機資源中較為抽象的一種表達形式,有效的應用虛擬化技術能夠完成對軟件、基礎性設施等資源設備的簡化應用,在云計算的使用過程中,虛擬化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將計算機系統內部的實體化資源進行系統、合理的轉化,并以虛擬化形式呈現[3]。在計算機行業、云計算不斷發展的進程中,虛擬化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特點,一直出現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并未其提供相應的便捷、高效的作用,在建設計算機的應用技術過程中,虛擬化技術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目前,各個高校都在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計算機相關技術與高校教學管理的融合工作成為其發展的主流趨勢,而在該項工作的進程中,云計算技術、虛擬化技術的重要作用更為明顯,在信息、數據處理的工作方面所具有的優勢有目共睹,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教育的優化作用。
(三)大數據當今時代科技與經濟飛速發展,海量的數據、信息隨著其發展不斷的擴充,該類數據在各個領域實際發展中,逐漸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推進作用。在構建計算的相關應用技術的過程中,我國各種形式的活動與內容都可以轉化為數據信息,并以該種方式進行后續的存儲、應用、轉發等。在其逐步發展的進程中,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越來越據優勢,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構建了更為智能的運行系統。在該種發展形式的推進下,將計算機的相關技術應用于高校教學管理中能夠實現智能化、系統的教學管理,為高校的發展創建更具優勢的發展平臺[4]。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對高校教學管理的優化作用分析
(一)強化教學質量管理的監督作用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教學質量是其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學質量能夠直接反應出高校的教學成果。在進行教學質量的檢查工作過程中,相關機構與工作人員可以應用問卷調查、學生家長尋訪等方式進行,在進行相應的項目調查工作時,需要添加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特點等。并讓學生進行對教師的匿名評價[5]。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夠有效的完善其具體工作,學生可以通過個人學號、密碼進入學生系統,并進行相應的教學評價,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相應的評價選擇,該種評價監督方式的主要優勢表現在整個評價工作的耗時較短、能夠直接利用計算機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與整體,與紙質評價相比,極大程度的縮短了調查時間,并節約紙質資源。此外,在該工作完成后,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查詢自己的評價結果,并根據其結果進行自我工作的反思,并全面改善后續的工作狀態,以提升教學水平與質量。不僅如此,在教學質量的監督工作中,學生測評是主要的監督項目,測評分數應該給予保留,并作為教師教學水平、工作態度的考評標準之一,教師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將以此為主要的參考項目。應用計算機相關技術能夠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管理的監督作用。
(二)優化教學與課程的安排方案高校教育管理本身內容復雜繁多,教育內容與高校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管理需要不斷的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提高教學管理水平[6]。高校繁多的專業課程安排與教學計劃的制定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教學計劃以及教學課程進行優化安排能夠有效的實現課程的調整,提高課程安排的效率。而在課程選擇上,學生能夠利用學校的計算機自主課程選課平臺自由選擇選修課程,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課程。此外,利用計算機技術也能夠征訂高校課程制定并調整教學計劃,計算機技術的額營業對于高校焦旭的各個方面都能夠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管理忒正工作,安伯政高校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就高校的教學教務管理系統而言,計算機能夠實現教學管理信息數據的自行分析,對教師的教學質量、狀態都都能夠實現在線評價,進而制定教學管理決策。而對于教學管理資源而言,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夠將歷史管理資料實現存儲,進而將高校教育課程與教學安排實現簡化,以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最終實現現代化的高校教學管理。
(三)深化高校的教育改革以往的高校在進行教學管理時一般采用的是傳統的人工服務方式進行管理,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后,其采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高校教學管理,以改變傳統的封閉式、教條式的教學管理方式,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實現人性化、開放式的教學管理。因此,在現階段高校普遍都處于校園網絡環境下的現象中,高校利用計算機網絡實現了內外部緊密、流暢的交流,實現了開放式的教學管理。且由于網絡的便捷性使得校內各部門、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的密切,校外各學校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交流也逐漸頻繁,這就使得傳統高校教學管理方式更加的僵化,不符合實際情況,高校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教育改革工作,實現人性化的教學管理[7]。高校通過計算機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將學生、教師、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鞏溝通,培養了更多與現實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優秀人才。
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呈現快速發展的狀態,其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使得計算機應用技術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對于整個高校教育而言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其創新的技術應用理念、工作形式以及教育模式使得高校信息平臺構建成為現實,高校學生、教師通過構建的信息平臺能夠實現資源收集、獲取,進行數據分析,不斷優化教學管理工作,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在高校教學管理中起到的優勢作用來充分發揮對教學管理的優化作用,實現教學管理的優化,為高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技術保證。
參考文獻
[1]金海峰.云計算背景下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J].物聯網技術,2018,8(04):114-115.
[2]周士印.面向智能制造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信息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8,31(04):167.
[3]楊好麗.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W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18,42(04):183-184.
[4]彭凱.JSP技術在開發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資源庫平臺中的應用[J].計算機與網絡,2018,44(02):40-41.
[5]姚金泱.高校教學管理臺賬的管理與利用策略——以廈門理工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16(04):29-31.
[6]王小明.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研究:軌跡、熱點及未來走向——基于高等教育十四種核心期刊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8,33(01):91-103.
[7]盛曉穎.應用型地方高校校院二級教學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麗水學院學報,2018,40(01):123-128.
作者:王玲;馬海鳳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