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礦區地質及地球化學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技術與市場雜志》2015年第五期
1礦石組構特征
礦石多呈鱗片狀-粒狀變晶結構、它形粒狀結構、半自形粒狀結構。礦石的構造類型多呈角礫狀構造、塊狀構造、脈狀構造,次為浸染狀、土狀、粉沫狀構造、千枚狀及片狀構造。礦石類型按自然類型可分為氧化礦與原生礦兩類。氧化礦以金—絹云母石英—褐鐵礦組合為特征,原生礦以金—絹云母石英—黃鐵礦組合為特征。
2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天彩礦區主要是以Au、Ag、As、Sb、Cu、Ni為主要組分的綜合異常,伴生有Cr、Co、Pb、Zn、W、Sn、Bi等元素弱異常,即所分析的14種元素中除Mo外13種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異常顯示,各元素異常套合較好,異常強度大。其異常特征值見表1。從異常分布特征來看異常帶長約9.0km,寬約1.0~2.5km。其東段南側為銅華山鈷多金屬礦所致的Co、Cu、Pb、Ni、Cr多金屬異常,北鍘為另一超基性巖體所致的Cr、Ni、Co多金屬異常。而該異常西段則以Au、Ag、Pb、Zn、As、Sb異常組合為主,全區排序第二名的高值大范圍Au異常即分布于該區段,判斷該異常西段應以尋找蝕變巖型金礦為主攻目標。
3礦產分布規律
根據區域地質、礦床地質特征以及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分析可知,天彩金礦分布有以下規律:①礦體受北西向、北西西向斷裂控制,金礦化主要分布于北西向、北西西向千糜巖化帶、糜棱巖化帶及斷裂帶及層間破碎帶內。②賦礦巖石為礦化蝕變絹云母石英片巖及褐鐵礦化石英脈,尤其是強糜棱巖化絹云母石英片巖,并發育褐鐵礦石英細網脈構成富礦體。③礦體圍巖即有面狀蝕變,又疊加線狀蝕變,面狀蝕變金礦化較弱,通過疊加線狀蝕變,金礦化明顯加強。④地表氧化帶中金含量普遍高于地下原生礦金含量,顯示出地表有淋濾富集作用。
4結語
通過對天彩金礦區域地質、礦床地質特征以及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果:①區域變質的絹云母石英片巖中的北西向斷裂帶為金礦體的主要賦礦構造。②侵入巖的發育顯示了本區巖漿活動的強烈程度,為礦的富集與遷移提供了熱液與礦源。③地表巖石蝕變(褐鐵礦化)與石英脈是尋找金礦的重要標志。④金、銀、銅、砷、銻、鉍元素組合異常區是尋找金礦的重要靶區。大比例尺巖石化探中金異常能夠較好反映金礦(化)體的分布范圍與位置。
作者:劉超 單位: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